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电位P50研究

2021-09-10 02:53张校明程勇鹏时亚杰董再全胡峻梅
四川精神卫生 2021年4期
关键词:波幅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

张校明,程勇鹏,杨 鹏,时亚杰,董再全,胡峻梅,郑 重*

(1. 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山东 济宁 272051;2. 山东省诸城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诸城 266200;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通信作者:郑 重,E-mail:zhengzhong1963@163.com)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和暴力行为对社会危害严重[1-3],对其进行预测和干预是一项重要课题。既往对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研究较多[4-7],但对其暴力攻击行为相关的电生理机制研究较少。本课题组曾对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 进行研究,认为其暴力攻击行为可能与认知功能缺损有关[8]。也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感觉门控抑制功能缺失[9-12],但目前关于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P50研究较少,Fresán 等[13]提出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可能与大脑感觉门控电位P50 功能异常有关,但该研究纳入的P50亚指标较少,且未与健康组进行比较,由于部分健康人可能也存在感觉门控抑制功能的缺失[14],故对临床预测可能缺乏实际指导意义。本研究对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电位P50进行检测,并将攻击组、非攻击组和健康组三组间感觉门控电位P50指标进行比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2015 年10 月-2019 年12 月在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门诊、住院部及法医精神病鉴定中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 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tenth edition,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入组前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他镇静类药物;③年龄18~60 岁;④小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⑤愿意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②无法配合完成检查者。符合入组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共135例。根据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评分[15],将患者分为攻击组(n=70)和非攻击组(n=65)。

同期在济宁医学院和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纳入医护人员及部分住院患者的家属作为健康对照组。入组标准:①1 个月内无冲动或暴力行为且MOAS评分<5 分;②年龄18~60 岁;③小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④愿意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②无法配合完成检查者。符合入组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共60 例。本研究获得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评定工具及评定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信息,同时收集患者的病程。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评定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1~7 分7 级评分,评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BPRS包括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5个因子。总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

采用MOAS评定患者组和健康组的冲动或攻击行为。MOAS 包括言语攻击、对财产的攻击、自身攻击和体力攻击4个因子。采用0~4分5级评分,各因子评分越高,表明该类攻击行为越强。各因子评分经加权后为MOAS总评分,即言语攻击评分×1+对财产的攻击评分×2+自身攻击评分×3+体力攻击评分×4。总评分越高,表明攻击性越强。

由两名经过一致性培训的精神科医师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量表评定,评定耗时约30 min,一致性检验Kappa值=0.787。

1.3 P50检测

所有受试者均接受P50检测。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MEB-9200 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测试前,受试者清洗头部,确保头皮干净。测试时受试者进入屏蔽隔音室,取坐位,保持头脑清醒,并尽可能放松全身肌肉。测试过程中采用统一规范的指导语。记录电极的放置参照国际10-20系统电极配位法,取矢状线上的Cz、Fz 位点。前额正中央接地,双耳后乳突放置参考电极[16]。脑电波伪迹由记录仪自动识别和去除。诱发电位各主成份的确认和指标值的测定,参照国际公认时间分析窗口的最大波。测试中的参数设置:由研究者与日本光电公司技术专家结合国外参数共同调试、校正认可。采用条件(S1)-测试(S2)短声(click)听觉成对刺激模式测试,105 dB nHL刺激声压,S1和S2刺激间隔为500 ms,每组成对刺激的间隔为10 s。记录分析时间30 ms/div,滤波通频带5~100 Hz,灵敏度10μV/div,S1 和S2 刺激反应叠加32次获得平均波形。测试指标包括:潜伏期S1、潜伏期S2、波幅S1、波幅S2、波幅差(S1-S2)、波幅比S2/S1、波幅比S2/S1≥0.5占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组和健康组的年龄、P50 中波幅S1、波幅差(S1-S2)、潜伏期S1 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性别、P50 波幅比S2/S1 占比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攻击组和非攻击组的病程和BPRS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攻击组、非攻击组和健康组分别有59例、57例、60例完成测试。三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攻击组和非攻击组的病程和BP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攻击组、非攻击组、健康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攻击组、非攻击组和健康组P50各指标比较

攻击组与非攻击组P50波幅S2、波幅差(S1-S2)和波幅比S2/S1≥0.5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攻击组与健康组P50 潜伏期S1、波幅S1、波幅S2、波幅差(S1-S2)、波幅比S2/S1≥0.5 组内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0.01)。非攻击组与健康组P50潜伏期S1、波幅S1和波幅差(S1-S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三组受试者P50指标比较

3 讨 论

潜伏期S1 指P50 的S1 波第一起点位置的潜伏期,主要反映大脑对传入无关刺激信息选择的启功速度。本研究中,攻击组和非攻击组潜伏期S1均延迟于健康组,推测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功能与健康组人群比较,可能存在大脑对传入无关刺激信息选择的启功速度受损,但攻击组与非攻击组S1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潜伏期S1在是否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不具有特异性。

关于感觉门控电位P50的发生机制存在以下假说:①抑制性门控机制:S1刺激引发一个对第二个相同刺激有特殊抑制(门控或滤过)功能的局部神经元的抑制性活动,与S1特性完全相同的S2由于没有携带任何新信息所以被门控滤掉,使其不能淹没更高级的皮层中枢;②被动性门控机制:依赖于不应期的形成,S2恰好落在S1引起的电活动不应期内而受到抑制[17];③神经环路机制:Freedman等[18]认为,在锥体细胞和感觉神经元之间存在一个抑制通路,由于第一次刺激激活了锥体神经元的抑制,第二次刺激对锥体神经元产生的反应将会降低,这相当于突触前抑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环路则缺乏这种抑制[19]。本研究结果显示,攻击组和非攻击组波幅S1均低于健康组,但攻击组与非攻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攻击组波幅S2高于非攻击组和健康组,而非攻击组和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攻击组波幅S2异常增高可视为特异性指标,推测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功能受损进而导致大脑抑制功能衰退可能是其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电生理基础。

波幅比S2/S1值称为P50抑制(比)率,是反映大脑基本抑制性门控功能的敏感指标。既往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波幅比S2/S1更高[11,17],且波幅比S2/S1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群中呈非正态分布[19],故本研究采用国际通用的波幅比S2/S1≥0.5作为正常和异常临界点,结果显示,攻击组、非攻击组、健康组中波幅比S2/S1≥0.5 的占比分别为72.88%、43.86%和30.00%,攻击组与非攻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攻击组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非攻击组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resán等[13]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可能与受干扰或缺失的信息感觉门控有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攻击组波幅比S2/S1≥0.5 者占比更高,故推测波幅比S2/S1 可作为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性指标,然而对于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波幅比S2/S1 是否存在一个比0.5更敏感、更特异的临界点,有待进一步探讨。

波幅差(S1-S2)是本研究引入的一个敏感指标,其意义及反应敏感程度不同于波幅比S2/S1。在本研究中,关于波幅差(S1-S2)的结果,健康组最大、非攻击组次之、攻击组最小,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攻击组较非攻击组和健康组低,提示感觉门控的抑制功能越差,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波幅差(S1-S2)可作为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项特异性指标。

综上所述,与不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组比较,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电位P50有其特异性的电生理指标改变:波幅S2 更高、波幅比S2/S1≥0.5 组内占比更高、波幅差(S1-S2)更低。以上指标的改变反映了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可能与其特异性的感觉门控功能缺失有关。本研究局限性在于样本量偏小,时间跨度较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感觉门控电位P50 测试的指标属于状态生物学指标,未来可将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P50研究与脑功能磁共振研究相结合。

猜你喜欢
波幅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为何有人动辄大打出手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如何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攻击行为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