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实践与思考

2021-09-10 17:19郑引玲孙娟妮
新农民 2021年32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农机思考

郑引玲 孙娟妮

摘要:简要介绍了我市的农业状况,阐述了我市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做法及取得的经验,分析了目前我市实施保护性耕作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我市今后发展保护性耕作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农机;保护性耕作;实践;思考

华阴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结合地带,东起潼关,西邻华县,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总面积 817km2,总人口23.9万,辖区4镇2办102个行政村,其中农业人口13.3万人;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常年小麦播种面积1.4万hm2,玉米播种面积1.07万hm2,小麦、玉米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从2012年开始,我市把保护性耕作项目作为生产机械化的主攻方向,经过几年的努力,保护性耕作项目面积已达到0.678万hm2。多年来,国家和省、市政府为了鼓励、扶持农户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购置补贴、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补助资金、保护性耕作项目专项补助资金等形式,向购置保护性耕作机具的农户倾斜,为积极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我市根据可耕地面积的实际情况。以实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为抓手,加大推广农业新机具、新技术力度。技术人员深入试验田地和群众、机手、农艺专家进行广泛深入探讨,积极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先进适用的保护性耕作机械。总结出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播种机能很好的解决其他机具作业时出现的杂草缠绕、壅堵、种子着床差等问题,对于提高出苗率和滴水保墒效果,增强植物抗倒伏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同时也带来很多思考。

1 保护性耕作实施概况

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一次大变革,是一项先进实用农机化技术,为了使这一先进技术迅速应用于农业生产,历年来坚持以试验示范为依托,始终把秸秆(覆盖)还田作为技术推广的突破口,把少免耕播种作为技术推广的关键,把宣传培训农民和机手作为技术推广的重点,把实现农民节支增收作为技术推广的目标。

1.1 建设高标准试验示范田,提升示范效应

为了规范保护性耕作实施,我们从对比试验抓起,先后选派技术人员学习考察,把成功经验与当地的生产实际相结合,探索总结出了适合我市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灌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及模式。为了说服引导农民,选择桃下管区上营村作为核心示范点,从小麦秸秆还田、玉米免耕施肥播种入手,逐步向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施肥播种发展。通过示范田的窗口效应,示范带动周边群众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先后建立了10余个3.33hm2、6.67hm2、33.33hm2、66.67hm2的示范点。

1.2 拓宽推广思路,创新推广方式

为了项目实施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技术实施不走样,示范应用上水平,不断探索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新思路、新方法。一是依托雨晨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示范区为农户开展代耕代种示范作业服务,同时把零散有机户组织起来,5台以上机具组成一个作业小分队开展作业服务。二是政策扶持带动。一方面在执行国家购机补贴政策上,优先保证示范区有机户,并利用地方配套资金给予累加补贴。另一方面对新建示范点的农户,给予每亩地补助50—60元作业费,对特困户实行免费作业。三是技术干部包村指导。根据农时、季节和任务,开展民情调查、机具调配和面积落实,协助村组干部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

1.3 加强宣传指导,强化技术培训

搞好宣传是扩大保护性耕作影响和提高社会共识的重要途径,抓好培训是保障实施效果的重要保证。

在宣传方面,充分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等重大活动,协同相关部门,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宣传,组织项目组成员深入示范区进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宣讲技术要点、悬挂过街横幅、刷写墙体标语,并组织农民代表到示范田进行现场观摩,亲身感受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良好效果。

在培训方面,首先是注重项目推广队伍建设。聘请农业、农技等专家对项目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参加各级组织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会,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其次适时召开项目研讨、论证会,邀请农艺、农机等专家、村组干部、机手和农民代表参加,征求对项目实施的意见和建议,论证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形成互动、达成共识。三是始终把机手和农民作为培训的重中之重。对机手重点介绍机具性能、讲解要领、明确规范;对农民通过宣讲、机具作业演示观摩等形式,加深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近三年来,先后举办各类技术培训会和演示会12余场(次),印发宣传资料6000余份,培训教材3000余册。

1.4 突出農机农艺结合,加强技术试验研究

首先是做好土壤检测,指导配方施肥。播种前邀请土肥专家对土壤养分进行测定,按照生物养田与人工施肥相结合,土壤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相平衡的原则,制定配方施肥方案,指导群众科学、合理施肥。

其次是探索总结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针对土壤不翻耕,秸秆还田可能引起病虫草害加重的情况,注重了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措施研究探索,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在专家指导下,采用瑞士先正达公司药剂进行夏玉米田间除草技术试验,形成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监测预报,突出一个“早”字,做到一个“恰”字的预防体系。

三是加强了机具适应性试验。多年来,始终把免耕播种机适应性试验研究作为重点,先后对省内外不同类型的玉米、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进行了适应性、安全性、可行性试验,筛选了一批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价格适宜的机具作为主推机型,同时组织进行了深松作业时机、间隔、深度试验示范推广,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5 稳步推进技术示范,辐射带动技术应用

在项目示范推广过程中,始终坚持做到示范不撤、人员不散、力度不减,坚持定期指导回访,做到示范一片、巩固一片、板块相连、整村推进、逐年向周边扩展。随着保护性耕技术的不断熟化和完善,应用保护性耕作已成为示范区农民的自觉习惯,许多农民群众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

2 技术路线和模式

华阴市农业种植制度属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旱塬区特点是地形多为台塬,沟壑纵横,土质较好,雨量季节分布不均,降水变率大。土壤以垆土、黄绵土为主。灌区特点是地面地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壤类型多样。年降水量450~700cm,年平均气温11.5~13.7℃。目前已形成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及模式有:

2.1 秸秆粉碎覆盖,免(少)耕播种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小麦收获高留茬→玉米免(少)耕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玉米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深松(选择性)→小麦免(少)耕施肥播种→田间管理。

该模式通过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作业,简化作业环节、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培肥地力、节约用水,达到节本增效。其技术要点:夏季,机收小麦并均匀抛撒秸秆,玉米免(少)耕施肥播种机,化学药剂控制病虫草害;秋季,玉米收获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利用收获与播种间隔及时深松,一般3年左右深松一次,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或带状免耕施肥播种,及时做好田间管理。

2.2 秸秆粉碎覆盖,浅旋、免(少)耕播种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小麦收获高留茬→玉米免(少)耕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玉米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深松(选择性)→浅旋、小麦免耕播种→田间管理。

该模式适用于秸秆覆盖量大、地表平整度差地区。采用浅旋播种,提高了播种机通过性、可靠性和播种质量,达到减少作业环节,蓄水保墒,维护和增强地力,实现节本增效。其技术要点:基本与模式1相同,不同之处是小麦播种采用浅旋播种方式,要求浅旋深度小于10cm。

3 实施效果和效益分析

保护性耕作实施以来,从根本上转变了示范区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增强了科学种田意识,实现了农业生产耕作制度的变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达到了“三省一增两改善”的效果。

3.1 “三省”即省水、省肥、省费用

保护性耕作采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水分利用率。土壤蓄水量增加16%~19%,水分利用率提高12%~19%,在灌区两季平均节省灌溉水80~100m3/667m2,节省灌溉费30元左右;秸秆腐解后为农田提供了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节省肥料投入30元左右;采用复式作业机具,明显减少作业工序2~5道,降低了作业成本,可节省作业费50元/667m2左右,“三省”共为农民节省投入约110元/667m2,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节约型社会建设。

3.2 “一增”即增加产量

保护性耕作,使土壤水肥条件得以改善,收种时间缩短,延长了作物有效生育期,示范田小麦产量平均提高6%左右,玉米产量提高15%左右,实现了粮食增产。

3.3 “两改善”即改善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

保护性耕作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团粒结构,增加了生物松土功能,培肥了地力。另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杜绝了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减少了农机具多次耕作造成的废气排放,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也改变了农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秸秆乱堆乱放的陋习,美化了环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4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1)项目经费偏少。建议增加项目经费投入,提高项目实施水平和示范效果。

(2)部分保护性耕作机具技术还不够成熟、性能不过关,可靠性较低。特别是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的作业质量、可靠性和通过性还较差,适应性不强,直接影响小麦保护性耕作技術的示范推广速度和质量。建议加强保护性耕作配套机具技术整合,组织科研院校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加强保护性耕作专用机具研发、改进,提高机具的可靠性、适应性。

(3)部分保护性耕作机具价格偏高。现有保护耕作机具不仅类型少,而且价格较高,影响群众购买积极性。建议通过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对保护性耕作专用机具实行差别补贴政策,特别是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深松机和一些新型保护性耕作机具应加大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比例,体现国家购置补贴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4)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培训的力度和范围。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在加大对基层干部、机手、农民培训力度的同时,应重视做好对各级领导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宣传,形成上下一致,全社会共同关注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政策导向和宣传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 杨伟.科学管理全方位推广保护性耕作项目[J].河北农机,2013(2):34-35.

[2] 杨宁.加强农机科技推广的几点思考[J].吉林农业月刊,2009(31):59.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农机思考
王小虎:“土”专家与“新”农机的不解之缘
农机维修对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分析
试论建设县乡农机推广体系的有效措施
农机购置补贴的绩效分析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