“脆性糖尿病”真的易“碎”

2021-09-09 03:33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陆颖理叶林
江苏卫生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类似物脆性胰岛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陆颖理 叶林

“脆性”往往是易碎的事物。“脆性糖尿病”就是那些病情极不稳定、血糖波动范围大且难以控制的糖尿病,又称为“不稳定型糖尿病”。以往人们将“脆性糖尿病”归为1 型糖尿病,现在人们认识到它也可见于某些胰岛功能近乎衰竭的2 型糖尿病晚期。

因为这些患者的胰岛功能完全衰竭,血糖调节完全依赖于外源性的胰岛素,而外源性的胰岛素在药代动力学以及血糖调控方面,与人体自身的胰岛素分泌在量的精准度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很容易造成血糖忽高忽低、大幅波动的现象。

“脆性糖尿病”常有3个特点

1.患者通常体型比较消瘦,胰岛功能极差或接近衰竭。

2.患者病情极不稳定,即便是在饮食量、运动量和胰岛素剂量几乎恒定不变的情况下,血糖也会出现莫名的显著波动,特别容易发生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

3.对胰岛素注射剂量的调节十分敏感。当血糖升高时,稍稍增加一点胰岛素注射剂量(如2个单位)就发生低血糖,而血糖下降时,稍稍减少一点胰岛素剂量,血糖又明显升高。

“脆性糖尿病”的治疗

“脆性糖尿病”的最大危害是发生严重的甚至是不可逆的低血糖昏迷。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非常大,频繁发生的低血糖及高血糖(血糖波动)能够加速动脉硬化,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脆性糖尿病”的治疗非常棘手,目前主要依靠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泵通过精确设定泵的基础输注率和餐前大剂量输注,提供最接近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素输注,从而使患者的血糖得到相对平稳的控制。

对于没有条件装胰岛素泵的患者,可以采取一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即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或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每日1~2 次注射胰岛素相比,这种一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给药方式,更接近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模式,对减少血糖波动的效果更好。必要时,也可考虑加用某些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拜唐苹及胰岛素增敏剂),这对于减少血糖波动也有一定的帮助。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1.血糖控制不宜过严 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极不稳定,低血糖风险极其高。因此,此类患者血糖控制标准不宜太严,空腹血糖控制在8.0~10.0 毫摩尔/升,餐后2 小时血糖在13.0~14.0毫摩尔/升即可。

2.胰岛素调整幅度不宜过大脆性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十分敏感,胰岛素血药浓度的微小改变,也会引起血糖的显著变化。因此,对胰岛素剂量的调节应十分谨慎,以防止血糖的大幅波动。

3.尽量选用胰岛素类似物 在实施强化治疗时,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取代中、长效胰岛素,用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取代短效胰岛素,可以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有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

4.重视生活规律 做到吃饭定时定量、少吃多餐,运动也要定时定量,每天保持固定的运动时间及运动量。

5.保持平稳情绪 情绪对血糖的影响在脆性糖尿病患者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情绪变化可以引起血糖波动;血糖波动又可导致情绪改变,二者互为因果。因此,调整心态,避免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睡眠,也是确保血糖平稳的前提。

6.加强监测 最好自备血糖仪,经常多点监测血糖,尤其是夜间2~3点。

总之,“脆性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守生活作息的规律,谨慎调整胰岛素剂量,稳定情绪,加强自我血糖监测,尽可能多的摸索血糖波动的原因及规律,对血糖的控制目标不苛求,并与主治医生多沟通,寻求适合自己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类似物脆性胰岛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一种零件制造过程工序脆性源评价方法
青蒿素及其类似物抗疟构效关系的DFT研究
考虑初始损伤的脆性疲劳损伤模型及验证
基于能量耗散的页岩脆性特征
高强度厚壁钢的回火脆性研究
维生素D类似物对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