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构建视角下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与提升路径

2021-09-10 07:22吴绪光
商展经济·上半月 2021年8期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价值评估高质量发展

摘 要:我国“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确定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这是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时代需要,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社会需要。高质量发展、品牌构建与国家竞争力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本文从品牌构建的视角来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与充分性,以便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要义,从而推进民族品牌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的发展。

关键词:国家竞争力;民族品牌;价值评估;发展中国家;高质量发展

本文索引:吴绪光.<标题>[J].商展经济,2021(15):-020.

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5.06

1 引言

高质量发展是现实的战略抉择,是国家竞争力的逻辑前提。自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增长。当前我国现实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对未来幸福美好生活的需求,与社会生产力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的多向维度特征需求正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发力点。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100多个经济体中约有10%已经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高端和低端产业分别面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挤压与制约,只有向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产业链的中高端发展,形成现代产业体系,这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

品牌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衍生产品之一,是全球市场的共同语言,是一个国家的无形资产,是民族产业的核心财富,是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相对于中国制造,“美国制造”的价值高达178,930亿美元,超过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制造,其后是“日本制造”,价值约62,050亿美元。“德国制造”的品牌溢价约为45820亿美元。美国、日本、德国等品牌文化强国的产品相比中国的同类产品价格更高、竞争力更强。新世纪的国家竞争主要是以综合国力的经济竞争为基础,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品牌的竞争。

2 文献综述

当前学术界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从多个角度切入,首先,是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创业与创新为推动力量。其次,一定要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其与当前社会生产力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后,是基于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提出发展要求。分别注重生产产品和服务质量、产业体系和区域发展质量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规模。

高质量发展是品牌构建的逻辑前提要素之一,品牌是高质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品牌是国家竞争力的灵魂。根据联合国经济发展组织的统计,世界上有85000个品牌,其中著名的品牌占不到3%,但是他们有超过40%的世界市场份额,著名产品的销售占全球销售额的50%。在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20多种产品居世界第一。然而,在全球百强品牌中,只有华为和联想这两个中国品牌上榜。

通过疏理现有文献可以发现,高质量发展对国家竞争力推动方面的研究很多,却鲜有文献基于品牌视角,考察品牌文化构建对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路径,以上缺憾尚待学术界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尝试性地做一些肤浅的思考。

3 研究问题与方法

我国是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但科技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却不多,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创新产品,提升品质品牌,只有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提高质量效益,才能为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全面提升我国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评价品牌竞争力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个是英国Interbrand公司的方法,这是全球第一个研究和评估衡量品牌价值的专业企业。为了将品牌价值这一无形资产具体化并定价,Interbrand公司发明使用一个衡量品牌價值的公式:E=I*G,在这个公式里,E视为品牌价值;I视为品牌带来的年平均利润;G视为品牌实力因子,被看作是品牌竞争力的体现(见表1、表2、表3)。

另外一个是,北京品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提出的最有价值品牌评估公式为:P=M+S+D,其中P为品牌价值的综合价格;M为品牌的市场占有率;S为品牌赚取超过其价值的利润的能力,D是品牌的发展潜力。

限于篇幅,具体评价案例就不罗列。

4 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和工业生产强国,但在品牌生产方面却相对薄弱。中国制造业产品整体质量等级较低,至今为止还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良好的品牌形象。

而高质量的发展与品牌是有机统一的,品牌的创造、建设与维护,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例如科技技术、文化、经济等,其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是中国面对工业4.0时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过程。品牌产品越多,升值空间越大,越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质量提升体现品牌的美誉度上,成功的品牌使得相关生产者获得溢价收益,其质量和竞争力也更强。

从2017年始,每年的5月10日是“中国品牌日”,讲好中国品牌故事,以此推动整个产业的品牌构建工作。按照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发达国家的企业已基本完成了从商品出口到资本出口再到品牌出口的转变。当然,风险是最小,获得最高收益的理想方式是品牌产出。从纵向观察全球知名品牌的创建过程,不难发现这些品牌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普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代际传承,比如亚马逊、苹果等美国品牌,它们承载着美国的自由精神和创新文化;比如奔驰、宝马、奥迪等德国品牌,它们拱托着德国的理性精神和优秀文化;比如迪奥、香奈儿等法国品牌,它们体现着法国自由浪漫的氛围和时尚文化。相比之下,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和中国第一制造强国的地位并不一致。

目前,我国企业加快发展品牌文化的条件已经具备,发展品牌经济的基本条件良好。消费者需求呼唤品牌产品,社会对品牌发展形成共识。

5 建议

新世纪的国家竞争主要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中之重。集中优势力量聚拢在“卡脖子”技术,明确界定优先发展领域;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和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制造业发动机的引擎作用,加快高端制造服务业建设。

在經济转型背景下开展品牌建设要走“双重路径”战略,重视通过文化资产战略提升从“品牌到国家”的联想强度,重视通过科技创新战略提升从“国家到品牌”的联想强度。美国智造业全体系的科学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日本工业4.0的QC精益管理,德国工业的制造精神,瑞士制造的名牌概念与作品意识,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力量,必须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深化结构性改革,围绕供给侧主线,加快民族品牌发展,调动企业、政府与社会的积极性,走中国特色品牌发展之路,全面推进品牌发展的影响因素,填补民族品牌发展的不足。

参考文献

周新德,余柳仪.以自主品牌建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策略[J].企业经济, 2019(1):50-56.

钟华雯.华东理工副校长钱锋提交“两会”提案推进原材料制造高质量发展[J].上海化工, 2019(5):6-6.

文昌,王一鸣.高质量发展对策[J].新经济导刊, 2018(5):34-37.

张利涛.青海“一优两高”发展战略的逻辑理路[J].攀登(汉文版), 2019,38(1):87-92.

刘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历史客观性、突出特点及制度创新要求[J].党政干部参考, 2017(4):3-4.

张志元.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与现实路径[J].理论探索, 2020(2):87-92.

陶长琪,徐茉.经济高质量发展视阈下中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的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1, 2(3):3-22.

黄泰岩,杨杰东.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与价值[N].经济日报, 2021-1-21.

孙久文,蒋治.中国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地理学报, 2021, 2(9).

黄建强.以洪江为例,林业“十四五”规划思路[J].林业建设, 2020, 12(15).

Abstract: The theme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14th Five-Year Plan is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is is the need of the times to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country's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social need to get rid of the middle income trap.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rand building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re progressive logical relationships.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necessity and sufficiency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rand building, so as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connotation and essenc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brand competitiveness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national brand; value evaluation; developing countrie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发展中国家价值评估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依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基于非财务指标的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交易征税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
新三板生物医药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研究
价值评估方法理论综述
近海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