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在手外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21-09-10 01:47吴琳琳沈阳二四二医院辽宁沈阳110034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臂丛外伤组间

吴琳琳 沈阳二四二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34)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在手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样本为本院收治的100例手外伤患者,入选病例均来自2017年3月~2019年10月,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0例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对照组50例在传统盲探操作下进行臂丛神经麻醉,就其麻醉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阻滞总有效率(96.0%)较之对照组(84.0%)更高,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操作时间较之对照组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4.0%)较之对照组(20.0%)更低,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外伤患者在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可取得很好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此麻醉方法安全、有效。

严重手外伤患者多需进行手术治疗,但手部解剖结构太过复杂,对手术精度和麻醉效果的要求极高[1]。臂丛神经麻醉是手外伤患者的首选麻醉方法,但传统的盲探操作应用效果不佳,近些年来超声成像技术已逐步应用于该类患者的麻醉中,现就其应用效果进行具体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试验样本为本院收治的100例手外伤患者,入选病例均来自2017年3月~2019年10月,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中男性有28例,女性有22例;年龄18~70岁,平均(42.1±5.6)岁;手术时间为35~110min,平均(73.1±5.9)min。对照组中男性有31例,女性有19例;年龄18~73岁,平均(41.2±5.5)岁;手术时间为45~120min,平均(74.3±6.2)min。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性不明显,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手外伤,均可接受臂丛神经麻醉,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了试验知情通知书,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类疾病、对试验用药过敏的患者。

1.2 方法

麻醉药物选择为1%罗哌卡因,剂量为30mL,采取腋路法进行麻醉,指导患者取仰卧体位并外展屈肢,掌心朝上贴近头面部,并将腋窝露出,麻醉穿刺点为腋动脉搏动剧烈处,在肩下铺上消毒巾,对腋窝消毒后选择7G注射头注射麻醉药物。研究组患者在超声探头的辅助下确定臂丛神经的位置,超声探头和注射针头需并列刺入腋下皮肤,在超声介导下确定臂丛神经位置,并注入30mL1%罗哌卡因。对照组无超声介导,直接刺入腋下皮肤,如针头随脉搏晃动,则可注射麻醉药,注射后若无血液回流现象则判定注射成功。两组患者在注射完毕后均需进行腋下按摩。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3.1对2组患者麻醉阻滞效果对比。优:手术过程中患者无任何痛感;良:手术过程中患者存在轻微痛感;差:手术过程中患者存在明显痛感,必须改用其他麻醉方式[2]。总有效率=(优+良)/病例总数×100%。

1.3.2对2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操作时间进行比较。

1.3.3对2组患者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血管损伤等)发生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试验资料,以χ2检验和t检验分别评估同类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的差异性,在P<0.05时判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麻醉阻滞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麻醉阻滞总有效率为96.0%,较之对照组(84.0%)更高,组间比较P<0.05,差异显著,详见表1。

表1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麻醉阻滞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操作时间对比

就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操作时间相比,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操作时间对比(±s,min)

表2 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操作时间对比(±s,min)

组别 例数 阻滞起效时间 阻滞持续时间 麻醉操作时间研究组 50 7.0±0.6 334.5±18.9 9.4±1.1对照组 50 17.1±2.5 285.6±23.6 12.0±1.6 t 27.778 11.436 9.469 P 0.000 0.000 0.000

2.3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20.0%,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3。

表3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臂丛神经麻醉已广泛应用于手外伤手术患者的治疗中,这一麻醉方式能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状态,在出现意外事故时能立即作出反应[3]。不过传统的盲探操作下臂丛神经麻醉对麻醉医生技术的要求很高,麻醉失败率偏高,而反复穿刺又会增加患者痛苦,操作不当还会引起血肿等不良后果[4]。超声成像技术近些年来已广泛应用于臂丛神经麻醉中,且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麻醉医生能在超声引导下完成各项操作,能提升麻醉精度,缩短麻醉阻滞操作时间,提升麻醉效果和安全性[5]。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相比于传统盲探下臂丛神经麻醉在手外伤手术患者的治疗中更具优势,其麻醉阻滞效果更好,总有效率达到96.0%,且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操作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仅为4.0%,且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李友芳等[6]的研究结果与此雷同。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在手外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麻醉效果高,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臂丛外伤组间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