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分析

2021-09-10 01:47孙宇曦朝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朝阳12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涂片分析仪血常规

孙宇曦 朝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辽宁 朝阳 122000)

内容提要: 目的:研讨分析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依据不同的检查结果分为48例实验组和48例对照组,实验组为正常患者,对照组为异常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血涂片结果。结果:实验组48例正常患者中,血涂片镜检检测结果有5例异常人员,其假阳性率为10.42%;对照组48例异常患者中,血涂片镜检检测结果有23例异常人员,其假阳性率为47.92%。对比两组血涂片检查结果正常率,实验组的正常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血常规检查中应用血液分析仪,可明显提升诊断的正确性,经血液分析检查后结果有正常,也存在一定的误差性,无法准确识别细胞形态,借助血涂片镜检复查,可大大降低异常结果漏诊、漏报的现象,显著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医师对疾病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近年来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灵敏度和检测效率,但常用的血细胞分析仪无法识别细胞形态,对异常细胞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低[1]。所以,在检查细胞形态方面,血细胞分析仪只能作为筛选手段,采用血涂片镜检异常或是可疑血细胞样本,可大大减少漏诊和误诊率,从而提高血液疾病的诊断正确性。本文通过96例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研讨分析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挑选本院2019年5月~2020年1月收治的96例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实验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20~75岁,平均(55.64±7.33)岁;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1~75岁,平均(56.69±7.15)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制作血涂片:基于患者的具体症状、血细胞分析仪的相关功能以及显微镜检验血涂片的相关标准开展研究,计数异常显示包括血小板、白细胞以及红细胞;选用薄厚适当的涂片,头体清晰,细胞均匀分布,普遍而言,血膜的长度约占玻片长度的60%;镜检:合理选用低倍镜或是高倍镜,接着检验血涂片的颜色与涂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检查细胞数量是否和仪器结果相同,且对外周血细胞的分布情况与各类细胞的比例进行严格的检查,尤其关注涂片尾部是否存有异常细胞或是巨大细胞;油镜区是指体尾交界处有核细胞与红细胞不重叠部分,且油镜的检查比例涵括细胞计数、细胞形态情况以及比例等[2]。

通过真空采血方式从患者肘静脉抽取2mL血,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和瑞士吉姆符合染液等配套试剂分析患者的血常规样本。首先,对血涂片进行染色;其次,按标准的检验操作流程有序进行血常规检查,借助显微镜对检验结果进行观察;血涂片检验结果分析项目主要包括:细胞的数量、形态、血细胞数量与大小、红细胞大小与形态、血小板数量与形态,且全面观察血细胞核是否出现左移或是右移,观察是否存有异常或是幼稚细胞[3]。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经血液检测仪和血涂片检查结果均正常,则为阳性;经血液检测仪和血涂片检查结果均不正常,则为阴性。若血液检测仪检查结果正常,血涂片结果异常,则为假阴性;若血液检测仪检查结果异常,血涂片结果正常,则为假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由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实验组48例正常患者中,血涂片镜检检测结果有5例异常人员,其假阳性率为10.42%;对照组48例异常患者中,血涂片镜检检测结果有23例,其假阳性率为47.92%。对比两组血涂片检查结果正常率,实验组的正常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涂片检测结果的比较[n(%)]

在43例镜检阳性的样本中,1例原始细胞、2例中毒颗粒、13例红细胞形态异常、2例巨大血小板、3例嗜酸/碱性粒细胞、10例有核红细胞、12例异型淋巴细胞。

3.讨论

人体血液分为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临床中广泛应用的血常规检查主要是检查有形细胞。依据功能划分,血细胞大致分为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血常规检查是基于以上三种血细胞的数量以及分布形态,他通过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疾病种类,以助于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效率[4]。目前,应用的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常规检查的效率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能依据血细胞的数量、大小、分布和相互之间的比例对检查结果是否异常进行判定,但无法完全识别原始、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等异常细胞,往往在病理条件下,血液分析仪的检查结果准确性不高,误诊、漏诊率较高。而血涂片镜检是血常规常用技术,相较于血细胞分析仪,能更准确地检查细胞结构的异常,有效避免误诊现象,大大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对于血液疾病的诊断有着直观重要且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48例正常患者中,血涂片镜检检测结果有5例异常人员,其假阳性率为10.42%,血涂片镜检检测结果有43例正常人员,阳性率则为89.58%;对照组48例异常患者中,血涂片镜检检测结果有23例,其假阳性率为47.92%,血涂片镜检检测结果有25例正常人员,阴性率则为52.08%。对比两组血涂片检查结果正常率,实验组的正常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和张方锦等人[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临床血常规检查中应用血液分析仪,可明显提升诊断的正确性,经血液分析检查后结果有正常,也存在一定的误差性,无法准确评估细胞的大小和分布,借助血涂片镜检复查,可有效保证数据的精准度。

综上所述,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查,有相对较高的检验准确性,但无法准确识别细胞形态,为了保证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采用血涂片镜检复查是至关重要的,强化血涂片镜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异常信息时,可大大降低异常结果漏诊、漏报的现象,显著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便于临床医师将其作为有效的临床诊断依据。

猜你喜欢
涂片分析仪血常规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血常规解读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低温高速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杆菌与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杆菌的比较研究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Endress+Hauser 光学分析仪WA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