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视角下关于文旅融合智能化的路径思考

2021-09-10 07:22毛萍
科学与生活 2021年7期

毛萍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文旅融合内容的维度和广度。为此,本课题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融合发展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文化旅游融合智能化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文旅融合智能化;路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不断深入,为文旅融合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不难发现,尽管成渝两地已分别拥有较为完备的文化旅游体系,却仍存在诸多障碍和现实考验,为成渝两地文化旅游融合智能化发展增加了难度。因此,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融合智能化发展就需要以智能数据为平台,以内容创新为依托,不断促进文旅结构的创新升级,从而打造成渝两地文化旅游融合高地。

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视角下文旅融合智能化面临的现实难题

(一)成渝文化旅游融合意识不强,智能化创新思维不够,导致形成“各自为政”的合作壁垒。一是成渝文化旅游偏向性不同,导致价值观念和融合意识出现偏差。由于两地在认知理念、侧重偏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就如何推进文旅融合智能化规划、结构调整等还缺乏统筹指导协调意识,难以实现效益最优化。二是智能化融入成渝文旅创新思维不强,导致文旅融合运行效率偏低。成渝文旅融合对于智能技术的运用还没得到应有的重视,智能技术运用薄弱,对文旅融合协同经营、共同管理创新不够,导致两地优势不明、合力不强、后劲不足。

(二)成渝文化旅游融合构架不清,资源整合利用不充分,导致步入“同构同质”的发展状态。一是成渝文旅资源的雷同性与融合架构的单一性,制约成渝文旅创新发展。两地在文旅产品研发设计上存在同构同质现象,对资源整合利用还没有清晰的架构,文旅融合空间有限。二是云智能对成渝文旅资源融合的体验感较弱。成渝两地云智能体验感不强,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大降低了成渝两地文旅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力,制约文旅经济发展。

(三)成渝文化旅游专项保障后劲不足,智能化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导致陷入“捉襟见肘”的乏力局面。一是文化旅游激励评价保障机制尚不完善。从激励政策保障来看,两地在文旅合作中存在政策倾斜不足,利益划分不均等,使融合发展停滞不前;从专业管理评价保障来看,缺乏专业指标评价和量化考核,极大地阻碍了文旅融合的转型升级。二是智能化信息共享互动欠缺。两地对于文旅发展融合数据信息共享、更新不及时,信息收集、整理、归纳速度慢,导致智能化信息处理不到位,智能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较低。

(四)成渝文化旅游联合营销推广力度欠缺,智能化沉浸式技术运用不足,导致呈现“蜻蜓点水”的单一结果。一是成渝文旅宣传营销互动模式单一。在营销推广上,缺乏专业性和精密性部署,导致“散、乱、小、庸”的境况;在营销策略上,缺乏具有层次性和深度性的内涵;在网络科技的应用和宣传广告运作上,缺少“捆绑式”销售和故事性带入。二是沉浸式技术在成渝文旅融合中运用薄弱。对于沉浸式技术运用十分欠缺,对于项目合作推进计划、技术攻关等进展缓慢;政府对技术扶持力度不大,各相关技术部门配合不够,研发创新侧重点不明,致使效果不显著。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视角下文旅融合智能化发展路径探析

(一)强化文旅融合协作意识与智能化创新思维,实现成渝文旅融合精准、科学、全面发展。一是重塑成渝文旅发展共融共建意识。围绕目标定位、发展重点、路径优化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加强在文旅创新理念、供给需求、产业结构转型等方面的统筹协作意识,形成互通互融的格局。二是培养成渝文旅“云端技术+智能数据”融合思维。从省域层面上看,树立互访合作、相互协作的双向互动意识,全面研判成渝文旅智能化发展的比较优势,实现突破性发展。从区县层面上看,将云端技术与现有资源进行结合,加强文旅创意示范区建设,全面构建中心圈、紧密圈、协同圈“三圈”思维,提升文旅体验内容的新颖性和独特性、体验方式的多元性和参与性。

(二)完善成渝文化旅游融合架构体系与资源整合服务链条,实现文旅融合多元、有效、全面发展。一是搭建成渝文旅“项目引领+全景式精品线路”。打造巴蜀文化旅游休闲走廊,培育成渝文旅核心圈,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和专业顾问团体进行项目开发,以智能化实现以景带景;建立智能化“全景式”私人定制线路。将成渝的历史自然景观通过云端技术,进行全景式展示,开通“私人定制”云旅游专线,建设“云游工程”“定制精品环线”。二是打造成渝“创意主题乐园+智能化服务”内生品牌。打造成渝核心創意主题乐园。主要围绕赏、游、玩、娱等进行升级改造,增强趣味性、体验性强的旅游项目;加强文旅服务产品研发,将云端技术等注入产品研制中,建立全自动服务平台和旅游服务导向,开设虚拟仿真互动空间,3D动态演示图,提升市场价值。

(三)推动成渝专项保障机制与智能化信息共享互动机制,实现文旅融合优化、创新、互动发展。一是建立成渝专项服务保障机制,形成联动发展。在政策激励机制方面,对于取得优秀成果的,增加技术创新奖励;加大优惠政策倾斜力度,推动智能化文旅产业园建设;在管理评价体系方面,建立特色化文旅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云端智能化技术隐私保障制度,切实维护用户和产业主体的合法利益。在云智能数据监管方面,建立成渝文旅联合协会、大众媒体协同参与的动态监管机制;建立云智能系统运行评估机制,加强风险防控检测与监管。二是建立智能化成渝文旅信息共享互动机制,促进文旅产业优质发展。建立成渝文旅信息双向互动机制,加强成渝文旅信息内容、信息资源、信息数据的公开核查,建立“云智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互动模式,重构文旅产业的良好生态环境;借助云上服务平台,将数据信息和数据处理进行有效分类、整合、协调,按需给人们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服务。

(四)实施智能化成渝文旅联合品牌营销模式与沉浸式技术支撑,提升文旅融合高效、错位、协同发展。一是创新云智能+直播式联合宣传营销模式。将成渝两地景点进行一对一式联动、联合推广,借助云端技术和智能化操作,通过视频、画册以及互联网平台、电视、微信等媒介,用户提供一对一的精准化营销服务和产品推送,在各自的核心展区进行24小时不间断滚动直播,扩大品牌效应。二是沉浸式技术+隔空对话式共享平台。全面建立联合技术攻关小组,利用VR沉浸式技术,展示不同地方不同区域的风景风貌,复原故事场景;同时开设全景立体式人文、风光、景点三合一的体验共享互动平台,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旅游的魅力和感知文化的底蕴。

参考文献:

[1]刘佩玲.成渝城市群发展优势分析[J].现代商业,2019(29)

合川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