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提升

2021-09-09 12:49张茂槐
农经 2021年6期

张茂槐

关键词:县域商业体系;农村消费;乡村经济

县是我国承上启下的重要行政单元,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关键环节。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县域人口在国家人口中占比过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县域人口达8.15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1.8%。我国约有2万个建制镇,当前农民消费主要集中在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乡村人口超5.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39.4%。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很快,整体实力快速提升。工信部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显示,2019年我国县域经济总量达39.1万亿元,约占全国的41%。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消费增长提供了财力支撑,成为促进市场循环发展的基础动力。

在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中,数亿人口的农村市场是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新兴力量。改善县域消费环境和促进农村消费已成为拉动内需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县域经济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在农村商业领域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农村商业设施水平低、商品服务质量不高、市场秩序欠佳等方面。只有补齐县域商业体系短板,打通农村消费脉络,才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消费潜力才会进一步得到释放。

农村消费升级潜力巨大

近些年,农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农村消费保持较快增速,成为扩内需的新亮点。

县域消费是市场循环的重要通道。目前,我国县域人口达8.15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1.8%,约1.6亿农民工在县域内就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400强样本县(市)GDP总和达到20.59万亿元,占全国GDP的20.87%。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97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6%。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39元,同比增长21.1%,这说明了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改善县域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是拉动内需、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据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刘德成介绍,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农村消费规模水涨船高。2020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5.3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26.1%,连续8年快于城镇。农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医疗保障消费支出分别比2015年增长了35.1%、58.3%和67.6%。据农业农村部统计,今年一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3875亿元,同比增长29.4%,两年平均增长3.2%。农村消费强劲的背后有多重因素支撑,其中县域消费市场活跃,提供了重要动能。

发展乡村产业是拉动农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据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介绍,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紧抓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良种覆盖率超过96%。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积极推进现代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园区发展。截至目前,获得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约5.5万个,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达到97%以上。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2020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共同开展试点建设,支持1.1万个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新建了近500万吨产地冷藏保鲜设施。

为加快推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在建成运营43万个益农信息社的基础上,选择110个试点县(市)开展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农民可以分享到更多的产品收益。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加快。目前已基本建立起以国家级专业产地市场为引领、以区域性市场为衔接、以田头市场为基础的三级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为农产品顺畅流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20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量达9.2亿吨(图1),约八成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有检验检测和安全监控中心,智慧农批、智慧农贸、农产品电商等新模式加快发展。

“快递进村”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据国家邮政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负责人侯延波介绍,目前,全国建制村已经全部实现了直接通邮,乡镇快递网点的覆盖率达到98%。2020年,农村地区累计收投包裹超过300亿件,带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出村进城超过1.5万亿元。邮政快递业在服务农村电商方面已经形成了驻村设点、集中收寄、专线直配、共同配送等多种模式,累计建设农村电商仓配中心2084处,为农村电商配送服务延伸到村提供了重要保障。

农村是供销合作社的主阵地,供销合作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载体。供销合作社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生产生活,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流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部长阿地力?吾布力介绍,目前,供销合作社在縣域有基层社3.7万个,有配送中心1.08万个,城乡连锁的配送网点83.2万个,在农村流通中的优势和作用日益凸显。今年1—4月份,全系统消费品零售额是5448亿元,同比增长53.8%。农产品销售额5938亿元,同比增长41.5%。肥料销售7464.9万吨。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立冬表示,县域处于城市和乡村之间,无论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还是本地农民进城发展,县域都是天然的载体。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城乡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都需要县域一级发挥关键作用。当前,农村还有5亿多常住人口(图2),县域是他们的主要消费地;约1.6亿农民工在县域内就业,需要通过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就地城镇化。因此,改善县域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是拉动内需、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潜力巨大。

完善县域商业体系

目前,我国县域商业体系还存在一些短板,商业设施不够完善、消费环境有待改善、优质产品供给不足等,影响了乡村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因此,要把县域作为统筹农村商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补短板强弱项,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提供有力支撑,让亿万农民的“购物车”助力拉动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如何补齐县域商业体系短板已是当务之急。

有分析人士表示,完善县域商业体系,要让县域自身的“体格”强起来。一方面各地应着力改善硬件。当前,县乡村商业网络还不够完善,综合商贸中心数量相对不足,商业网点布局的合理性有待提高。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升县城商业设施,建设乡村新型便利店,打造连锁化、便利化的商场、集贸市场等,让县乡村商业网络“补链”“补网”。物流是县域消费的痛点,各地应加大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撑力度,不断完善县域的快递、冷链运输等物流体系。另一方面,营造清朗的县域消费环境,改善软件。农村市场主体点多面广、流动性强,加之基层监管力量薄弱,消费侵权现象时有发生。有关部门应针对农村市场特点,精准施策,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维护农村市场秩序。

完善县域商业体系,更要带动乡村发展、农民增收,让县域成为连结城乡的载体。市场主体应瞄准乡村消费“蓝海”,多提供符合农民需求的优质产品,进一步释放农民消费意愿、改善农民生活。此外,广大农村自然资源千差万别,特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是重要的产品供应地。市场主体应该完善产加销链条,引导农民实现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让小农户和大市场有效衔接。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打通供需循环、城乡循环,深入挖掘和激发国内市场需求潜力。

张立冬认为,改造提升县城商业设施,一方面可以形成当期投资并带动就业,能直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商业设施提升改善之后,既可以吸引其他产业投资,也能不断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并促进居民消费,具有乘数效应。

在国新办5月19日举行的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表示,“十四五”时期,商务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着力在农村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

王炳南表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在农村商业领域仍然存在,这既有市场主体进入农村意愿不高等市场原因,也有监管力量薄弱等制度因素。下一步,商务部将主要在四个方面采取升级措施。

一是设施升级。“十四五”时期,在县城,重点改造升级一批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在乡镇,重点改造升级一批乡镇商贸中心;在村里,要把一批“夫妻老婆店”改造升级为新型连锁便利店。

二是商品服务升级。要引导城市生产流通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向农村延伸营销网络,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商品服务,推动更新换代。发展乡村旅游、民俗、特色文化、休闲农业等服务,推动农村商旅文娱体融合发展。

三是模式升级。主要体现为“改造”和“融合”。“改造”就是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力争用3—5年时间做到快递网点在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同时推动农村传统商业企业大规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软硬件升级。“融合”主要是考虑在功能上推动跨界融合发展,叠加“商业+生活服务”等功能。

四是监管升级。“十四五”时期,把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和加强市场监管放在突出位置,市场监管部门将充实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城乡联动机制,加强源头治理,严厉打击农村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经营行为。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农村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

促进农民收入、农村消费“双提升”

今年以来,国家多次部署县域商业体系建设。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促进农村消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4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把目光聚焦到农村消费上,会议部署了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流通畅通和农民收入、农村消费双提升。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作出了部署,为市场主体投资县域商业指明了方向,包括推进县域商业连锁经营,推动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发展等,还强调了农村商业发展的重点和用地、金融等保障措施。这有利于拉动县域经济投资、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消费。

“从这次给出的工作部署方向来看,可以用‘上下发力来形容。”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上”是要让农村的产品能卖到城里去,更好地与市场对接,实现供需匹配,这是在给农民创造收入;“下”是要让城里的市民来到农村消费,而城里的产品和服务要通过畅通的渠道来到农民身边,提高农民的消费品质,这是在扩大农村消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研究员张俊伟表示,县城是城乡之间的重要节点,和城市相比,县城在基础设施方面还比较弱,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在满足农村消费愿望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和空间。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刘德成表示,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消费能力,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和发展县域商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他表示,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以农产品主产区、主要集散地和主销区为基础,提升产地初加工、批发和零售等环节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功能,促进流通节点有效衔接,完善跨区域产销链条。确定一批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骨干流通企业,带动农產品生产、运输、仓储、消费等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设施共享共用,增强农产品流通为农服务水平。

二是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强化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统筹能力,为电商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主体提供市场开拓、资源对接等服务,增强电商服务农产品上行能力。降低农村物流成本,支持邮政、快递、物流、商贸流通等企业开展市场化合作,实现统一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和揽件,积极发展统仓共配。

三是提升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加快补齐农产品冷链设施短板,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更好地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四是强化产销对接长效机制。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产销一体、股权合作等多种模式实现精准对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鼓励各地发挥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县企合作等机制作用,推动对接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脱贫地区加大倾斜力度。

五是进一步提高农村消费吸引力。提升县域文旅服务功能,鼓励文旅、民俗等资源丰富的乡镇推动商旅文体娱融合发展,以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农村消费市场是一个以万亿为单位的市场,现在城乡消费还有差距。随着农民就业机会和收入的增加,未来农村消费市场至少还能翻三倍,市场份额达几十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