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的临床价值

2021-09-10 01:47林树林厦门市思明区妇幼保健院福建厦门36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化学发光乙肝病毒标志物

林树林 厦门市思明区妇幼保健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到本院就诊的112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分别进行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效果。结果:化学发光法在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等5项病毒标志物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法(P<0.05);阳性检出率也明显高于酶联免疫法(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的检验中,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验乙肝病毒检出率对比酶联免疫法明显更高,且阳性检出率也更理想。

在当下的传染性疾病中,乙肝病毒是席卷全球的第三大致癌因素,且该疾病传染性、致死率都非常高,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而言具有非常严重的威胁。据相关研究数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死于HBV病毒感染的人数约为70万人次,该疾病的发病率更是高达60%,且其中有约75%的病毒携带者在亚洲各个国家分布。更需要得到临床研究人员重视的是,目前针对乙肝病毒的发病机制仍不明朗,该病症的早期诊断仍较为困难,有很大一部分病毒携带者在感染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发现自己已经感染乙肝病毒,这更为病毒防控带来了困难。即便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针对乙肝病毒治疗的特异性方法仍未出现,缺乏针对性治疗措施的现状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不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1]。因而为了有效控制疾病的蔓延与发展,加强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关键。而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检测方式主要包含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两种,基于此,本文主要就这两种检测方法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到本院就诊的112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女性患者比例为61:51;年龄21~60岁,平均(41.23±5.56)岁。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对研究内容均知情。

1.2 方法

患者接受检查当日保持空腹状态,而后在患者的肘部抽取约10mL静脉血;在以离心法将血清分离出来;然后将纳入本次研究患者的血清均分为两份;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进行检验。具体检验方式如下:

(1)化学发光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生产厂家:日本希森美康 型号:HISCL5000),试剂使用仪器配套的产品,测定测定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等5项指标的检出情况。检测结束后,由3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进行核对分析,并得出最终结果。

(2)酶联免疫法采取双抗原夹心法进行检测。采集患者早晨空腹静脉血液,在3000r/min的速度下,经离心机做离心处理10min;将分离出来的血清保存在-20°C条件下;以全自动化分析仪及相应的ELISA酶标试剂对患者分离出来的血清进行检测,主要检测其中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测定HBeAg(乙肝e抗原)、HBeAb(乙肝e抗体)、HBsAg(乙肝表面抗原)、HBsAb(乙肝表面抗体)、HBcAb(乙肝核心抗体)等5项指标的检出情况。

1.3 观察指标

(1)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出情况:主要观察对比采用不同检验方法对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等标志物的检出情况;(2)对比采用不同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

针对本研究纳入数据均以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各项检出率均为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代表数据间进行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出情况

通过对两种检验方式结果的对比能够发现,在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等5项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中,应用化学发光法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法,具体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出情况对比[n(%)]

2.2 阳性检出率

经检验对比可见,采用化学发光法检验中阳性64例、阴性48例,总阳性检出率为57.14%(64/112),而采取酶联免疫法检验中阳性40例、阴性72例,总阳性检出率仅为35.71%(40/112);对比可见,化学发光法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酶联免疫法,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对比

3.讨论

作为现阶段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肝病,在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被感染患者不仅会出现肝脏受损的问题,同时还会给机体的多个器官及系统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且在病毒感染后,患者胆汁分泌会不断减少,这就会进一步导致患者有腹痛、腹胀、恶心、肝区疼痛、乏力以及饮食困难等临床症状出现,不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带来极大影响[2]。另外,若病毒感染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最终发展为肝硬化。重症肝炎,甚至肝癌等严重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而在临床上,必须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及时诊断与治疗。

现阶段临床上针对乙肝病毒的诊断与检验,主要可通过肝功能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以及肝穿活体组织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而在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中,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是最为主要的检验措施之一,但在实际应用中,采取的检验方式不同实际获得的检验结果也会存在一定差异[3]。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都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其中,酶联免疫法相对传统一些,该方法主要通过将抗体与固定载体结合,保持抗体的活性,进而使其与酶结合,成为酶标抗体;然后在底物加入后,在酶催化的作用下变色,得出检验结果。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可能进行定性分析而无法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该方法对操作的要求也很高,且操作中容易出现污染的情况,造成假阳性、漏诊等问题,而且也无法动态检测标志物的浓度。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是借助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引发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得出检验结果。该方法的应用有效降低了人工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温差问题,并能够同时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从而显著降低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4]。另外,该检验方式还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以及准确性好的优势,其在试剂使用方面也更加节约,能够有效节约医疗资源,避免浪费,因而在现阶段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该方法已经成为了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到,在分别以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对112例纳入本次研究的疑似乙肝病毒患者的血清学检验中,采用化学发光法检验对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等病毒标志物检出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法(P<0.05)。该结果表明化学发光法在乙肝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后续治疗中,能够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促进患者后续治疗的有序进行。

综上所述,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对比酶联免疫法,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验更加理想,病毒标志物检出率更高。

猜你喜欢
化学发光乙肝病毒标志物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胡蝶飞:面对乙肝病毒,乙肝感染育龄期女性该怎么做?
选择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BECKMAN 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泌乳素的性能验证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梅毒实验诊断中增强化学发光技术与其它血清学比对以及在急诊筛查流程的探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