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应用萨勃心肺复苏机与徒手胸外按压的应用效果比较分析

2021-09-10 01:47纪丽丽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大连11603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徒手心肺急诊科

纪丽丽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33)

内容提要: 目的:对急诊救护中心脏骤停患者采用萨勃心肺复苏机与徒手胸外按压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心脏骤停患者,采用入院奇偶数方式平均分成两组各50例;以接受萨勃心肺复苏机治疗患者为实验组,以接受徒手胸外按压治疗患者为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种救治方法对心脏骤停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心肺复苏总有效率为96.00%,常规组心肺复苏总有效率为80.00%;相比常规组,实验组患者心肺复苏后的临床指标效果更好,两组相关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医护人员的徒手胸外按压,萨勃心肺复苏机对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复苏后的相关临床指标。

心脏骤停属于本院急诊科救治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患者,如果在短时间内未对患者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使其心肺复苏,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脑部健康,甚至直接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中需要对心脏骤停患者给予及时的救治,并且选择快速有效的治疗方式对其生命以及心肺复苏后的相关指标均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1]。本文将对急诊救护中心脏骤停患者采用萨勃心肺复苏机与徒手胸外按压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急诊救治提供更多重要的参考依据,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心脏骤停患者,采用入院奇偶数方式将其均分为常规组(n=50)和实验组(n=50);常规组50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2~82岁,平均(39.9±3.5)岁;其中主要心脏骤停原因包括脑血管意外、猝死、电击以及溺水和其他分别为20例、12例、8例和10例;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22~82岁,平均(38.5±3.2)岁;其中主要心脏骤停原因包括脑血管意外、猝死、电击以及溺水和其他分别为22例、8例、10例和10例;所有患者均在家属的自愿情况下接受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核准研究内容,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相关指标具有可对比性(P>0.05)。

1.2 方法

(1)徒手胸外按压治疗:常规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急救措施的基础上接受本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给予的徒手胸外按压治疗,参照“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标准对患者以100次/min的频率进行按压,采取一按一松模式将按压时间和放松时间进行协调,之后在按压30次以后给予患者实施人工呼吸,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多人轮换,充分保证按压质量。

(2)萨勃心肺复苏机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急救措施的基础上接受本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给予的萨勃心肺复苏机治疗,将患者身上多于物品进行去除后平放在急救床上,将萨勃心肺复苏机背板放在患者的肩背之间,按压垫放在胸骨中部的1/3处后进行气管导管相连接,调整心肺复苏机的相关按术后打开按钮进行按压,按压频率为100次/min,采取一按一松模式将按压时间和放松时间进行协调,之后在按压30次以后给予患者实施人工呼吸,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多人轮换,充分保证按压质量。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心肺复苏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参照《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如果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出现明显的搏动现象,且收缩压达到60mmHg,可进行自主呼吸,则判定患者为有效治疗;如果患者治疗后相关生命体征未出现改变,甚至逐渐恶化,则判定患者为无效治疗。

(2)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收缩压、血压饱和度、心率以及心肺复苏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并给予有效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院的患者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平方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种治疗方案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心肺复苏总有效率为96.00%,常规组的心肺复苏总有效率为80.00%;且实验组中心肺复苏有效48例,无效2例;常规组中心肺复苏有效40例,无效10例;两组相关数据对比,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种治疗方案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相比常规组,实验组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心肺复苏时间等临床指标效果更好,两组相关数据对比,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治疗方案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种治疗方案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分组 例数 心率(次/min)血氧饱和度(%)收缩压(mmHg)心肺复苏时间(min)常规组 50 109.8±10.3 84.2±4.1 90.3±8.2 24.0±6.5实验组 50 87.0±10.5 91.0±5.5 69.5±7.8 17.2±3.0 t 4.782 5.509 13.621 10.175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多种急诊救治方法也一直在不断进行完善[3],临床中针对心脏骤停患者通常由急诊科医护人员实施徒手胸外按压治疗,但是其治疗效果不是较为明显,且相关医学研究学者认为[4],人工胸外按压至今不能达到恒定高质量,仍需要借助相关机械装置进行辅助。

本次研究针对急诊科内心脏骤停患者采取萨勃心肺复苏机治疗,以徒手胸外按压治疗为对照,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心肺复苏总有效率为96.00%,常规组的心肺复苏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相关数据对比,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常规组,实验组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心肺复苏时间等临床指标效果更好,两组相关数据对比,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说明萨勃心肺复苏机治疗在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该种治疗方式在急诊救护中具有恒定的按压频率和按压幅度,且可通过人工给予有效控制;对于患者的按压方式和按压力度固定,同时还可以在患者接受心电监测、心电图、电除颤等操作时不用中断按压;另外,还可以解决人工按压产生的疲劳致使按压质量下降等。

综上所述,萨勃心肺复苏机治疗在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相较于徒手胸外按压治疗更加有效,且对心脏复苏后患者的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心肺复苏时间等临床指标改善效果更好,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徒手心肺急诊科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心肺血管病杂志》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徒手攀岩
徒手抓飞弹 一点不奇怪
徒手“撕开”原子弹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徒手深蹲,练练你的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