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贺铸词的 “ 登楼 ” 词观其 “ 愁 ” 君形象

2021-09-10 07:22陆春霞
今古文创 2021年26期

陆春霞

【摘要】 受宋代都城的地理位置影响,“登楼”行为在词作中频繁出现,并达到了鼎盛。贺铸词中有大量的“登楼”行为描写,并且用“楼”作为情感宣泄的出口进行渲染,主要集中表达离别、相思、羁旅孤独这三种情感,刻画了一个“愁”君形象,这三种情感的大量描写主要是事业因素和家庭因素。

【关键词】 贺铸;“登楼”词;“愁”;君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6-0004-03

本文的“登楼”包含了“登楼、倚楼、凭栏/阑、倚阑/栏”等,一系列有依靠性动作的XX楼,东山词约280首,而“登楼”词有二十余首,占了十分之一,经统计,这二十余首从风格上看均为婉约词,所表达的情感大部分集中在一个“愁”字。“愁”是唐宋词里表达情感的常客,在秦观的眼里,愁有体积《踏莎行》:“砌成此恨无重数。”在李清照眼里,愁有重量《武陵春·春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但在东山词里,愁情无边无际,放眼望去都是愁《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所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2]明明是春醒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在贺铸词里全都成了绵绵不绝的愁绪。经研究发现,在“登楼”词里,也都是满腹不同的离愁别绪,有相思愁、离别愁、羁旅孤独之愁,苦闷抑郁不得志的愁绪是时代与个人经历同时都坎坷造成的结果。

一 、“登楼”现象在宋代的兴盛

《孟子·尽心上》云: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3]可见古人便有登高之习,登高与登楼均为站到高处远眺满足人的生理和精神需求,而宋朝的国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河南,河南为中原地带,一望无际的平原,登高在天然的地理條件上难以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写作地点虽不一定都在都城,但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大部分的词人都是朝廷官员,都曾进京赶考,走仕途的都想往京城升迁,这样一来,势必受到都城环境的影响。宋朝的经济态势发展迅猛,要发展城市,离不开交通和建筑,在宋词中具体写到“楼”意象的词共三千零九十一首,写到“栏/阑”意象的共有两千零七十八首,“登楼”与“凭栏/阑”行为各占18.7% 与 39.4%[4],古代大部分改朝换代的君王,都大兴土木,宋朝经济如此发达,楼宇房屋的建造便是顺势而为了,也就能解释为何“登楼”行为在宋朝盛行。

二 、从“登楼”词探析“愁”君形象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道:“方回词,胸中眼中另有一种伤心说不出处。”伤心之感无法感同身受,但伤心之缘有迹可循,下面以含有“登楼”行为的词分析贺铸的满腹愁思。

(一)离别之愁

离别之情的表达自古以来都为文人所青睐,只是不同经历和性格的文人,送别时的心情会有所不同,豁达如王勃送杜少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爽如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凄清如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贺铸的离别之愁,既不像唐诗豁达直接,也不似柳永那般表达极致的凄凉,而是润物细无声,“登楼”独自咀嚼离别之苦。所写的“登楼”之人,有时是自己,有时是友人。

“登楼”之人以自己为主体的情况较多:《独倚楼》(上东门)、《小重山》(玉指金徽一再弹)等,而《减字木兰花》情感最为浓烈:

闲情减旧。无奈伤春能作瘦。桂楫兰舟。几送人归我滞留。西门官柳。满把青青临别手。谁共登楼。分取烟波一段愁。

这首词写自己送几个友人归去,却唯独自己滞留。“几送人归我滞留”在《贺方回诗集》[2]记载贺铸连送6人,本是一同任职的友人,如今接二连三离去,独自滞留旧地,因此在词人眼里的春是伤春,上片交代离别的时间和“闲情减半、春瘦”的原因,还有友人离去的交通方式,游玩的心情荡然无存,愁情把春愁,事实上是愁坏了自己,下片写友人走后自己滞留的地点以及当时的环境,连门前迎风飘扬、萌发嫩芽的柳树,在词人眼里都成了招手离别,自今别后,无人共登楼把酒言欢,眺目远望,连江上的烟波都只剩下离愁。愁绪从近到远慢慢增加,柳树到登楼,再到楼上放眼望去遥远的江面,无一处不是离愁,这里的“楼”已经不是单纯的建筑,而是成了建筑与情感之间的一条纽带,“登楼”之后,进一步放大了词人的情感,完成了宣泄和全词的情感基调。

还有一种情况是登楼者为他人,如《虞美人》:

粉娥齐敛千金笑。愁结眉峰小。《渭城》才唱浥轻尘。无奈两行红泪、湿香巾。

伤心风月南城道。几纵朱轓到。明年载酒洛阳春。还念淮山楼上、倚阑人。

上片具体写相送之人,从“粉娥”“千金笑”“红泪”“香巾”等可判断这是一个容颜身材姣好的翩翩女子形象,穿着打扮十分讲究,大概是词人的红粉知己,知词人即将离去,特意来相送,始初还是笑着的,逐渐话别就愁结眉峰了,许是怕人看见,许是怕流泪花了妆,强忍住了眼泪,本想在最后分别时唱一首《渭城曲》相送:“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结果才刚开始唱到“浥轻尘”,情绪就彻底崩溃,眼泪和着粉妆不争气地流了下来,又怕失了体面,赶紧拿出带有熏香的帕子抹掉,一个重感情又要强的淑女形象跃然纸上。心意相知的两个人,女子越是压抑着自己的不舍,词人心中越难以割舍,下片融情于景“伤心风月南城道”,奈何还是依旧得离去,只能安慰道“明年载酒洛阳春。还念淮山楼上、倚阑人。”在这里的“登楼”之人,成了送词人离开的人,愁绪也没有直接表达,而是通过写女子的恋恋不舍,表达自己的无可奈何,这里的“楼”不再是一个情感表达的枢纽,而是成了附庸在人身上,成了一个描述性的形容词“倚楼的人”。后两首没有具体点明“登楼”相望的身份,但其实都是在表达离别之后,再无人共登楼。借“登楼”这个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愁思与孤寂。

(二)相思之愁

贺铸的“登楼”词,除了表达离别的万般无奈与愁绪,由于词人的特殊人生经历还有部分着眼于描写相思之愁,且看《舞迎春》:

云鲜日嫩东风软。雪初融、水清浅。粉□舞按迎春遍。似飞动、钗头燕。

深折梅花曾寄远。问谁为、倚楼凄怨。身伴未归鸿,犹顾恋、江南暖。

“此词作于徽宗崇宁元年壬午(一一〇二)至四年乙酉(一一〇五)间某年初春,词系北地怀念江南伊人之作,疑与吴女有关,故撃于方回首次客吴之后、通判太平之前。若作于崇宁元年初,则当在东京;若作于二至四年,则在泗州任也。”[2]词的上片写所看到的景色,天气晴光好,“云鲜”“日嫩”“东风软”“水清浅”等一系列的用词都为暖色调,生机勃勃的初春日出时分景象。“钗头燕”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立春之日,悉翦綵为燕以戴之”,钟振振又注曰:“綵燕即合欢罗胜”。郑毅夫又云:“汉殿斗簪双彩燕,并知春色上钗头”。按应为郑所言女子头饰更为妥帖,“似飞动”可知头钗之精致,说明这是一个着装打扮十分得体的女子。下片笔锋一转,基调截然相反,“曾寄远”“凄怨”“未归鸿”“顾恋”好不容易等梅花开放,想折剪相送,却遥遥相隔,即便寄到,也已经凋零,相思之意难传达,“问谁为”为倒装句,应为“问为谁”,只能“倚楼”独自体验凄凉与孤独,连鸿雁都眷恋江南的暖天而迟迟未归。“折”“寄”“倚”情感通过一系列的动作逐渐浓烈,“倚楼”达到了最高值,词人采取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方式,前面景越怡人,后面情感越愁人,而愁思通过“独倚楼”这个行为传达出来,心中的凄苦愁怨无法排解,相思无处寄托。

除了这首词,通过“登楼”行为表达相思的词还有:《思越人》(京口瓜洲记梦间) 、《浪淘沙》(雨过碧云秋)等这些词都是通过 “登楼”这一行为来宣泄排解自己的相思。

(三)羁旅孤独之愁

熙宁八年,二十四岁的贺铸首次离京出外地差遣,监赵州临城酒税,直到元祐六年,回到东京。自初仕至此﹐二十年間,迁升了四階;前後经历了了六次差遣﹐两次在京﹐四次在外,官品既卑﹐升迁亦甚锾慢﹐所任差遣又颇冗杂﹐因此他的心情始终摆脱不了沉郁和苦闷[5],又孤身在外,为排解羁旅的孤独的愁绪,词人写了很多关于羁旅孤独的词,如《九回肠》:

削玉销香。不喜浓妆。倚高楼、望断章台路,但垂杨永巷,落花微雨,芳草斜阳。赖有雕梁新燕,试寻访,五陵狂。小华笺、付与西飞去,印一双愁黛,再三归字,□九回肠。

上片描写了一个画着淡妆,身材消瘦的女子,倚在高楼上,往京城的方向看,“章台”本指汉朝长安章台下一条繁华的街道,在这里指京城,却看不到头,看不到回京的希望,低头看到了永巷,永巷被用来比喻女子所居之处孤独闲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而词人始终是独自一人。借写女子的视角些女子之孤独,实际上是写自己孤独。下片写自己的心情,想起古代“五陵年少”的豪贵子弟,自己也是家世显赫的后辈,境遇却千差万别,无奈只能写信诉愁思,表达想归却不能的飘零无力之感。整首词借“倚高楼”这个场所进行感情宣泄,从高楼中所看到之景,联想到自身的经历,完成词的情感交代。

三、“愁”君形象的缘由

贺铸所有的“愁”来源有两个因素,一事业上不受朝廷的重用,空有一腔雄心壮志,在重文抑武的时代无施展之地,二是家人的生離死别,人生四大悲,词人经历了一半,加上长年的羁旅奔波,离别相思之愁更加深切。

(一)外在环境因素

据钟振振的《北宋词人贺铸研究》[5]的考证:会稽贺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名门望族,自春秋以迄初唐的千余年间,这个家族出过很多昭著之人,如两汉今文经学家庆普、将军贺齐等,其中对贺铸影响最大的是唐代谏议大夫兼大诗人的贺知章。贺铸对贺知章十分崇拜且以其荣,词人出生在七代从武的军官世家,程俱在《北山小集·贺方回诗集序》中说“方回少时,侠气盖座……仪观甚伟,如羽人剑客……慷慨多感激,其言理财治剧之方,璺璺有绪,似非无意于世者。”[6]家世显赫的贺铸从小便有强烈的建功立业、光耀门楣的信念,然而,个人的成就和时代机遇息息相关,贺铸的政治生涯并没有因祖上的荫泽而一帆风顺,一直沉居下僚,颠沛流离[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恰恰因为愤懑不得志,造就了东山词,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词。

(二)家庭因素

贺铸的家庭生活充满了悲剧,中年丧女、老年丧妻,都是切肤之痛,让他切实感受到的生命的脆弱和年华的易逝,贺铸痛愁最直接的一首词是《半死桐》: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稀。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是一首词是词人为悼念亡妻所做的词,把自己喻为半死的梧桐,清霜暗喻生活中一系列的打击,人到老年,许多事情都有心无力,事业的不顺、中年丧女已是忧愁不堪,相依为命的伴侣又离开,透露着一股凄苦孤独的悲凉之感。

综上,由于宋代都城的地理位置原因和经济发展后所产生的必然结果,“登楼”行为在词中频繁出现,并达到了鼎盛并不奇怪。贺铸作为宋代词人中闪耀的一颗明星,“登楼”词也大量出现在他的词作中,借“登楼”这个行为和场所主要表达离别、相思、羁旅孤独三种情感,“愁”君形象的形成是时代和家庭原因所致。但是这些生活中不顺也给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使他也成为宋代众多文人中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1]王兆鹏.唐宋词名篇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2]贺铸著,钟振振校注.东山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2.

[3]孟轲.孟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218.

[4]高娜.宋词“独上高楼”行为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20,25(01):77-82.

[5]钟振振.北宋词人贺铸研究[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6]程俱.四部丛刊·续编·集部·北山小集[M].上海:上海书店,1984.

[7]冯颜.贺铸词的独特关注视角[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