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观察

2021-09-10 01:47彭津福建省立金山医院儿科福建福州3500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机械振动雾化辅助

彭津 福建省立金山医院儿科 (福建 福州 350001)

内容提要: 目的:探索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试验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给予雾化吸入联合人工叩击排痰法治疗,实验组(50例)应用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PaO2及pH值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应用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的效果显著。

小儿肺炎是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类型,临床主要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措施。若患者合并炎症感染,则其明显增加炎症分泌物,因此,加用振动排痰措施等以使得肺部通气改善,有助于气道分泌物消除[1]。基于此,本研究探索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10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试验对象,以简单随机化法进行分组,5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对照组,将同时间段另5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实验组,收治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实验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处于1~5岁,平均(3.20±0.30)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处于1~5岁,平均(3.15±1.25)岁。两组小儿肺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小儿肺炎患者给予雾化吸入联合人工叩击排痰法治疗,具体:首先进行人工叩击排痰法,操作者协助小儿患者保持半坐位姿势,并站在小儿患者背侧,手指保持微屈状、五指并拢状,使得手型保持自然中空状,依照肺底顺序“自上而下”,运用腕关节力量实施规律且迅速叩击,每侧胸部叩击1~3min,频次保持为40~50次/min,借助促进患者咳嗽以使得排出痰液;持续治疗7d。雾化吸入药物选择异丙托溴铵溶液与布地奈德雾化混合液,放置置入雾化器中的氧气装置和雾化器连接好,调控氧流量控制为7~10mL/min,协助患儿保持坐位(嘱咐指导家长抱坐),频率控制为2次/d。持续治疗7d。

实验组小儿肺炎患者应用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具体:雾化吸入操作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待雾化吸入治疗完成后,使用振动式物理辅助治疗仪实施排痰干预,频率设定为10~15Hz;操作者协助小儿患者保持坐位姿势,嘱咐患儿家长将患儿固定好,操作者站在小儿患者背部站立,手持叩击头把柄进行叩击患儿背部下叶处,并逐步向上移动,依照左侧部位-右侧部位-背部部位-脊柱部位-胸骨部位顺序作缓慢移动及叩击;进行排痰期间需密切观察小儿患者的面色变化、呼吸频率,及时发现呼吸困难情况与否;频次控制为5~10min/次,协助患儿保持坐位(嘱咐指导家长抱坐),频率控制为2次/d。持续治疗7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相关临床指标情况、相关血气指标改变。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显效有38例,有效有10例,无效有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有20例,有效有19例,无效有1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00%(39/50);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而言,升高明显(χ2=7.1618,P=0.0074)。

2.2 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临床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情况(±s)

表1 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情况(±s)

分组(n) 咳嗽咳痰消失时间(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d) 住院时间(d)实验组(n=50) 2.45±0.65 4.35±1.50 4.20±7.50 5.15±0.15对照组(n=50) 3.75±0.75 6.55±1.80 6.55±1.50 7.75±1.85 t 9.2611 6.6393 2.0339 9.9052 P 0.0000 0.0000 0.0447 0.0000

2.3 相关血气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PaCO2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临床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以及pH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临床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的相关血气指标(±s)

表2 比较两组的相关血气指标(±s)

分组(n) 时间 PaCO2(mmHg) PaO2(mmHg) pH实验组(n=50)治疗前 47.20±3.65 55.35±4.20 7.23±0.07治疗后 43.60±2.55 81.45±3.20 7.34±0.04 t 5.7172 34.9526 9.6476 P 0.0000 0.0000 0.0000对照组(n=50)治疗前 47.23±3.62 55.31±4.25 7.25±0.06治疗后 45.00±3.20 77.35±1.90 7.22±0.08 t 3.2636 33.4767 2.2486 P 0.0015 0.0000 0.0268 t治疗前 0.0413 0.0473 1.6440 P治疗前 0.9672 0.9623 0.1034 t治疗后 2.4194 7.7901 9.4868 P治疗后 0.0174 0.0000 0.0000

3.讨论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的幼儿病症,同时也是婴幼儿多发病类型,对小儿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主要关键是及时排出肺部痰液[2]。但是由于小儿肺炎患者的年龄比较小,以及临床治疗、临床护理的配合能力有限,因此存在较大的自主排痰难度,需给予则增加外力排痰。临床相关实践指出,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机械振动排痰措施,能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3]。

临床以往选择氧驱雾化吸入治疗后,与人工叩背排痰护理结合,但是,由于人工叩背手法的力度不同,未能使得叩击力道有效把握,如果叩击力道过大则会降低小儿患者的耐受性以及损害患儿机体,若叩击力道过小则会使得叩背排痰作用不能发挥。机械振动排痰机运用垂直方向定向力作用、水平方向定向力作用在身体表面,能够使得呼吸道黏膜表面黏液松动,利于分泌物排出体外。其次,机械振动叩击力道比较平稳均匀,而且叩击力道精确度高,能够起到良好的临床辅助治疗作用[4,5]。

分析本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患者应用雾化吸入与机械振动排痰联合辅助治疗,能够使得排痰效果更佳,进而有助于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通过应用雾化吸入与机械振动排痰联合辅助治疗干预,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利于疾病早日康复。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后的PaCO2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aO2以及治疗后pH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落实开展雾化吸入与机械振动排痰联合辅助治疗,利于整体治疗效果提高。

猜你喜欢
机械振动雾化辅助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思维导图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机械振动作用下淤泥液化产生的细颗粒释放机理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