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方法

2021-09-10 07:22张璇
启迪·上 2021年5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立德树人思想政治

张璇

摘要:实现民办高校各科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衔接,是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的实践路径之一。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后起之秀,民办高校在办学主体、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输出方面,具有市场化程度高、灵活性强、产教紧密融合的巨大优势,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关键词:“课程思政”;民办高校;“立德树人”;思想政治

引言:

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市场化因素占比较大,会经常性地开展各类产学研实践项目,高校学生会接触到更多的社会和职业思潮的影响,思想状态、价值理念、道德素养方面也面临着更多元化因素的的干预,呈现较为动态,复杂化的特点。针对这一现象,民办高校应当以课程思政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把思政教育贯穿到各公共和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实现师生、社会、学校、家庭的协同配合,构建全域、全程的大思政教育布局,发挥德育作用,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培育保驾护航。

一、 “课程思政”与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区别和联系

(一)概念简要分析

“课程思政”的概念,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对于它的理论内涵,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和论述,但是总体的核心要义是基本统一的。即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和总体目标,在这个前提下,把思政理论课程教育有效地融合到高等学校教学的各个领域,要在育人体系的布局当中,具有全员加入、全程跟踪、全课程配合的全局性的理念和思路。从单一的思政课程育人路径中跳出来,将高校开设的各类课程都渗透进思政元素,发挥他们在本专业的思政教育价值,实现各个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

(二)二者的差异性分析

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比,“课程思政”理念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的,它所倡导的育人观和教学观都较为新颖。传统思政教学主要是以集中式的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教学目的过于突出,通常是让学生在知晓相关的教学意义和目的后,再开展课堂教学,属于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但是“课程思政”理念则是讲求渗透和潜移默化[1],通过与学生所修的课程和专业相联系,把思政理论内容化整为零,融合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思政教育所要求的价值观、世界观、社会观、道德观,实现了教育的润物细无声,是一种隐性教育理念的体现。该模式下要求课堂的教学要把思政内容作为必选选项,开展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和丰富,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学生的思政思想逐步的构建形成。同时还要着力提升思政课程的新颖度和吸引力,打造受广大师生欢迎的课程思政育人形式,做到广范围、深层次的应用实践。要把“授业解惑和道德价值引领紧密结合”,课程中不仅有专业理论的讲授,更要有育人思想的传播渗透,实现德育、智育、美育的同步发展。但是从当前情况看,很多的民办高校还是主要通过传统思政课程设置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在“课程思政”模式转型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三)二者联系性分析

此外,也应当看到“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间还有着很强的联系性。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基础的。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理念得以实现的载体和路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则是课程思政的灵魂和精华之所在。要将其看做是民办高校开展德育创新的两个协同组成,统筹系统地去进行整合开发,不能将其割裂开来。把普通课程和思政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开发设计做到同部署、同创新,同落实。由此看来,“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创新实践,最核心的主题就是全面地联系各门类的专业和课程,将思政要素科学、有效、深入地渗入其中,从而构建更加丰富、全面、协同的德育教学体系,筑牢学生的政治思想品质之基[2]。

二、 “课程思政”视角下民办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短板

一是民办高校对于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尽管当前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要求高校将其作为先导性和底线性的工作来抓,但是民办高校的市场化人才培养导向,更倾向于课程专业设置的现实价值,具有一定的短视性,什么专業热门、就业率高,什么课程市场需求度高,就重点培育相关的课程和专业,而思政教学的价值意义凸显较慢,属于基础性和潜在性的育人课程,因此会被放到了次要位置上。

二是重形式轻实质的现象仍然突出。民办高校在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理念时,响应程度高,也积极地去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为搞好相关的改革试点做好制度框架设计,把好方向路径。但是很多职能部门在落实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关的经验理念,且没有科学合理的考评和激励机制,动力性不强,导致了“课程思政”无法真正落地,在政策设计制定和有效执行之间存在着“堰塞湖”。

三是思政理论课教学水平普遍不强。民办高校因为在思政教学工作中重视不够,相关的人财物等教育资源投入力度缺乏。特别是缺少了国家财政资金的专项支持的情况下,很多民办高校在思政教学的人才引入标准和待遇方面还较为薄弱,这就会造成思政教学队伍的总体能力水平处在较低水平,在思政知识的丰富度、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教学经验储备方面,都存在着而较大差距,课堂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政教学成效必然不够理想。

四是“课程思政”扔在探索阶段,现成的思路、方法积累不够。很多民办高校对于该理念的理论基础、制度规范、程序环节、重点任务等方面的认知浅显,难以推动有效落实。

三、 “课程思政”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措施建议

(一)明晰“课程思政”在思政教学中的价值定位

民办高校领导班子、管理层、一线教学单位应当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转变思维理念,扩展眼界见识,深刻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学生的全面发展、毕业后的成长进步和学校声誉品牌打造中的重要作用。要把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和优化建设的核心目标。

一是要强化理论基础教学的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在我国具体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理论支撑,先要树牢理论基础,强化理论引导,而后再从老师、学生两个层面入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政治观、育人观、教育观、社会观、价值观[3]。为全课程体系渗透思政理论教学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突出了思政理论教学的作用地位和价值目标。

二是进一步确立思政理论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地位。要摆脱传统的思政教学思想,认为思政育人工作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任务,与其他课程无关。学校思政工作部门要联合教务、学生工作、基层党支部、群团组织,搭建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联动机制,把思政教育任务落到每一个部门身上,引导他们明晰思政课程的价值坐标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体现在了学生的信念、学理、态度、组织措施等多个方面,涉及到了不同部门的工作职责,需要通力配合,制定建设方案,才能有效地引导和规范科任教师的思政教学理念和行为,从而把“课程思政”理念真正地落地到一线教学当中,让思政理论内化到学生知行合一中。

(二) 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和方式是教学内容传播的渠道和路径,教学内容则是教学手段形成的重要载体,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在进行“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思政课程建设时,要对课程内容优化创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同时部署和推动。在教学方式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带来了现代教育方法优势,打造线上+线下双线联动的思政教学课堂,让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学习突破时空限制,同时依托互联网的海量资源,精准地在各类课程中加入相关的思政元素,做到无缝衔接,深度渗透,在内容的遴选上要坚持扬弃的思想,合理取舍[4]。比如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时,就可以依托财经职业道德和财经法律法规等学习内容,向学生渗透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底线意识,让学生在学校就形成实事求是、务实求真、进益求精、坚持底线原则的良好职业道德素养,为今后进入到一线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思政基础。

另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强化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将思政教学当中的课程理论体系进行梳理和整合,优化其传播方式和方法,让抽象的理论通过社会案例分析、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等方式,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理论变得更有现实感、温度感、形象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认识到思政理论学习的重要现实价值和战略意义,在内心形成健康积极的思政学习和践行理念。例如,民办高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和相关社会性活动时,通过一些志愿者服务、企业跟岗实习,让学生经历亲身实践后,能够对吃苦耐劳、工匠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思政理论有了更生动和真切的认知。还可以组织开展专项的活动,包括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让学生从历史、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生态等多个维度去感受思政理论教学的魅力之所在,比如通过参观社会主义发展史、新中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等大型主题展览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要倍加珍惜当下,努力拼搏,为国家社会发展尽一份力,实现人生价值。

(三)强化相关保障措施

推进“课程思政”落地,就必须要有全面到位的制度、资金和人才保障。民办高校要出台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思政教学规范和标准,加强制度执行的督促和考核。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优化考核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思政教师在职称晋升和绩效奖励中进行倾斜,树立先进典型,形成示范效应。开展专题培训教育,提升队伍思政理论和实践能力素养。加大对思政创新建设的资金投入,构建多元资金保障渠道,保障課程思政理念在民办高校思政教学建设中落地生效。

四、结束语

在“课程思政”理念引领高校德育工作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应当静静地围绕思政课程的精准定位,采用方法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等多方面的手段进行入手,主动的承担起来高校在课程思政上和立德树人的引领作用,进一步的加快推动传统思政教学模式转型,开启德育工作新局面,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石泽玮.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视域下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5):12-14.

[2]李宏娟.大思政背景下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的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9):66-67.

[3]黄璐,孙平,蔡继云,马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实践研究——质性研究的视角[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1,35(03):70-75.

[4]赵静.协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9).

[5]闫晓峰,邱东.“课程思政”语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J].北京教育,2019(05).

[6]宫维明.“课程思政”的内在意涵与 建设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6).

[7]刘丽萍.“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化建设研究[J].农家参谋 , 2019(7) : 212.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立德树人思想政治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