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实践教学路径探索

2021-09-09 08:19刘创
传播与版权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师角色新媒体

刘创

[摘要]传统的新闻实践教学往往局限于校园或校园周边,存在新闻选题单一、新闻价值不高、缺乏新鲜感等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利用新媒体的低门槛、易接触、传播反馈及时、社会议题丰富等特点进行新闻实践教学,可以让新闻实践教学置身于真实的新闻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度、新闻采写技能,让学生感受大众传播舆论场,提高对新闻传播的直观感受。高校保障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实践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从指导教师向指导教师兼新闻编辑的角色转变。

[关键词]新闻实践教学;新媒体;教师角色

新闻传播作为应用型学科,新闻实践教学是新闻传播专业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新闻实践教学主要依靠课堂新闻训练、校园新闻实践、校园周边新闻实践等方式,对学生的采编写技能进行训练。传统的新闻实践教学有自身的优势,如教学环境资源丰富、教学过程容易组织、教学效果方便监控等。但过于关注校园新闻的新闻实践教学往往较难体现有效的新闻价值,对学生的新闻敏感度、社会接触面、采访勇气的突破、采访技巧的训练、社会公共议题关注度等方面的培养则相对不足。而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实践教学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低门槛、易接触、传播反馈及时、社会议题丰富等特点,成为学界一个重要的探索方向。譬如,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便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了一系列的疫情观察新闻作品,形成了優秀的新闻实践作品集,获得了良好的新闻训练效果与传播效果。因此,如何将新闻教学实践置身于新媒体环境中,利用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进一步提升新闻实践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

一、搭建新媒体实践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实践教学,是以新媒体环境为教学环境,教师在真实的新媒体环境中完成新闻实践教学,训练学生的新闻技能,学生发布新闻实践作品后,教师从传播效果中获得学生的实践反馈,并以此观察教学效果,反思教学实施过程等。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传播渠道的垄断,给普通人提供了制造、传播内容的技术渠道。因此,新闻实践教学可以利用新媒体面前人人平等的特点,搭建新媒体实践平台,学生在该平台完成实践作品并发布后,教师观察传播效果,反思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训练平台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新闻实践的重要平台,承担着“干中学”的教学目标[1]。新媒体实践平台的主要形式为自媒体,教师选择自媒体的媒介形式较为广泛,如文字、图文、音频、视频等,可以满足不同课程的教学需要。譬如,新闻采访与写作类课程往往以文字为主,新闻摄影、广播电视新闻等课程则以图文或视频为主。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公众号、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喜马拉雅等媒介以符合不同课程的教学需要。

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在新闻传播教学中搭建了服务于新闻实践教学的新媒体平台。如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公众号“山大南路27号”,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公众号“新记者”“新潮”等,都是承担新闻教学实践任务的重要新媒体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媒体实践平台能够给身处校园之中的师生提供对接社会新闻舆论场的途径,让传统的只能局限于校园与校园周边地区的新闻实践教学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使新闻实践教学更贴近真实的新闻采写与传播环境。此外,新媒体实践平台也可以成为高校专业成果、专业交流、实践成果的展示平台与交流窗口。高校将优秀的新闻作品在新媒体平台上呈现,既可以打造专业特色,提高专业的知名度与对外影响力,也能够促进专业内部的师生交流、学生交流,完成教学的线上即时互动。譬如,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曾将一张校园特写发布在相关新媒体平台,获得了众多校内外师生的肯定与评价,体现了专业的特色与素养,进一步提升了专业的知名度与认可度。

二、参与社会议题的新闻实践

传统的新闻实践教学往往将目光投向大学生群体与校园生活,因此,学生所完成的新闻实践作品常常偏向校园消息发布,缺乏新闻价值,“学生味”较浓厚。而新媒体实践平台为新闻实践教学提供了与社会新闻、公共议题和社会舆论场接轨的技术渠道。因此,教师在新闻实践教学中,应该利用好新媒体实践平台,将教学内容倾向更具新闻价值的社会议题与公共话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新闻的实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训练学生对公共议题的关注,另其感受更真实的新闻舆论场,提升新闻素养。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初级新闻采写”课程依托公众号“新记者”,报道了一系列新闻价值较高的社会新闻。例如,关注网络陪聊业务的《网络陪聊的隐秘角落:一小时收费30-80元,有人搭进去上万元》,关注公民信息泄漏问题的《售楼处的人脸识别,怎么装上就拆不掉了?》,关注社会遗嘱的《中华遗嘱库7年登记保管18.6万份遗嘱,遗嘱年轻化趋势明显》,等等。其选题丰富,角度新颖,对社会议题与公共话题投入了大量的关注,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虽然这些作品是学生的实践作品,却脱离了浓浓的“学生味”,展现了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的新闻敏感度与实践能力。

学生参与新闻价值更高的公共新闻选题,也利于其新闻敏感度的提升,切身了解新闻传播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功能。新闻业务的特点之一是其从丰富的社会公共议题中取材,寻找大众关注的新闻角度。因此,新闻选题千变万化,具备较强的新颖性。而传统的新闻实践教学过多地将注意力投向相对单一的校园生活,长此以往,不仅教师会出现审美疲劳,而且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对新闻的好奇心与新鲜感。因此,学生通过新媒体参与社会公共议题,能激发自身对新闻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培养对新闻实践的内在驱动力。同时,学生关注并参与社会公共议题,还可以将新闻实践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社会服务等有机结合,培养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职业理想与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能力[2]。然而,学生往往对社会公共议题的新闻敏感度不足。因此,在对社会公共议题的搜集与选择过程中,教师需要严格参与并把关新闻选题,为学生分析不同新闻选题的新闻价值、报道方向、重点难点、报道角度等。

三、采用多种远程采访手段

采访是新闻业务与新闻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新闻报道能力的重要环节。基于新媒体实践平台的新闻实践教学,除了强调关注新闻价值较高的社会公共议题,还需要在实践方法上保障选题的可执行性,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保障学生具备采访的技术与能力。由于异地采访的时间与经济成本过高,因此,远程采访手段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选择。

远程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目前在新闻实践中运用较为广泛的采访方式,其主要通过电话、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社交软件谈话、邮件沟通、书面回复等方式完成,具备快捷、方便、成本低等特点,能够解决新闻工作者在特殊情况下无法及时抵达新闻现场的问题。特别是在社交媒体普及的今天,各类社交软件为远程采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辅助,掌握相关软件工具的使用技巧,及时快速地完成远程采访,成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因此,在学生实施远程采访之前,教师需要确保学生掌握相关远程采访的工具、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通过网络获得采访对象的联系方式,如何通过社交软件完成远程采访,如何做好远程采访的采访记录等内容。譬如,在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的新闻实践教学中,为了保障学生掌握远程采访的手段与方法,教师专门开设了远程采访的专题课程,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百度搜索语法、个人社交网站、单位网站甚至地图工具等网络手段获得采访对象的联系方式,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微信、QQ、邮件、电话等完成采访工作,以及如何做好采访记录等。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在新闻实践教学中,组织学生以远程采访的方式,采访了曾参与一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醫护人员与新闻工作者,完成采访记录与新闻报道百余篇。尽管学生是通过QQ、微信、电话等远程采访方式完成采访,但公共属性强烈的社会公共议题、身份各异的采访对象、采访对象不同寻常的经历等,使学生在采访交流中均获得了极大的锻炼。在远程采访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互联网搜索、联系采访对象,使其采访实施、采访记录等新闻采写能力得到锻炼。此外,涉及社会公共议题的新闻采访,能锻炼学生的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结构、认识社会分工、分析社会运行原理的能力,并能让学生通过采访行为,与一些采访对象建立联系,获得观察社会的窗口。譬如,在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的新闻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采访全国各地参与一线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新闻记者,了解这些记者的工作经历、工作状态、心理活动等,既掌握了重要的新闻实践知识与技巧,对新闻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又与这些业界前辈建立了联系,拓展认识新闻与社会的渠道,为以后的实习就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四、传播效果反哺新闻实践教学

新媒体实践平台的特点之一是与真实的传播环境和新闻舆论场接轨。因此,新闻实践教学的新闻成果可以通过新媒体实践平台检验传播效果,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真实的信息互动、内容反馈、传播效果、新闻舆论场与大众传播。来自受众的传播效果反馈,不仅能够检验新闻选题、采访信息、写作内容的质量,同时还能让学生对新闻舆论场、大众传播、新媒体舆情等有更直接、具体和清晰的认识,能够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度和对大众舆论的感受。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新闻实践教学作品《网络陪聊的隐秘角落:一小时收费30-80元,有人搭进去上万元》在今日头条发布后,获得了1000多条评论,读者针对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另一篇新闻实践作品《高校“有偿代课”为何难禁?花钱请人代上课,省下时间考研实习》在今日头条发布后,阅读量达到3.6万,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这样的传播效果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反馈,增强学生在新闻实践中的自信心,令其树立更为远大的学习目标。同时,传播效果反馈能够与教师的点评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学生的新闻实践能力与反思能力。教师点评主要侧重于学生在新闻实践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新闻实践是否符合流程与规范、实践作品的亮点与缺陷等,教师点评主要是从新闻专业的角度对新闻实践作品、实践过程进行分析与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而真实的传播效果则能让学生切身感受新闻带来的社会舆论,获得来自受众的反馈,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自发地对自己的新闻实践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对新闻传播学科的认可度。

五、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进行新闻实践教学,需要策划具备社会公共议题属性的新闻选题,采用多种远程采访手段,观察并分析传播反馈等,涉及从选题规划到作品发布的全过程。因此,在新闻实践教学中,教师除了承担教学中的指导教师角色,完成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分析教学效果等环节,还需要担任新闻机构中编辑的角色,完成新闻选题确定、新闻采写流程把控、新闻作品编辑、新闻作品发布等工作。教师在新闻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教学实施过程转换为新闻实施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新闻实践行为进行分析与引导,为学生能够完成高质量的新闻实践作品保驾护航,以达到让学生获得新闻采写的知识,掌握新闻采写技能的教学目标。这需要教师付出一定的时间与精力。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采用大班制,由多名教师共同参与新闻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以保障教学质量。譬如,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的新闻采访与编辑实习课程,由3-5名教师共同指导,并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以保障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监督和把控学生新闻实践。这种涉及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多维师生互动方式,实际上采用了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发挥了混合教学的优势,对创造教学环境、培养学的综合新闻素养,促进教学整体效能的形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3]。

六、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实践教学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低门槛、易接触、传播反馈及时、社会议题丰富、反映真实的舆论场等特点,解决传统新闻实践教学因过于关注校园与校园周边新闻而产生的新闻选题单一、新闻价值低、无法获得传播反馈等问题,使学生参与更为真实的新闻实践,完成实践性更强的新闻采写,并从真实的新闻传播反馈中感受新闻的舆论力量。

要保障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实践教学,教师需要从指导教师角色向指导教师兼新闻编辑的双重身份转变,除了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分析教学效果等工作,还需要承担确定新闻选题、保障新闻采写的实施过程、编辑新闻作品等工作。这对指导教师的参与度、时间与精力要求更高。因此,高校要保障新闻实践教学的质量,应让多名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教师利用新媒体环境完成新闻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与社会公共议题的联系更为紧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度与职业理想,同时也有利于新闻实践教学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培养新时代的新闻学子。

[参考文献]

[1]朱江丽,史玲莉.新时代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改革的使命与路径[J].青年记者,2021(01):83-85.

[2]白净.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实务教学改革和创新[J].新闻与写作,2020(07):30-36.

[3]胡海南.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新闻传播学教学中的应用[J].传媒,2020(01):84-86.

猜你喜欢
教师角色新媒体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