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2021-09-10 13:12祝劼
学习与科普 2021年15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祝劼

摘要:围绕“使学生的身心发生积极、健康的变化”这一根本落脚点,结合“STSE”的教育理念,基于“PBL”教学策略,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问题引导和知识迁移等教学手段,以求在“波的形成与传播”教学中全面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波的形成与传播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基础,既要用到前面学过的动力学知识,还与后面要学习的光、物质波等知识具有很多的共性规律,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作用。同时,本节也是上一章的深化和延伸,在理解波动和振动的区别与联系方面具有较高的抽象性,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教学理念:

STSE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与运用:认识常见的波动现象,知道横波与纵波。

2、科学思维与创新:分析波动与振动的区别和联系。

3、科学探究与交流:探讨波动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4、科学态度与责任:感受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波的形成过程。

难点:理解波的特征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知识和质点振动的特点和规律,而且在生活中对波也有了常识性的认识,但还没有真正理解波的概念和传播规律,尤其涉及到大量质点的空间分布随时间改变的规律方面,学生的理解力和空间想象力有限,需要在教学中重视引导生活认知对于物理学习的正向迁移。

教学策略:

PBL——问题导向式教学

学法指导:

任务驱动、现象观察、分析判断、类比归纳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平板电脑、水波发生器、扬声器、机械波演示器、长绳、长弹簧等。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节目视频。

引导思考:多个彼此关联的质点按照一定规律发生振动会形成什么情景?

一、认识波动现象

展示地震波、水波、声波等常见波情景,设置递进式问题链进行引导:

问题1:你认识的波是怎样的?

问题2:你身边的波动现象有哪些?

问题3:波能传递了什么?

素养目标:唤醒学生对生活中波的常识性认知。

二、探析波的形成与传播

共同演示模拟水波、绳波、弹簧波和“人浪”等情境,设置递进式问题链进行引导:

问题1:平静的水面上如何才能产生水波?

素养目标:知道机械波的产生条件。

问题2:握住长绳一端,抖动后长绳的其他部分是否也会振动起来?

素养目标:理解波传播中需要介质。

问题3:如果手沿水平面分别向左和向右抖动,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素养目标:知道波上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关系。

问题4:人浪的形成需要几个条件?

问题5:组成人浪的同学们为什么要手肩互搭?

問题6:前后同学相比,运动有何异同?

问题7:同学们有没有“随波逐流”?

素养目标:通过观察和概况,从波的形成出发,认识波的传播规律和特点。

问题8:通过flash动画操作,你发现了振动与波动有何关系?

素养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概括和亲身参与,认识机械波的产生条件,理解波的形成机理,了解波的传播规律,初步掌握振动与波的区别和联系。

三、区分波的类型

共同演示模拟横波和纵波的产生与传播情境,设置递进式问题链进行引导:

问题1:为什么波源的振动形式能传递出去?

问题2: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质点会随波一起迁移吗?

问题3: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都一样吗?前后质点的振动有何关系?

素养目标:认识到虽然波的形态不同,但形成和传播的规律都相同。

问题4:从波的形态上看,弹簧上形成的波有何明显特征?

问题5:疏部和密部分别是如何形成的?

问题6:绳波(横波)与弹簧波(纵波)在形态上一样吗?

问题7:形成疏密相间或凹凸相间的这两种形态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素养目标:能从波的形态上认识横波和纵波;能从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来认识波峰和波谷、疏部和密部的形成原因;能从本质上认识横波和纵波的相同点和区别。

问题8:声波是如何形成的?是横波还是纵波?

素养目标:了解声波作为一种纵波的形成过程。

四、定义机械波

共同回顾前三个教学内容,设置递进式问题链进行引导归纳:

问题1:机械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2:质点不随波迁移,那波到底传递了什么?

问题3:波到底传递了哪些信息?

问题4:波为什么能传递信息?

问题5:如果我们把振动比喻成“单人舞”,那么波动就可以比喻成什么?

素养目标:能从能量和振动形式的角度来认识信息的本质,提升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教学评价:

本节课以四个教学节段为任务驱动,教学任务环环相扣,问题链设计深浅合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丰富。通过引入了大量生活中的波动情景,唤起了学生的原有认知,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认知的欲望,同时通过创设丰富的实验情境,设置层层深入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形象直观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完善了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观念,并最终通过提炼和归纳,突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

在新旧知识正向迁移方面留有遗憾,学生对于圆周运动和波的形成之间的联系不能很好地理解,学生限于生活经验,对纵波的特点掌握也有一点困难,后面学习中应注重补缺拾遗。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开发中心,物理3-4教师教学用书

[2]韦松英 夏向荣 朱海英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物理教学 2020年3月42卷第3期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