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无聊的心理效应及应对策略

2021-09-10 08:12何妍俞国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5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

何妍 俞国良

无聊作为一种消极情绪体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对人们心理和生活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当下一个新兴的研究主题。青少年无聊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期访谈邀请俞国良教授介绍有关青少年无聊的心理效应和形成原因,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正确地认识和理解青少年的无聊现象,并根据青少年无聊的类型、特征和影响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和干预措施,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词:无聊;消极情绪;青少年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5-0004-04

俞国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

青少年无聊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何妍:俞教授好!身处信息爆炸和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将“无聊”一词挂在嘴边,显得无所事事、无精打采,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呈现的是一种不怎么积极的情绪状态。而青少年由于学业负担过重、闲暇时间过少、自主发展兴趣的空间过小,无聊的倾向和程度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认识和理解无聊的内涵及青少年无聊现象?

俞国良:无聊又称为无聊症候群或无聊综合征,英文为“boredom”。无聊并不是现代社会的独特现象,作为一种情绪状态和一个永恒話题,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就已被提及。关于无聊的内涵,从词汇学、哲学等不同角度考察会有不同的理解。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无聊的定义也是多样而丰富的,如费舍将其定义为“因个体对当前活动缺乏兴趣并且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巴巴莱特将其界定为“因生活和活动缺少意义而诱发的消极情绪体验”。就科学性和严谨性而言,当下研究中倾向于将无聊界定为因外部刺激的低感知和内生兴趣的匮乏,导致心理需求难以充分满足时所体验到的空虚、茫然、无趣、厌倦、烦闷等不愉悦的复合情绪体验。值得注意的是,无聊并非一味地空虚低落,它同样存在着唤起性,即无聊个体的唤醒水平可能是动态变化的。某种意义上,无聊也有积极一面,如有助于自我反思、预警和保护作用以及激发人类的创造力等,这些特殊含义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

关于青少年无聊现象,先前有调查发现,12~19岁青少年群体中有51%回答“很容易感到无聊”,而青春期的学生,约有91%~98%的人在某个时候经历过无聊。正因为如此,无聊已成为当下一个新兴的研究主题,众多研究基于心理健康视角展开了系列探讨,发现无聊不仅与焦虑、抑郁、压力、自杀意念等内化问题存在密切关系,还与手机依赖、情绪化进食、认知失败行为、攻击、自杀等外化问题有关。更为可怕的是,研究发现,无聊竟然是人类“折寿”的重要因素,与感觉充实的人相比,倍感无聊的人因心脏病或中风致死的风险高出2.5倍。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和青少年的无聊现象,了解其形成机制和心理效应并给予及时疏导,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何妍:从心理健康视角来看,一般情况下青少年无聊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根据您的研究,青少年无聊有哪些表现形式和类型?

俞国良:青少年无聊表现为多种形式,按照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归为两大类:一般型无聊和特定型无聊。一般型无聊又称为无聊倾向,用来表示对无聊的易感程度,指相对持久的无聊情绪反应和行为风格,是一种心境,属于一种人格特质,具有弥散性和稳定性,反映的是青少年对生活本身感到无聊。特定型无聊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所感受到的暂时的无聊体验,存在多种亚类别,与青少年有关的主要有学习无聊、休闲无聊、闲暇无聊和关系无聊等。

除了以上分类外,按照效价和唤醒度又可分为无谓型无聊、神游型无聊、找事型无聊、聒噪型无聊以及无感型无聊。其中无感型无聊是最新发现的一种无聊形式,约有36%的受测学生会体验到这种无聊。该类无聊进一步发展,往往会使青少年产生倦怠感,进而恶化为抑郁感,因而是产生消极影响最大的一种无聊类型。

何妍:青少年中存在的无聊现象具有哪些突出的特征?

俞国良:青少年无聊的特点可以从表现特征和发展特征来理解。从表现特征来看,一般突出表现在10个方面。(1)经常觉得没意思,心理空虚,不清楚干什么。(2)希望结交朋友,但关系一般。(3)自我中心化严重,经常有抱怨和消极言谈。

(4)缺乏责任感和从事活动的激情或动力。(5)物质渴求感强烈,着迷于感官刺激的满足。(6)自信心不足,常因主观因素拒绝成人的建议。(7)投机

取巧,缺乏深度思维及价值观,精神生活乏味。(8)行为方式简单或退化,话题常与性和暴力有关。(9)对自身缺乏洞察力,常有无力感,成长停滞在童年期。(10)缺乏有意义的休闲及兴趣。

从发展特征来看,首先是年龄特征,总体而言,从初二年级到高一年级再到高三年级,青少年无聊水平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高一年级最高,高三年级最低。其中男生高一年级无聊水平最高,初二年级和高三年级水平相当,而女生的无聊水平从初二年级到高一年级则呈现出持续下降的特点。其次是年代特征,青少年无聊水平从2008年到2010年无显著变化,之后开始缓慢增加,其中男生的无聊水平自2014年开始上升,女孩的则从2010年开始上升。最后是世代特征,初二年级学生的无聊水平自2008年至2012年无显著变化,之后开始显著上升;高一年级的学生,无聊水平自2008年至2010年无显著变化,之后开始显著上升;高三年级的学生,无聊水平自2008年至2017年一直在显著上升。

青少年无聊的心理效应与心理后果

何妍:我们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青少年的无聊水平呈现出整体上升的一种态势,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时应该特别关注无聊会有哪些心理效应和心理后果,它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
静心
环境参与度视角下情绪对绿色产品购买意图调节机制研究
大学生常见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的应对与处理
例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消极情绪的调节策略
诱发情绪对利他行为决策的影响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让学生跟消极学英语说“Bye”
浅谈积极心理学对小学生情绪调节的作用
孩子的消极情绪需要用心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