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纷呈 人才代有

2021-09-09 10:31吴晓军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24期
关键词:素养情境设计

吴晓军

在美丽的松山湖畔,在最美人间四月天,广东省中语会举办了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这次盛会汇聚了全省众多骨干教师、青年才俊,汇聚了中语会专家以及来自全省各地市的一批教研员精英,大家都是为了一件大事而来,为广东省中学语文的建设添柴加薪而来。我适逢其会,深感荣幸!

这是一场全方位、融合型的展示!把初、高中学段融合一体,采用线上线下直播拓展平台,高初中精英荟萃一堂,同台切磋竞技。展示选题涵盖了复习课之外几乎全部课型,从阅读到写作,从校本课程到综合性学习,从文学性阅读、实用性阅读到整本书阅读,从诗歌创作这类文学性写作到口语交际这类实用性写作,差不多可以说是对现阶段广东省中學语文界有代表性的教学探究、实践成果的一次全方位展示交流。一日之内,两个赛场分头并进,共展示93节优质课例。展示密度之高、观摩覆盖面之广、观摩价值之高,也属首次。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是一次美的展示!展示语文之美,更是广东语文人的风采之美。优美的呈现和智慧的设计相得益彰,选手们展现出高超的教学基本功,表达精准流畅、声情并茂,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就连一个台型、一个站姿,都体现了美的用心,选手用一个移步换位,就巧妙地作了话题转换的提示。一个个选手站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我们领略了最美语文教师的风采!

这次教学展示呈现了几个亮点,显示出广东语文教学新一轮改革已经行进在路上。

其一,依“标”靠“体”定目标。选手能自觉依据新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来设定教学目标。自觉落实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促成了从文本定标到任务群和人文主题双线定标的转化,从单篇教学到单元整合设计的转化,从知识定位到核心素养的转化,从注重单篇内部的知识,转为单元核心任务的达成,从读懂一篇文,到读懂一类文,到会写一类文。不仅高中教师有这样的自觉意识,初中教师也自觉运用课程标准,并运用自如,难能可贵!

其二,运用整合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选手们基本都改变了传统单篇教学的理念和方式,开展单元整合或多篇整合、甚至跨单元整合的教学设计,比如12号选手将高中篇目《梦游天姥吟留别》与《登泰山记》进行跨单元整合式教学。不仅是形式上的整合,更关注内在逻辑和核心任务驱动下的整合,比如19号选手以“编辑班级小说”为核心任务开展整合式教学,将核心任务分解为环环相扣的子任务和小活动。自觉运用整合学习、梳理探究的方式开展整本书阅读,梳理情节、思路、知识,形成整体思路框架、知识框架。几个整本书阅读设计方案,都发挥了梳理的强大功能,比如5号选手设计《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先充分发挥梳理整合的功能,形成整体阅读框架、导读总纲,再进行专题赏析。

其三,基于文本解读,创生新的教学点,选取精当的切入口。比如8号选手聚焦“孤独主题”开展对《简·爱》的创新性探究学习;19号选手从“叙事视角”之“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双重视角切入,学习《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两篇经典作品,紧扣必修下第六单元“观察与批判”的人文主题,选点巧妙而恰当!10号选手巧妙调动“道具”的文学功能,勾连群文,激活学生阅读兴趣,富有创意。14号选手引导学生领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聚焦“写作立场”,研究“立场”内涵,从“立场”的文学含义、文体含义,到思想立场、道德立场、国际立场、文明文化立场,立场的高度、深度直接影响人的视野和思想境界。整个教学环节呈现出核心明确、张力明显的效果。

其四,引入文艺理论,教学设计有理论依据和高度。比如7号选手进行卡夫卡《变形记》与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比较阅读教学,引入美国学者布鲁姆“探索真实、翻转真实”的文艺理论。31号选手进行《祝福》与《装在套子里的》整合教学,抓住“现实主义小说的批判性”进行探究教学,引用孙绍振的“情感错位理论来阐释教学设计”。

其五,重视导法和运用迁移。比如23号选手设计《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注重方法提炼和引导,“四力合一”法,就是借助纪实性文学的创作法“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出的,简明扼要,便于学生迁移运用。13号选手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创设交际情境,促进学生实践运用,并提炼归纳“应对魔方”,给学生口语交际以抓手。

其六,巧妙创设情境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活力。比如1号选手设计了一个“为本班宣传委员画《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插画出谋献策”的情境任务,营造真实的现场交流对话氛围。13号选手具备良好的情境创设意识,始终抓住“真实适用”的原则,创设一个个小而巧的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趣味有挑战,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29号选手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让学生换角色换情境开展新的说服活动,比如让烛之武去说服秦伯。这种情境任务,颇受学生欢迎。4号选手让学生创作父亲节贺卡,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任务驱动教学。5号选手让学生给《红楼梦》名场面换角色代入,比如把“宝黛共读”中的黛玉换成宝钗。15号选手开展《水浒传》名著导读,创设“学校武术教练招募”的情境任务,用任务驱动阅读与写作。45号选手让学生将《台阶》改编成一部微电影。这些情境任务的设计,都能与教学目标契合,促进学生发展。

其七,运用学习支架。选手在设计教学时,常常会自觉运用比较有实效的学习支架,包括运用梳理表和评价表。梳理表的运用,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梳理与建构,也为学生学习提供抓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要点。另一个就是评价表的使用,许多老师都能自觉使用评价表,引导学生学会他评与自评,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自我发展。4号选手制作了新诗创作的创作评价表,19号选手设计《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叙事视角的梳理表和评价表,运用适当。

其八,提供学生学习案例、成果,关注学生学习,显示学习效果。13号选手现场模拟演绎了一段父子情境对话的小案例,为教学做佐证,直观可感,增强吸引力和说服力。24号选手运用丰富多彩的学生学习案例,较好显示了“冼夫人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素养情境设计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BUBA台灯设计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