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初养成

2021-09-10 03:14李翠元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习惯养成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

李翠元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和最终目的。小学低年级是学生个体行为养成的关键期,但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许多教师的习惯养成教育仍存在刻板教学、注重教学整体性忽略学生的个体性和独特性、开展不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等问题。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习惯养成;小学教学

一、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都相对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但由于采取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或者因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使得开展的教学活动不符合学生的低年龄特点,以至于开展的活动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没有在合适的时间开展合适的活动。还有部分教师在开展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只关注了整体性,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没有因人而异,想直接得到更好的效果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如此一来,导致学生养成习惯教育效果欠佳。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课堂实施办法

(一)在教学活动中构建知识体系

比如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涉及遵守班级规则、树立主人翁意识的行为习惯教育。老师就可以发起问题:“上课吃零食对不对呀?上课擅自离开座位去厕所对不对呀?”然后让同学们自发回答问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不对,上课不可以吃零食,可以去厕所。”这是老师要先表扬这位同学的积极回答问题,然后加以评价“上课不可以吃零食是对的,但是我要是很饿该怎么办呀?老师在讲课可以随便去厕所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别的同学可以回答吗?”

这些话题都是和同学们日常相关的,同学们都会感兴趣然后踊跃回答,就会出现不同的答案,这时老师就要慢慢讲给同学们分辨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及时点评同学的做法,同学们就会印象深刻,就比如这道题老师应该说:“上课吃零食是不对的,因为上课是学习知识的时间,吃零食应该放在课下,如果要去厕所需要请示老师,老师同意后才可以去。”这样的话,无须教师的更多说教,学生都有明确的价值选择,进而在学习活动中实现了对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

(二)同伴互學,在互学互促中增进体验

《道德与法治》教材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编排,从知、情、意、行上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和同学是密切的学习伙伴和竞争对手,他们都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模仿水平和竞争意识,通过发挥互学互促作用,学生能养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涉及敢于挑战和尝试的习惯教育,所以老师可以开展比比看活动,在竞赛中互学互促。比如,在教学“我不拖拉”后,开展整理自己的物品的比赛活动,看谁能又快又好地收拾好自己的文具、外套等;开展“我的作业不拖拉”活动看看谁能够做到第一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通过实践的互学互促,可以在班级形成了爱学习的积极氛围,可以培养学生讲究效率的做事习惯,学会高效地学习、健康地生活。

学一学,在榜样激励下的这种心理会激励人学习,上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学生身边的榜样更能发挥模仿效应。教师可以通过树立学习榜样,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比如,在二年级二年级下册中涉及敢于挑战和尝试的习惯教育,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你认为你身边的同学平时最敢于挑战困难,最不怕困难的同学是谁呢?”很多学生都会说出自己心目中最佳人选的名字。“那么,大家选择的人就是你们的学习榜样了,请时时刻刻向榜样学习靠拢哦!我相信你们都是一样棒的同学”这样的榜样学习,基于学生在集体交往中的情感需求,让学生之间更美好,也让教育更加无痕,在互学互助中增进体验。

(三)综合施教,在融合教育中强化养成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行为习惯教育也需要突破学科教育的限制,通过综合施教来达到多元教学与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效果。

习惯养成教育要与班级德育进行融合。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师兼任班主任,这为学科德育和班级德育管理的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与班级德育有效衔接,让习惯养成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习惯养成教育的知行合一。比如,在二年级“我爱我们班”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说:“每天都有同学早早地来到班看见班级有垃圾会捡起来,黑板没有擦也会给擦掉,上课专心听讲这些同学都特别棒,老师特别为你们感到自豪,因为这是爱班级的表现。”将教学内容和日常的德育管理融合,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优良习惯养成。

习惯养成教育要与家庭教育进行融合。家庭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作用丝毫不弱于学校教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学生在家事事由父母包办替代,养成了依赖心理和懒惰的习惯,极不利于自主能力和健康品质的发展。比如老师通过家长群与学生家长进行深入交流讨论,让家长适当放手,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家庭责任意识,让学生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并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了学习活动任务:回家后做五项以上的家务,做的过程中要有家长的陪伴监督,完成后由家长签字。活动持续了两个星期,通过此项活动,家长普遍反映孩子更贴心懂事了,更理解父母了,他们学会了多种生活和劳动技能,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已经习惯成自然,家校共育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三、结语

习惯养成教育要与思想道德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贯彻落实。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处于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也有针对性地编排了行为习惯培养的主题章节内容,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习惯养成教育的教学资源,理解教材编排意图,开展系统而深入的习惯养成教育。通过道德与法治的习惯养成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习惯好、品行优的美少年,从而为学生奠定成功人生的坚实根基。

参考文献:

[1]杨更尕. 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A]. 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一)[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3.

[2]王蕾.好习惯,初养成——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习惯养成教育[J].教育观察,2018,7(24):81-83.

[3]吕妍.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3.

猜你喜欢
习惯养成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