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村支书大有可为

2021-09-10 07:22
清风 2021年7期
关键词:乡贤宜居法治

本刊记者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不止是乡村经济的发展,还必须兼顾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方面。故此,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乡村基层干部,日常工作与村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大有可为。

以生态振兴描绘美丽画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而生态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实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讲话时说:“现在,许多贫困地区一说穷,就说穷在了山高沟深偏远。其实,不妨换个角度看,这些地方要想富,恰恰要在山水上做文章。”正所谓思路一变天地宽,不少地方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发展旅游扶贫、绿色种养,找到一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脱贫路子。

据媒体报道,2017年,玛纳斯县兰州湾镇下八家户村借助区域优势,依托国家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投资200余万元,铺设柏油路4.8千米,修建景观渠800米,以及占地3600平方米的小游园,人居环境、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村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玛纳斯县兰州湾镇下八家户村党支部书记于金备表示,围绕湿地优美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把村庄绿化好、美化好,把下八家户村建设为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让乡亲们都能生活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舒适环境中,以产业振兴为重点,引导农民绿色发展,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

现如今,玛纳斯县兰州湾镇下八家户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已初见成效,全村10%的土地实现了退耕还湿。下一步,该村将继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摘编自《玛纳斯县:生态宜居 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瓦力斯江·乌马尔江 马荟雁 巴里恩 张艺冉)

2019年,《中国乡村之声》推出五集特别策划《咱们的村支书》,讲述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和奋斗故事,其中提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丈河村。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山坳,如今,丈河村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村党支部书记石爱国说:“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土文化,这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著特征和独特魅力。今后我們还要紧紧依托这些乡村特点,统一规划、突出乡村原生态,结合种植业、养殖业,多元发展乡村旅游,把身边的绿水青山建设成为金山银山,让群众捧起乡村旅游‘金饭碗’,谱写一曲壮美的田园欢歌。”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筑牢“文化魂”

衡量乡村是否振兴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农村是不是美了,群众是不是富了,精神文明是不是搞上去了,一个有充分活力、人民安居乐业的乡村,才对得起“振兴”二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硬件设施建设固然重要,但还要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只有实现文化的振兴,提高乡村生活文明程度,才能坚定农村农业发展信心,发展好农村各项事业。

文化兴乡村兴,文化强乡村强。2019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中指出,要在实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曾明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优秀的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民的精气神,能够增强农民的凝聚力,能够孕育良好的社会风气,能够为亿万农民带来丰厚的精神文化滋养。不断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以乡土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乡村将焕发更多生机和活力。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越来越多乡村意识到,应实施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思路。

“快走快走,烟台京剧院来咱村唱戏了,据说是拿了好多奖的戏,咱也去看看。”据《胶东在线》报道,2019年8月29日,在山东烟台臧家庄镇丰粟村,山东省臧家庄乡村振兴服务队邀请烟台市京剧院演员到丰粟村进行演出,为广大村民量身打造的“送好一出戏”,获得村民一致好评。

“送好一出戏”是该服务队“7+1”乡村文化套餐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队以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凝聚精神动力,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创新推出“7+1”乡村文化套餐,通过组织整合读书、送戏、排舞、讲课、展览、书法、队伍培养等活动,开展阅读一本书、排演一场戏、讲好一堂课、送好一出戏、写好一幅字、办好一次展览、打造一支队伍的系列文化活动,打造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乡村文明一片新气象。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源远流长的“尚贤” “重能”优良传统,形成独具地方魅力和特色的乡贤文化。浙江温州苍南县大渔镇大岙村是典型的沿海山区经济薄弱村,一直以来,村里的建设因“囊中羞涩”举步维艰。2018年以来,该村通过汇聚乡贤力量“筹资、筹智、筹力”,在村中建起了乡贤文化园,用“乡愁”解了“村愁”,不仅让家乡面貌和群众生活发生了改变,也激发了乡贤们反哺桑梓的热情。大岙村书记林加爱说:“这些乡贤回来有家的感觉,因为像这些乡贤平时回来想聚在一起也很难,这样子一弄,整个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积极性都高了。”

担任好农村社会的法治弘扬角色

法治社会建设是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的必备路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群众基础”。大力加强乡村法治建设,不仅是新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也是接续奋斗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

因此,村党支部书记应以推进治村法治化为突破口,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充分运用于村级治理,推进治村法治化,将法治意识、法治规则、法治行为贯穿于村治事务运作的全过程,塑造人人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早在1998年,浙江宁波就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的探索实践。2009年该市象山县西周镇杰上村为解决因水库引水工程造成的赔偿款分配难题,尝试通过“村民说事”来化解矛盾,最终顺利解决了这起群体性纠纷。以此为突破口,由象山首创在全市推广建立了“村民说事”制度。通过“村民说事、村务会商、民事村办、村事民评”等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形成了以“说、商、办、评”为核心内容的制度体系,搭建起了协商民主新平台,构筑了村务管理、决策、治理、监督的全流程,走出了一条共商共信、共建共享的治村理事新路子。

迄今,该市共培育了22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59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705个宁波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成果丰硕,涌现出“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 等被誉为“宁波解法”的先进典型。

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三级高级检察官韦震玲指出,当前一些地方的法治乡村建设还存在农村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法律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到位,公共法律服务底子薄,矛盾纠纷化解难等突出问题。这无疑也为个别农村党支部书记敲醒警钟,要做好乡村治理工作,实现乡村振兴,务必要扮演好农村社会的法治弘扬角色,涵养农村风清气正的社会生态。

猜你喜欢
乡贤宜居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新乡贤是乡村振兴重要力量
“支部+”乡贤护航乡村治理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