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萨满文献开发利用路径探索

2021-09-10 02:16刘秉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萨满文旅吉林省

刘秉宇

(吉林省图书馆 吉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吉林长春 130022)

萨满文献泛指一切记述萨满文化的相关资料,是了解与研究萨满文化的重要素材,也是萨满文化传承的印记。对萨满文献进行科学合理的收集保护与开发利用,能够加深社会公众对萨满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进而起到保护与传承萨满文化的作用。旅游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通常所说的开发区域旅游资源究其根本就是通过对区域文化进行深度开发,使其转化为能被旅游者接受的产品或服务。萨满文献中蕴含的萨满文化元素,能够为地方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直接的信息支撑和生动的文化感受。在文旅融合这一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萨满文献的开发利用,是文化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具有重要的前瞻作用和指导意义。

1 国内萨满文化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萨满的记载始于南宋徐梦莘所撰《三朝北盟会编》,书中“珊蛮”一词即指萨满[1]。近年来,国内学界兴起了一股萨满研究热潮,具体表现为:一是国际萨满文化学术研讨会,萨满文化论坛(2011年第二届、2012年第三届)等高级别、影响力较大的萨满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二是研究成果数量不断增多,在超星知识发现系统中以萨满为检索词,对标题进行检索,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2月1日,可见各类中文论著5 252 篇(部),涵盖期刊论文、报纸、特色资源库、信息资讯、音视频、学位论文、图书、会议论文、年鉴、报告、专利等各种文献形式,详见图1。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民族研究所、长春大学、吉林艺术学院、长春师范大学),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和辽宁省(沈阳师范大学)等地。

图1 萨满文献类型分布图

2 萨满文献与萨满文化的关系

萨满文献是反映萨满文化现象与内涵的文献集成,是萨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萨满文献与萨满文化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萨满文献是萨满文化的记录,是萨满文化发展的真实体现,更是弘扬萨满文化的生动教材,收集整理并开发利用好萨满文献是保护和传播萨满文化的重要途径。萨满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萨满文献的支持,同时,萨满文化又是萨满文献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萨满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填充着萨满文献的内容。

3 吉林省公共图书馆开展萨满文献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3.1 法律政策的保障

长期以来收集、 整理和保护地方文献一直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章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还应当系统收集地方文献信息,保存和传承地方文化。”[2]为公共图书馆萨满文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当然,各家公共图书馆也应当根据自身工作实际细化萨满文献工作的制度规范,确保萨满文献开发利用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3.2 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丰厚的信息资源支撑

吉林省是萨满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满族、蒙古族、锡伯族、朝鲜族等都信奉萨满文化并传承至今,萨满文献资源保存完整,具有珍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国际萨满学会主席霍帕尔在第三届中国(吉林)国际萨满文化论坛上表示“吉林省是全世界少数几个有萨满文化活态遗存的地方,已经成为世界萨满研究的中心了。”[3]吉林省有一支高水平的萨满文化研究队伍,以出生于萨满世家的富育光先生为代表的民族学者,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宝明先生为代表的民间文艺工作者等都对萨满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省内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还设立了萨满文化博物馆、展陈室,这都为萨满文献的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3.3 文旅融合的重要契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要决策。区域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文化的支撑,萨满文献作为萨满文化的载体,在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和萨满文化传播发扬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吉林省公共图书馆完全可以利用文旅融合契机,对萨满文献进行深入挖掘利用,为吉林旅游产业注入萨满文化资源,并进而为萨满文化的传承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形态。

4 目前萨满文献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虽然吉林省萨满文献的资源完整、价值较高,但开发利用程度仍然偏低,难以对地方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4.1 理论基础薄弱

现有研究主要是针对萨满文化进行探讨,但专门针对萨满文献收集、 整理及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文献屈指可数,仅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对我国研究萨满教学位论文的高校分布、作者专业分布、年代分布、主题分布、民族分布、区域分布等方面进行了计量统计分析[4];上海音乐学院对蒙古国境内出版的关于萨满艺术、 萨满信仰的文献进行整理、分类[5]。总体来说,内容零散,缺乏研究深度,没有形成体系,未见涉及萨满文献开发利用方面的针对性研究,难以对萨满文献的开发利用工作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4.2 宣传力度不够

主要表现为:一是萨满文献的宣传总量少、种类少、有效信息少、创新渠道少,尤其是缺少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的渠道;二是宣传营销力度不足,宣传效果不明显,难以激起读者的阅读愿望;三是宣传形式单一,主要采取图书、图片展览、播放专题片等形式进行萨满文献的阅读推广,整体呈现推广形式单一,创新性不强,阅读服务不完善的局面。

4.3 缺乏统一管理

目前,开展萨满文献收藏保护工作的既包括图书馆、档案馆、方志馆、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还包括很多民间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个人,由于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萨满文献的收藏工作缺乏沟通合作,连基本的信息资源共享也无法实现,更遑论联合开发,从而导致萨满文献的开发利用处于混乱无序、各自为政的状态。

4.4 参与文旅融合意识不足

地方文献是反映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的最直接最重要资源之一,但目前,图书馆利用萨满文献资源主动参与地方文旅融合的广度和深度还明显不足,重保护轻利用的思想和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缺乏对萨满文献价值的深入挖掘,无法使萨满文献成为文旅融合的纽带。

5 萨满文献资源开发利用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萨满文献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文化资源,但仍处于未被充分利用的状态,认识其文化价值,掌握其文化精髓,使其成为萨满文化与旅游经济的契合点,积极宣传并加以利用,对于促进吉林省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与萨满文化的保护传承都具有重要作用。具体途径如下。

5.1 增强萨满文献的开发利用意识

公共图书馆应增强萨满文献开发与利用意识,建立藏以致用,藏用并举的工作模式,健全萨满文献开发与利用组织管理机制,加大开发利用萨满文献的资源、技术和人才投入,重点探索以展览陈列和学术研究等方式促进萨满文献的使用推广的方式。目前,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自建了萨满博物馆和展陈室,但只用于学术研究,不对外开放,社会公众无法参与到萨满文化的体验中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萨满文化的传播。因此,可以在有条件的图书馆建立专门的萨满文献展陈室并对外开放,使萨满文献资源得以充分展示和利用,让读者能够切身感受萨满文化的生动魅力。在做好萨满文献展览陈列阅览等常规服务的基础上,应开发拓展萨满文献资料汇编、综述撰写等研究性项目,形成二次文献,对萨满文献的价值进行深度揭示和挖掘,为历史文化名胜、人文景观、旅游风景区等提供史料支持,进而为地方旅游业发展注入文化动力。

5.2 加强萨满文献的宣传推广

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尤其要重视网络宣传阵地,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可以考虑在图书馆官方主页上开辟萨满文献的专门栏目,普及萨满文化知识,及时更新萨满文化旅游信息。与各地旅游局网站建立合作关系,在其网站上开辟相关专栏,合作宣传。还应在知名旅游博客、微博、论坛、微信公众号、抖音上有计划地发布萨满文献精品,最大限度地吸引网民注意,让更多的人了解萨满文化价值。

5.3 开发萨满文化创意产品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6〕36 号)中明确鼓励文物文化单位创新体制机制,借助市场力量,大力发展文创产品,这为图书馆发展文创产品提供了机遇[6]。“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自2017年成立以来,成员馆已达百余家。吉林省内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应探索将萨满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之中,制作具有萨满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填补当前吉林文化创意产品中缺乏特色宗教文化元素的不足。通过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运作方式,提高萨满文献的挖掘深度,使萨满文献的内在价值实质化,进一步推动萨满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升级,使其能够真正成为一种文化资源,在实现市场转化和消费价值的同时,真正使萨满文化遗产“活起来”,从而推动萨满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5.4 整合资源,横向联合

图书馆应主动谋求与其他萨满文献收藏单位,如学校、社区、企业、出版社、科研机构、媒体、民间组织等各方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萨满文献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如图书馆可以与档案馆、 博物馆、方志馆等收藏有萨满文献的单位合作,开展文献传递,变一馆文献为多馆资源;可以与学校联合开展萨满文献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萨满文献的阅读兴趣;可以与少数民族服装、食品企业合作开展萨满服饰文化、萨满饮食文化推广活动,既能提高企业知名度又能宣传萨满文化,吸引人们阅读萨满文献;可以与民族出版社合作开展萨满文化新书推荐、 作家见面会等活动,推广萨满文献阅读;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借助其专家力量深度挖掘、解析萨满文献的文化价值,帮助读者更深刻地领略萨满文献的魅力;可以与媒体合作,利用其宣传优势让更多人知晓萨满文献及相关阅读推广活动; 可以与萨满文化传承人、民间阅读组织等合作,对萨满文化研究的非专业性民间力量进行有效整合。

5.5 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

可以在旅游景区建立24 小时图书馆或设置自助阅读设备,并在其中充实丰富萨满文献资源。还要加快萨满文献的数字化开发,建立专题数据库,将萨满文献资源进行可视化展示,给用户更直观的体验。需要注意的是,萨满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也必须走整体化资源建设和资源共享的道路,按照统一的数据加工著录标准建设萨满文献数据库,构建萨满文献资源共享平台。

6 结语

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使萨满文献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掘,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带来积极的影响。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以萨满文献为依托开发旅游资源,是公共图书馆积极承担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使命要求。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文旅融合这一大的政策背景,积极拓展思维,通过多种形式的开发利用,将萨满文献收集、保护、开发、利用与地方旅游经济有机结合,使萨满文献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和输出,为萨满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进而将文化价值转化为旅游价值,拓展吉林省民俗旅游资源,提升吉林省民俗旅游内涵和质量,达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化旅游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目的,使萨满文化在当代得到保护性传承,为地方经济发展开辟一条新路。

猜你喜欢
萨满文旅吉林省
非遗背景下萨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何为萨满:人类文明史的眼光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文旅照明的兴起
浅析吉林陈汉军旗萨满的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