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9-10 01:47王加亮朱晶王源荣吕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继发性石术胆总管

王加亮 朱晶 王源荣 吕进

1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普外科 (江苏 盐城 224100)

2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手术室 (江苏 盐城 224100)

3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 (江苏 南通 226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于2019年7月~2020年2月收治的30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本组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行不同治疗方式分组探讨。对照组(18例)采取T管引流治疗,观察组(12例)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的取石成功率高于对照组;(2)观察组的各项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经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P<0.05);(3)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对比差异小(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手术指标更优,经鉴定是一种安全实用价值高的胆总管临床治疗方式。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属于胆总管结石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结石起源于胆囊,是胆囊结石的常见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右上腹疼痛、黄疸等,若不予以充分重视并及时制定可靠的治疗方案干预,很容易引发其他胆道疾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该病最有效的治疗为手术取石,为研究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此次特从本院抽取30例患者展开分组探讨,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于2019年7月~2020年2月收治的30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本组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自基本病例资料如下:对照组18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28~63岁,平均(43.51±6.64)岁;观察组12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0~65岁,平均(43.83±6.67)岁。两组患者对比基本病例资料(P>0.05),研究结果具有临床探讨价值。经确认,本次研究已获准医院伦理会研究批准许可。纳入标准:符合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2];家属知情且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合并症和器官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精神疾病史患者;免疫系统障碍疾病患者;不符合治疗条件和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治疗,首先,指导患者平卧,进行全麻,在麻醉起效后建立气腹,实施三孔法穿刺操作,之后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夹闭胆囊管,切断胆囊动脉,暴露胆总管后做一切口引出胆汁,置入引流管,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胆总管,暴露结石后,在胆道镜的辅助下切开胆囊取出结石,确认无残余后,做好后续止血、清洗消毒和缝合处理。

对照组采取T管引流治疗,前期准备工作参照观察组,当取石后探查到无残余结石后,将18-22号乳胶T管置入胆总管内,其前壁使用4-0号可吸收线进行缝合,将T管经锁骨中线引出,再注入生理盐水,确认切口液体无渗漏,做好后续止血引流处理。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的临床总体疗效,对比项目为取石成功率[3]。(2)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指标,对比项目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4]。(3)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可能在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包括胆漏、腹腔感染以及结石残留等,对比数据包括术后住院期间和术后6个月随访调查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年龄、临床手术指标)和计数资料(性别、取石成功率、并发症率),两种资料对比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分别以(±s)、(n,%)来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的临床总体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取石成功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7.78%,数据经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的临床总体疗效对比

2.2 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各项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经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s)

表2 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观察组 12 88.75±19.83 31.63±7.91 6.52±1.14对照组 18 127.24±25.06 39.25±8.33 8.46±2.17 t 4.462 2.503 2.836 P 0.000 0.018 0.008

2.3 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经临床观察记录和术后6个月随访调查显示,两组患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观察组的发生率为16.67%,稍低于对照组的27.78%,但两组数据经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讨论

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的一种常见结石性疾病,多发于胆总管下端,根据其来源通常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在胆管内形成的结石属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而胆管内的结石是来源于胆囊,就被称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5]。根据大量的临床检验来看,手术治疗是根治的最有效方式,一般情况下,预后较好,但不同的手术方案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

在以往,临床中常用的是开腹手术治疗,切口大,恢复也较慢,而随着微创手术技术成熟,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治疗方式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6]。该微创取石手术具有清晰的手术视野,并且切口小、出血量少、恢复快以及并发症较低,其治疗安全性较高[7]。而T管引流可能引起局部疼痛或者炎症改变,后期引流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较多,付出的治疗精力也更多。而依据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取石成功率更高,各项临床指标更优,数据对比(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对比(P>0.05)。这就证明了就综合治疗结果而言,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手术指标更优,经鉴定是一种安全实用价值高的胆总管临床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继发性石术胆总管
新九针特色技术组合治疗继发性闭经的临证经验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基于“肝脾理论”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
继发性青光眼应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