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打造战国之治的样板

2021-09-10 07:22刘绪义
清风 2021年7期
关键词:魏文侯西河吴起

刘绪义

魏文侯四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威烈王正式承认赵、魏、韩三国为诸侯,算是补办了三国分晋的法律手续。一千四百多年后,大宋名臣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以此开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接下来,司马光为这一事件发表了长达1300来字的评论,阐述了“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的政治哲学,进而又以两个“呜呼”开头发出了一长串感叹:

“呜呼!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呜呼!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類糜灭几尽,岂不哀哉!”

司马光认为,周威烈王承认三国为诸侯,是自坏纲纪,严重地损害了周王室的声威,导致社稷和民生丧灭。站在儒家礼学的立场上来看,有着浓厚的身份政治觉悟的司马光眼光可谓独到,其评论发人深省。然而,即使周天子不承认三国分晋的合法性,又能改变什么呢?

答案是什么也改变不了,战国大变局依然会如期到来,原因之一是分裂的三国当中出了一个魏文侯。

执政五十年,霸业一世纪

魏斯(公元前472年—公元前396年)就是魏文侯,姬姓,魏氏,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他是一个拥有想干事、能干事和干成事的气魄之人,早在公元前445年他就成为晋国的魏氏首领,是魏国开国之君,执政五十年,开创了魏国百年霸业,是战国诸侯中第一个霸主。

因为有了魏斯,战国伊始,魏国可谓开局良好。魏国西边与秦国一河之隔,北边是赵国,东边是韩国,南边是秦楚郑三国拉锯争夺之陕地。魏国被紧紧地包裹在晋东南一隅,以运城谷地为核心区域,三面是山,一边是河。这样的地理位置,虽然军事上易守难攻,但其发展也受到极大的限制。然而,魏斯内外兼修,君臣契合,政教昌明,使得魏国成为战国初期一百年内最令人艳羡的强国。

内修政教,外交平衡。三晋本来地盘就不大,一下分裂为三个国家,显得似乎格外拥挤。在这种三国鼎立的态势下,赵献侯想联合魏文侯消灭韩氏;韩武子想联合魏文侯消灭赵氏。“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对于他们的提议或要求,魏文侯无不明确拒绝。他奉行的是平衡外交。魏文侯还力劝赵献侯打消这个念头,也劝韩武子不要害怕赵国的威胁,无论是哪两国联合针对另一方,都是不现实的。当时三国中赵国实力较强,与赵联合灭韩,然后平分韩国,那是魏国与虎谋皮,与韩联合灭赵,充其量打个平分,结果两败俱伤。

魏文侯表达了三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原则。晋披山戴河,如果内斗,只会被困在这个封闭的环境里,谁也难以发展。相反,如果三家联合,向外发展,才是正确的选择。魏文侯最终说服了赵韩两国,虽然具体到如何联合没有达成共识,但三家停止内斗,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魏文侯这一平衡外交,给魏国发展铺平了道路,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内政方面,魏斯带头改革,带头守法。晋幽公九年(公元前425年),魏斯继任晋国正卿伊始,就开始实行变法,进行政治改革,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经济。这场以李克为首的改革,是后来秦孝公时商鞅变法的蓝本。

魏斯带头守法,李克主持制定的法律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这套法律,后来竟然被秦国所采用。《法经》也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成文法典。后来,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申不害在韩国变法等,都是受到李克变法的影响。

尊重人才,儒、法互用。魏斯是战国初期各诸侯国中最贤明、最有远见的君主,主要表现在他尊重人才,求人用贤不遗余力方面。

在魏斯身边,聚集了一批难得的人才。他打破出身门第之见,大胆启用有真才实学的士子,他的弟弟魏成和狄族人翟璜先后成为他的丞相。魏成用自己的俸禄搜罗人才,举荐了孔子弟子子夏、子贡弟子田子方、守道不仕的段干木,魏斯拜他们为师,请教治国之道;翟璜举荐了名将吴起、名臣西门豹及乐羊、李克等经世治国之才。

战国时法家的著名人物李克,魏斯任用他主持变法,参与机要,虚心听取他的意见。司马迁说:“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魏斯任用吴起进行军事变革,打造出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公元前413年,吴起担任魏国主将,向秦国发动了猛烈的攻势,志在灭秦,引起秦人大恐,迫使秦简公屈尊向齐楚二国求援。魏国受到齐楚两国的东线压力,仍然夺得了秦国的西河地区,将秦国压制在洛水以西长达八十年之久,控制了秦国与中原地区的交流,极大地削弱了秦国实力。

取得了秦国的西河地区之后,魏斯营造尊师重教、礼贤下士的文化环境,实行文化攻心的举措。大儒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受聘来到魏国后在西河讲学,创立了西河学派,培养、吸引了大批人才。田子方是子贡的入室弟子,魏斯聘为客卿,引起诸侯震动,“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使魏文侯的美名享誉于诸侯之间。魏斯“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各国士人都对西河充满向往,魏国无形中成了他们理想的效力国家。后来齐国还效法西河学派建立稷下学宫。

魏斯打造出了战国之治君臣契合的一个成功样板,使魏国迅速强大起来,具备了宗主大国风范。

晋烈公十一年(公元前405年),齐国内乱,向三晋求援。魏斯派翟角为主帅,率赵、韩两国军队,俘虏了齐康公。这样,魏斯与赵、韩、齐三国君主一起朝见周天子,齐康公请求周天子正式册封魏、赵、韩三国为诸侯。两年后,九鼎声响,魏斯遂意。

两个五十年,差别为啥那么大

魏斯执政五十年,成就了魏国百年霸业。如此良好的开局,是什么使得魏国后来丧失霸主地位,并且逐渐衰落呢?其原因发人深省。在魏斯之后,魏斯的孙子同样执政五十年。然而,两代国君,差别却是宵壤之别。

魏斯死后,其子即位,成为魏武侯。虽然凭借乃父留下的强大国力,魏国南征北战,继续在诸侯中间称霸。然而,魏武侯却缺乏其父的战略眼光、胸襟和气魄,对待人才上也流露出贵族特有的骄人心态,不再用人唯贤,魏国的政治生态很快就发生转变。有一次,魏武侯与吴起等大臣在闲聊中竟然发出“河山险峻,边防巩固”这样的危国之言,受到吴起和后世“固国不以山河之险”的批评。

魏武侯死后,魏惠王即位,魏国也发展到顶峰,很快就“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

魏惠王执政五十一年,最大的问题是政治生态遭到破坏,人才外流严重。他与齐威王斗宝,只敬大师名人,不重布衣才士。变相排挤吴起,无视商鞅,蔑视张仪,迫害孙膑,放任乐毅、范睢、尉缭子出走他国。商鞅、范睢、张仪后来都成为秦国的功臣,成为魏国的劲敌。古人说:“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魏惠王恰恰在这方面输得很惨,毫无乃祖遗风。

魏惠王自称治国尽心竭力;然而,他却有过不罪,无功受赏。孟子劝魏惠王“施仁政,行王道”,魏惠王不听。魏国很快就走了下坡路。到了魏襄王时,孟子发出了“望之不似人君”之叹,魏国已来日无多。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党校教授,撰有《曾国荃与晚清大变局》等书)

猜你喜欢
魏文侯西河吴起
魏文侯冒雨赴约
大西河,冷色调的生命
大西河,冷色调的生命
冒雨赴约
魏文侯冒雨赴约
细致描摹展现美丽
吴起的悲剧
吴起:打败你的不是我,是你的双眼
植物爱好
家庭不是追求成功的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