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热点新闻的获取和信任情况研究

2021-09-10 18:13宋亚静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8期
关键词:热点新闻媒介大学生

宋亚静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也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各种各样的热点新闻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本文探究大学生群体对于热点新闻的获取以及不同渠道新闻的信任情况,以期能发现热点新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情况,给需要的部门、平台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热点新闻;大学生;媒介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校园生活中都需要接触到各种热点新闻。而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在不断的成形完善中,各种各样的新闻对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以及认知的形成与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1]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获得大学生偏好的热点新闻类型和新闻获取渠道,这能让各新闻平台了解到大学生的新闻需求,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同时,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下新闻的重要传播者,对热点新闻有其自己的判断,只有他们认为真实可靠的新闻,他们才会进行传播。所以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信任的新闻平台与类型,可以帮助新闻发布者在新闻真实的基础上更快地获取大学生的信任,达到攻破不实谣言,传递可靠新闻的目的。

1.调查实施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获取信息、整理分析得出相应结论。但在问卷调查前,使用文献调查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问卷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1文献综述

1.1.1热点新闻的概念。热点新闻一般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引起大众广泛关注、讨论,并能影响阅读者情绪,得到一定反响的新闻。[2]

1.1.2热点新闻的偏好。通过媒介使用即公众日常使用和接触媒体的情况,包括对某种媒体的使用频率、时长、类型、关注度等可以反映对不同热点新闻的获取偏好。[3]

1.1.3对热点新闻的信任的内涵。丁超逸提出网民在媒介选择、依赖和偏好等方面呈现出差异化特征,且网民对于不同的媒介往往给予不同的信任程度。[4]同时,假新闻、反转新闻的出现也会导致对新闻的信任情况发生变化。所以新闻的信任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对新闻发布媒体的信任,而另一个就是对新闻内容本身的信任。

1.2问卷调查

1.2.1问卷调查方法。本次调研选择非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使用网络发放问卷收集信息。

1.2.2问卷设计。本次调查的问卷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关于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与新闻获取习惯,问题设置包括受调查者的性别、年级、专业等以及其浏览热点新闻的频率、对热点新闻的关注度。第二部分则是大学生对热点新闻获取偏好的研究,主要了解大学生经常使用的媒介、喜欢的热点新闻类型。第三部分探究大学生对热点新闻的信任情况,包括大学生信任的新闻平台以及影响热点新闻可信度的因素。

2.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发送网络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16份,其中女大学生为140人,占比64.81%,男大学生为76人。受访者主要为经管类、理工类专业大学生;87.04%的填写问卷的大学生都是团员,政治面貌良好。

2.1主要结论

2.1.1问卷调查方法。大部分学生在热点新闻的获取上较为积极主动,很多学生每天会多次浏览热点新闻,比较关心发生在身边的热点事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热点新闻,大学生更偏好浏览娱乐综艺、政治军事以及科教经济类新闻。

2.1.2通过对大学生热点新闻获取渠道的分析,可以看到仍有部分大学生经常使用传统媒介,如广播、电视等,但绝大多数学生更喜欢通过网络媒体来获取热点新闻,其中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平台是微博和新闻网站、软件。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对传统媒体的信任程度要高于網络媒体,这与其使用偏好情况完全相反。

2.1.3通过分析大学生对热点新闻信任情况,发现大部分学生会对所浏览的热点新闻真实性产生质疑,其中文史类专业的大学生对热点新闻的总体信任值相较其他专业偏低。并且,“多个平台发布内容不一致、新闻内容片面或者不够准确、多次看到反转新闻或假新闻后”这三个因素对大学生信任程度影响较大。且大学生对热点新闻的信任程度与其对同一热点新闻的关注度有关系,对热点新闻越信任的大学生越不会选择多途径深入了解同一新闻。

2.1.4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政治面貌、专业不同,大学生对热点新闻的获取、偏好存在差异。在对热点新闻的信任情况及影响因素上,男女感知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对于各主要新闻媒体平台,男、女大学生的信任情况也不尽相同。

2.2主要建议

2.2.1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分辨和分析能力。大学生应该养成阅读新闻的好习惯,并不断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同时,应多关注国家大事与社会百态,并逐步培养形成自己的时事观、新闻观。

2.2.2 高校应结合相关热点新闻,正确引导大学生,使其思想健康的发展,并通过相关活动扩展大学生的思维,提高大学生分辨是非的判断能力,使其思想体系更加成熟完善。并鼓励其关注国家、社会生活,加强其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感。

2.2.3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管控信息发布“门槛”,完善网络实名制,加大对各热点发布平台的监察力度,大力打击虚假、反转等不良新闻及相关平台,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新闻环境。各新闻发布者要为新闻真实性负责,不能为了引起热度而夸大或掩盖实情,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确保信息真实的情况下纪实发布新闻。同时,大学生也要认真甄别各热点新闻的真假,不随意传播不实新闻,应积极监督、举报假新闻,共同为创造良好社会新闻氛围而努力。

2.2.4传统媒体应该根据时代变化做出相应改变,迎合大学生的使用需求。而网络媒体应该对其发布的热点新闻的真实性有所把关,完善其相关机制,提高其新闻的可信度,使大学生能浏览、获取到真实可信的新闻。同时,新闻提供平台应该尊重和了解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差异,对不同大学生应进行个性化的热点新闻提供,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参考文献:

[1]雷燕君,任凯利,尚建勇.基于网络热点下的新闻舆论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S2):85-87.

[2]希娜吉.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与态度调查[J].西藏科技,2019(10):28-32.

[3]贾哲敏,孟天广.信息为轴:新冠病毒疫情期间的媒介使用、信息需求及媒介信任度[J].电子政务,2020(05):14-27.

[4]孙源南,吴玥,钱兵.反转中的社会信任——基于新闻接触与受众特性的实证研究[J].新闻记者,2019(12):38-48.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媒介大学生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媒体在社会热点报道中的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