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龄化背景下高校开设公费养老专业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2021-09-10 07:22盖诗雅赵嘉宁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可行性必要性

盖诗雅 赵嘉宁

摘要:目前,我国养老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养老教育专业认可度不高、养老专业化人才流失及短缺、城乡养老水平差异化三个方面,本文对高校开设公费养老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定向制人才循环方式提升养老专业的认可度、弥补养老人才缺口、逐步缩短城乡养老差距、提高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以探索解决社会养老问题的新途径。

关键词:公费养老专业;必要性;可行性

引言: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且我国老龄化问题存在超大规模、超快速度、超重负担的“三超”特点[1],社会养老、老年护理事业和养老专业化人才培养起步晚、基础差,使我国养老行业供需比严重失衡。在我国经济社会急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老年人对优质优量养老服务的需要日趋增长,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建设已迫在眉睫,但其中重中之重的一环——养老专业化人才的缺失,给完善社会养老体系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1.公费养老专业的设计探索

1.1背景

《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显示,至2020年我国社会需要约一千万人的护理人员,但有关统计指出目前全国养老机构人员总计不到60万人,持证上岗的专业人员更是不足10万人,护理人才缺口高达900多万人,我国养老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处于严重失衡状态[2]。2017年,一项关于全国涉老专业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显示,国内51所院校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康复治疗专业、老年专业等涉老专业在2015—2017年招生数量不足2.7万人。按照该招生规模与全国现有217所涉老养老院校计算,我国每年涉老专业招生数量不足20万人。养老专业人才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社会对老年服务专业人才的需要。基于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社会背景,为解决具有高等教育的专业化养老人才缺乏问题,本文旨在对高校(包括大学、职业院校)引进公费养老专业提出建议,并对定向为基层养老专业化服务输送人才、填补养老人才缺口进行研究。

1.2相关概念

养老专业公费教育政策是指由中央财政负责安排养老服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发放生活补贴,学生毕业后必须回到生源省份从事至少五年的基层养老服务工作。

公费养老专业开设于现阶段已有涉老专业的高校(包括职业院校),进行分层次、多阶段的养老专业人才培养,重点对养老服务专业实行公费制度。学生毕业后須到生源省份的公立养老机构如期完成基层养老服务工作,工作地为其提供正式岗位和编制,定向工作结束后,有资格从事城市养老服务及管理岗位。

2.开设公费养老专业的必要性

2.1提高养老专业认可度,为基层养老服务人才建设提供保障。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社会群体发放“养老专业认可度”的调查问卷,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有效收回的203份问卷中,有88.67%的人认为有开设公费养老专业的必要,有69.95%的人表示“在有工作保障的前提下愿意或者愿意让子女从事基层养老服务”。接受调查还有公费师范生,其中88.89%的人认可“公费生就业有保障”。数据分析显示,养老专业公费制可以提高社会对养老专业的认可度及公费生对其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定向就业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将社会养老问题和大学生就业相结合,对于提升养老专业认可度、留住养老专业人才、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起积极作用。

2.2培养基层养老应用型人才,为大学生提供一条新的就业道路。

从社会老龄化背景、我国大学生就业困境以及我国农村养老体系落后迟缓的现状来看,重视养老专业化教育,优先并主动开展公费养老专业,对解决我国基层养老专业化人才欠缺、高校养老专业化教育不足等问题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解决高校毕业生专业不对口的就业难题,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具备长远眼光、通融识见、有爱心和孝心的人才。高校积极响应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号召,紧跟教育发展趋势,为国家培养一批高水平基层养老服务人才打下基础。

2.3推进我国基层养老服务专业化进程,为解决城乡养老服务差距问题贡献思路。

如今,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养老服务能力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存在着养老服务机构少,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缺乏,配套设施差等问题。养老公费专业以弥补基层养老服务人才缺口为目标,力图完善基层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养老服务能力。同时,目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城乡养老专业化水平不平衡问题,在各大高校开设公费养老专业,培养专业化人才,定向于农村养老服务行业,可为农村养老服务队伍输送新鲜血液,进而提高农村养老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缩小城乡养老专业化差距。

3.开设公费养老专业的可行方案

3.1招生优惠政策。公费生的招生制度及入学后相关政策参考公费师范、公费农科生等现有公费生政策,毕业后必须回到生源省份从事至少五年的基层养老服务工作,由定向地区落实就业岗位和编制。培养公费养老生相关费用由各省财政按每人每年固定金额付于高校,含生活补贴、学费、住宿费等。

3.2培养模式。公费养老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高校性质决定。高校将创新“公费养老生”培养模式,培养养老复合型人才,满足养老行业岗位需求[3]。优化课程设置,增设养老技术推广的实用课程。同时,强化养老实践环节,公费养老生面向基层养老机构就业,在定向就业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五年,五年后可从事城镇养老服务行业。

3.3师资力量构成。首先,充实师资队伍,各院校要招聘医学、康复、社会学、管理学、护理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实养老专业师资队伍。其次,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加强相关学院教师间的流动性和统一性,创建综合性教师体系,使人才培养更具全面性。最后,教师间加强交流合作,不断提升自身实践技能水平,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3.4选择及推广公费养老专业招生试点。探索是否要开设公费养老的试点,成功后再进行普及、扩大开设范围。调查适合开展本专业的院校、学校与项目的相关专业的开设情况、招生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等。

结语:本文的研究设想旨在向农村地区及发展较缓慢地区引入专业养老人才,缓解城乡人才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帮助解决老龄化社会下农村的养老问题,构建更全面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将高等教育与社会问题紧密结合,将“学以致用”的理念贯彻到实处,提高高校服务社会能力,以实现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贡献人才的最终目标。本文的主要研究设想借鉴我国已有的公费师范生、公费国防生等的成功案例,吸引更多学生报考该专业,贯彻落实我国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政策。把高校教育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从专业教育到工作实践全面兼顾,致力于解决老龄化社会凸显的养老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玉玲.我国养老服务质量建设的难点及治理研究[J].兰州学刊,2020.2(8):192-199.

[2]朱海涛.谁来守护“银发时代”[J].人力资源,2019.9(2):32-33.

[3]迟玉芳.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人才需求调查研究——基于50家养老机构的数据分析[J].社会福利,2018.10(9):53-61.

猜你喜欢
可行性必要性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螺旋CT对食管癌手术的可行性评价
浅谈出行及服务MaaS方案在XX市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