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治疗中的应用

2021-09-10 01:47马多刘佳慧单立刚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乳头状真空积液

马多 刘佳慧 单立刚

1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 (福建 厦门 361021)

2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 (福建 厦门 361021)

3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福建 厦门 361021)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本院7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均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质量,统计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术后6个月期间两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内积液量、瘢痕长度、积液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伤口内积液量,缩短积液时间,降低瘢痕长度,且术后复发率低。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为常见的女性良性肿瘤,其发病机制相对复杂,多与雌激素水平异常增高有关[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通常可分为周围型与中央型,其中周围型常发于乳腺周围末梢、小导管中,通常情况下表现为多发;而中央型常发于乳晕区输乳管壶腹部内的大导管,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2]。由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一定的癌变率,故早期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极为重要。传统开放性手术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创伤性大,且术后疤痕严重影响女性乳房的美观,需探究更为合理的手术方案。而超声引导下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是在超声检测下,明确判断病灶的范围、程度,并通过微小切口切除病灶,降低手术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在多种临床手术中已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3]。鉴于此,本研究将超声引导下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应用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治疗中,探究其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本院7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70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对照组年龄34~56岁,平均(45.54±2.52)岁;首发症状:乳头溢血19例,乳头溢液16例;肿物部位:内上象限4例,内下象限6例,外上象限5例,外下象限5例,乳晕区15例。观察组年龄32~58岁,平均(45.79±2.60)岁;首发症状:乳头溢血20例,乳头溢液15例;肿物部位:内上象限3例,内下象限5例,外上象限4例,外下象限6例,乳晕区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对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肿瘤直径<3cm;③肿瘤边缘距乳晕边缘>1cm。排除标准:①乳腺癌;②严重心力衰竭;③严重精神系统疾病。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4]:①多见于40~50岁妇女;②主诉自发性、间歇性或持续乳头溢液,多为血性亦可为浆液性;③单发性病变多发生在距乳头中心部位的大导管内,且为固定导管开口;④多发性病变常位于乳房边缘内的小导管或腺泡内,乳头溢血较少见,患者无不适感;⑤当肿瘤阻塞大导管时,可有乳头、乳晕区胀痛,乳晕附近触及小肿块,一旦积液排出时,肿块变小或消失,疼痛缓解;⑥体检时多数患者不能触及肿块,仅在压迫乳晕区时可见浆液血性液从乳管溢出;少数患者可扪及乳晕区小肿块,1~2cm,圆形,质韧,按压肿块可溢出上述液体,随即肿块变小或消失;⑦腋淋巴结一般不大。

1.3 方法

1.3.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术前完善常规检查后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上肢外展90°左右并固定于手术台支架上,为了避免臂丛神经麻痹应以软枕将胸部垫高4cm左右;采取局部麻醉,距肿瘤边缘5mm处做标记,以肿瘤为中心做放射状切口,切缘应尽可能远离肿瘤以预防肿瘤切不尽;切开皮肤后使用电刀分离皮瓣,在浅筋膜浅层做锐性解剖,保留供应皮瓣的毛细血管层;在切除乳腺肿物及脂肪后检查创口有无活动性出血,自创口最低处置放引流条,从切口旁戳空将引流管引出并固定于皮肤上,间断缝合切口后使用绷带包扎48h;予以抗感染、输液等措施,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1.3.2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术前2%利多卡因与生理盐水1:1稀释后局麻;采用美国巴德公司乳腺真空旋切系统(Encor),刀头为7G旋切刀。①患者取仰卧状态,患侧可适当抬高15°,肩部下置放软枕;使用超声探测乳腺病灶并体表定位,对术区予以常规消毒、铺巾,使用无菌手套包裹超声探头;采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后使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观察肿块状况与周边血流分布情况,初步确定切口部位,避免血管受损。②穿刺旋切:用尖头刀切开皮肤0.3cm左右,选取合适的穿刺角度,并在超声引导下将旋切刀刺入至乳腺病灶深面;确定切割槽区完全对准病灶之后进行抽吸旋切,旋切刀可做扇形旋转,必要时可调整旋切槽的方向,直至将病灶完全切除;在旋切过程中、退出旋切刀前应使用真空抽吸技术清除局部积血,利用超声探测确定无肿块残留后终止旋切。术后使用棉垫外敷创面,再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8h,并予以止血、输液等措施,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术后渗血情况。

1.4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手术质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内积液量、积液时间、瘢痕长度。(2)并发症:对比两组术后瘀斑、血肿、切口感染发生情况。(3)术后复发:术后6个月时,采用乳腺导管内窥镜对乳腺进行检查,统计两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手术质量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内积液量、瘢痕长度、积液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质量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质量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伤口内积液量(mL) 积液时间(d) 瘢痕长度(cm)观察组(n=35) 15.08±1.52 7.26±0.71 5.18±0.60 1.54±0.23 0.51±0.05对照组(n=35) 19.39±2.04 18.05±2.29 12.09±1.37 2.95±0.32 3.18±0.31 t 10.023 26.625 27.333 21.167 50.305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并发症

术后,两组瘀斑、血肿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n(%)]

2.3 术后复发情况

术后6个月,观察组肿瘤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17.14%(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7,P=0.033)。

3.讨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于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多由机体内部雌激素的过度刺激,导致乳管异常扩张,生皮细胞增生后导致。由于瘤体带蒂,并且血管较为丰富,而表面结构相对脆弱,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乳头溢血或溢液[5]。相关研究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一定的癌变率,且以周围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最为显著[6]。因此,早期通过有效的外科手术及时切除肿瘤病灶对确保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传统开放性手术为临床切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常用方案,其主要包括单纯切除术、象限切除术、区段切除术以及皮下乳腺切除术。但这种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在切除病灶时需要较大的切口来保证手术视野,而在此过程中会对正常的乳腺组织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增加瘀斑、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由于该肿瘤部位的特殊性,被切开的乳腺腺体、皮下、皮肤组织易在愈合时形成明显的硬块或瘢痕,严重影响乳房美观,不利于患者接受[7]。因此,积极探究一种更为有效的手术,在确保病灶切除效果与手术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切口大小极其重要。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内积液量、瘢痕长度、积液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超声引导下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不仅可提高手术质量,还可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对手术疤痕的要求。分析其原因:超声引导下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主要是由真空抽吸泵与旋切刀两个装置组成,通过在套管内进行旋转切割,1次穿刺能够重复切割乳腺可疑病灶;且安珂真空辅助旋切术的刀头为三凹面,更易进入穿刺点,对乳腺组织的损伤较小,且医生可随时调整刀槽转动方向,手术定位更加精确,从而有效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所需时间[8,9]。同时,整个手术是在封闭环境中完成,利用安珂真空负压装置能够及时吸出创面出血,而且手术切口仅为4mm左右,可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此外,本系统能够设定刀头精准切除预先规定的长度,对患者乳腺的损伤小,术后疤痕不会影响患者的美观,且术中微小疤痕可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而本系统中的致密模式切割可专门针对质地相对较硬的肿块或致密型乳腺组织,手术切割效果更佳;且术后局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可有效减少瘀斑的形成。而本研究还对比了两种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超声引导下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可改善患者预后。这可能是因为该手术方案可在超声引导下,保证旋切的完整性,并利用超声系统明确肿瘤边缘,再将刀头旋转方向在肿块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加切一周,保证肿瘤组织的彻底清除,术后复发率更低。但仍需注意,本研究选取例数较少,结论可能与实际仍有偏差,研究仍有局限,还应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探讨超声引导下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下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及传统手术方法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治疗中的多项指标,得出超声引导下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的应用效果更佳,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伤口内积液量,缩短积液时间,降低瘢痕长度,且术后复发率低。

猜你喜欢
乳头状真空积液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真空与低温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一种抽真空密炼机
产水凝析气井积液诊断研究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