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1-09-10 01:47王志民王婷婷阜新市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辽宁阜新123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脑电生物反馈精神分裂症

王志民 王婷婷 阜新市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 (辽宁 阜新 123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脑电生物反馈对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2月~2019年7月选择8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42例归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42例纳入观察组,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睡眠指数总评分为(5.15±2.21)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P<0.05;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药物及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方面,观察组指标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手段应用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通过系统的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睡眠质量。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它同时也属于重性的范畴,因病程时间较长、复发率较高等特点,让患者持续处于疾病的折磨中,在影响本身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会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定的困扰[1]。本文旨在探究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在此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选择84例为分析对象,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本院施行精神分裂症诊治的住院患者中,回顾性分析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入院时间范围为2018年2月~2019年7月。整理本次实验的相关资料,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在获得审批后,对84例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分组方式为双盲法。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男女人数各有23例、19例;年龄18~55岁,平均(37.23±6.51)岁。42例患者归为观察组,男女人数分别有22例、20例;年龄的最大指标值为19~54岁,平均(36.91±6.44)岁。纳入标准:经分析临床症状、基线资料与检查结果等多项指标,所有患者均符合住院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以公平公正的原则,告知患者家属有关本次实验的相关事宜,在征求同意的情况下开展。排除标准[2]:(1)存在心脑肝肾等脏器部位的系统性疾病;(2)肾功能严重不全;(3)未获得家属同意。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差异并未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价值明显,值得探究。

1.2 方法

对照组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常规的治疗手段,观察组所选择的方式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应用的仪器为广州市润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所出厂的生物反馈治疗仪,批准文号为粤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2260263号,主要步骤如下:第一,在使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之前,将此类方式的原理、过程及手段等相关知识详细告知患者,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主动配合疾病的治疗。第二,在治疗环境方面,合理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与光线水平,尽量保持柔和;营造良好的室内氛围,在安静的情况下让患者接受治疗,放松身心。第三,利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患者的脑电波施行采集,并通过各类视听手段进行有效的实时反馈,让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科学指导下,合理依据系统的操作程序进行训练[3]。每次治疗的时间维持在20min,每周进行4次治疗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出现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不定时的鼓励患者,让其以积极轻松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自主感受到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带来的放松,帮助患者树立疾病治愈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借助PSQI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睡眠指数进行评分,总分为21分,方式为发放关于PSQI的调查问卷;本量表分析所涉及的方面共有7个指标,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睡眠障碍及睡眠效率等;分值越低,表示患者整体的睡眠质量越好[4]。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指标的分析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数资料的处理施行χ2检验,表示为%;计量资料的比较应用t检验,表示方式为±s;P<0.05表示结果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就PSQI的总分而言,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指标为(5.15±2.21)分,低于对照组的(8.33±3.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药物、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睡眠效率方面,观察组各项指标依次为(0.36±0.40)分、(1.36±0.94)分、(0.06±0.15)分、(0.52±1.01)分、(0.77±0.34)分、(1.28±0.66)分、(0.22±0.37)分,均与对照组形成鲜明对比,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睡眠状态的各项指标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睡眠状态的各项指标分析(±s)

组别 指数总分 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催眠药物 日间功能 睡眠障碍 睡眠效率对照组 8.33±3.22 0.96±0.52 1.91±0.80 0.27±0.34 1.31±1.20 1.66±0.98 1.15±0.43 0.52±0.77观察组 5.15±2.21 0.36±0.40 1.36±0.94 0.06±0.15 0.52±1.01 1.28±0.66 0.77±0.34 0.22±0.37 t 5.2769 5.9270 2.8876 3.6622 3.2641 2.0843 4.4924 2.2758 P 0.0000 0.0000 0.0050 0.0004 0.0016 0.0402 0.0000 0.0255

3.讨论

有数据表明,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多发生于青壮年的人群中[5]。此类疾病若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能完全实现痊愈的效果,让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是,若此类疾病未能进行积极的治疗,可让患者发生精神衰退及人格改变,使其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出现异常行为。研究表明,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来自生物体的信息反馈系统,能够让生物机能不断状态,使其实现状态的平衡。此类方式应用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可通过训练患者学习利用反馈信息,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疾病治疗和身体健康的同时,还有利于帮助患者改善睡眠状态,提升睡眠质量[6];另一方面,通过生物的反馈治疗,还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其尽快融入到家庭及社会中,恢复正常生活。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睡眠质量的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在总分方面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脑电生物反馈的治疗方式,通过生物信息反馈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

猜你喜欢
脑电生物反馈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第五章 脑电地形图的临床中的应用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第五章 脑电地形图在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