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021-09-10 22:31陈琪清
启迪·中 2021年4期
关键词:德育语文教师

初中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受教育阶段,在学校受到的教育,直接影响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处事方法。

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上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我们要研究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特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潜移默化、逐步加深的作用来实施德育,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性格和健全人格,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教师凭借语文教材,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随处都有德育的渗透点,关键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去发掘这些渗透点并启发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现就我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这方面的情况谈谈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

1、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

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艰苦奋斗、互助互爱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学习课文时,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分析中,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

2、吃透内容,挖出教材中的“亮点”

初中语文课本所选入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就内容而言,有描绘自然景物,讴歌祖国河山的;有反映社会生活,赞美人情美的;也有讲述寓言童话故事,阐明道理的。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挖准教材中的德育“亮点”。 例如,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要让学生认识皇帝及官员虚伪、愚蠢的丑恶本质,教育学生无私无畏,敢讲真话,做一个诚实的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可见,只有挖准了教材的德育“亮点”,在课文教学中,我们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陋室铭》是刘禹锡在贬谪、侮辱中在斗室愤然写就的,昭示世人,明己心志。《故乡》可通过了解旧中国农民生活悲惨的社会根源,使学生懂得只有国家强大,人民生活才能幸福的道理,自觉为祖国的腾飞而发奋读书;《岳阳楼记》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我的叔叔于勒》可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批判极端利己主义的资本主义人生观……。

3、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俗话说“作文先做人”,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强调写作技巧、文字功夫外,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增强道德意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一个道德意识淡薄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的文章的。因此,在选择作文题时,要慎之又慎,选择一些既具有人文气息又现实性较强的题目,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写,又能在写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初中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所以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文艺作品欣赏会、评析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这些活动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长期坚持,就能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

5、通过课外阅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思想实际、兴趣爱好,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还要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可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二、实施语文德育的方法

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熟悉、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互相尊重,相互信赖。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是息息相通的,对学生应该有正确、全面的看法,在评定学生品德上不能有定势,更不能把道德与语文成绩等同视之,更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优等生的不足。教师应该是公平的、对学生一视同仁的、不存偏见的,是理解学生,和学生多交流的教师,是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情感上师生互相接近,消除学生的猜疑心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教师要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语文教师还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开辟多条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细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有的放矢实施语文德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不搞成人化、儿童化教育。中学生既有成熟的心理特点,又有稚嫩的心理特点,一方面,学生的体力、智力的迅速发展,已具备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学生的经验不足,情绪多变,冲动叛逆。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三、沟通课堂内外,活化德育空间

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学习机会。而德育的内容也十分宽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在实践中把德育落到实处。特别是三八节我校搞了“我为妈妈洗洗脚”的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投稿十分踊跃。“妈妈,摸着你的双脚,我知道你的辛苦和劳累。”看着妈妈布满老茧的脚,我想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会用我的努力换来你的笑容的。”“妈妈,我爱你,今天我终于向你表达了我的爱——为你洗一次脚。”每份稿件都洋溢着对母亲的爱。这样的德育比任何的说教都成功。

四、通过语文教师自身形象,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渗透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扎实的业务知识,还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处处为人师表,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

具体做法是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总是尽可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活动,对成绩差的同学尽可能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学生热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还经常注意自身的穿衣打扮,言谈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都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

湖北省宜都市杨守敬中学 陈琪清

猜你喜欢
德育语文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我的语文书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