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MALL+课堂”综述

2021-09-10 07:22刘书菡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课堂模式实际应用

刘书菡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而“MALL+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将课堂讲学和课下学习结合了起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特别是这一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基于“MALL+课堂”模式理论可以构建英语语言学习框架,可以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调动起来。文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述了移动学习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探究了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MALL+课堂”教学模式,希望在“MALL+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动下,拓宽学生的英语学习渠道,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大学英语;MALL+课堂模式;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3-0010-03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推动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平台在教育教学的应用。移动设备方便携带、个性化的特征赢得了广大学生的青睐,并推动着学生英语语言学习方式等的改变。维果茨基提出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交流行为,并以工具为媒介。移动学习工具符合英语语言的教学特点,成为当下英语教学的重点研究课题。在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背景下,大学生使用手机或Pad的频率逐渐增多,基于此,教师只有因势利导,将其应用到英语语言学习中,才会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将移动学习工具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一、移动学习概述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移动学习概述

关于移动学习,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看法:Kukulska认为移动学习就是利用移动电子设备进行学习;Price指出移动学习是一种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基础上,本文将MALL定义为移动设备辅助的语言学习方式[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國外,MALL学习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都以测验、语法练习为主,但当前MALL教学思路突破了狭隘的范围,从以往的教师、学生、文本这一模式向以多媒体为支撑的多语境教学模式发展,以解决实际问题。另外,由Zane L. Berge和Lin Y.M.主编的The Handkook of Mobile Learning对移动学习的定义做出了特别的强调,书中指出移动学习即通过社会和内容的交互,使用学习者自身的电子设备实现跨情境的学习。沙普尔提到当前已经有大规模的移动学习,比如BBC,大约有600万人使用手机进行学习。而且沙普尔提到了利用移动学习最成功的两大案例:一是电子书。电子阅读器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名著,尤其是古典文学,因为它可以满足学习者的免费学习。二是MOOCs。它是一种面向全社会的学习课程。

早在2001年,SLL便对移动学习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得出了如下的具体结论:第一,移动学习是一种整合碎片时间的学习经历,需要学习者高度集中,而移动分散学习者注意力的事情需要课程开发和研究者重视。第二,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在具体环境中实践,因此移动教育课程要做好界面设计,满足学习者的要求。第三,学习者的挫败感会降低学生对系统的信任并产生懈怠心理。移动通信技术的不完备导致无法有效识别声音,甚至会出现学习菜单功能的失效。此外,国外还成立了专门的移动学习研究期刊,从上述的文献资料中可以了解到,国外移动学习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教学的各个层面,比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2]。

互联网背景下,国内一些学者也加大了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总体来看,国内移动学习研究依然在摸索中,距离形成规模依然有很大一段距离。在理论研究阶段,黄荣怀和王建华分别著有《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移动学习理论和实践》;在实践研究中有田剪秋的《移动语言学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但从CALL向MALL发展的国内研究却很少。其中郭红霞从大学生视角出发,调查了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认可程度和期望,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具体的结论:大部分的学生对移动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却没有全面把握其内涵和实质,但对学习内容提出了要短小、精悍的要求,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3]。

二、“互联网+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MALL+课堂”教学模式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学习观念,手机成了学生学习的必备品。文章在实际研究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仅仅是通过考试以及拿到英语四、六级凭证,以至于他们在英语课堂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利用手机玩游戏、聊天的同学不在少数,课间更甚。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利用移动辅助语言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拓宽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和学生主观上支持引进移动学习设备,只有经验丰富、年纪稍大的教师提出了反对意见,其原因在于不能熟练操作智能手机,而大学生和年轻教师则非常熟悉智能手机和相关的学习软件。由此可见,设备为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了主客观条件,大学英语移动辅助语言具有可行性[4]。

那如何构建“MALL+课堂”框架呢?Moore的交互距离理论设定了基本的框架(课程计划结构、师生交流、学生自主学习)。Yeonjeong Park在Moore的基础上构建了移动学习框架,并将其分为了四大类别:第一,大交互距离移动学习。这一活动的基本特征为师生的心理社交距离远;学生基于小组开展交流;学习资料和项目以微视频或电子的方式发送到学生移动设备上;交互活动主要发生于生生之间。第二,大交互距离的学生移动学习活动。这一活动的具体特征表现为师生心理社交距离很远;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基于自身需求完成自主学习;学生和学习资料的互动。第三,小交互距离的学习活动。这一活动的特点是师生间的心理社交距离很近;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生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交际。第四,小交互距离的自主移动学习活动。具体特征如下:师生心理具体很近;宽松的学习氛围,不明确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和教师直接交流和互动;为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教师会对其进行指导,同时又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空间。Park提出的四类移动学习框架以交互距离和社交特征进行分类,虽然优点明确但却存在很大缺陷。首先,框架形式疏散,无法满足实践研究;其次,框架脱离了传统课堂教学,仅仅是以移动工具为支撑的一种移动学习模式;再次,这一框架没有明确具体的学习工具[5]。

文章在综合上述提到的移动学习模式框架构建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本校英语教学现状的MALL教学框架。这一框架突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围绕英语教学内容,结合当前移动终端可以支持的慕课、微视频、英语App、网络学习空间等,开展和传统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译结合起来的教学活动。慕课主要应用于英语口语训练和英语写作上;微视频主要应用于难点问题的解答上;英语App则主要用于英语文化感知上;网络学习空间主要应用于资料共享上。在现代化移动技术支持下可以实现课堂的翻转。这一课堂框架主要具有移动性、社交性、以学生为主、传统和翻转课堂结合等特征。这一模式支持下的英语教学,可以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教师只需做好监督和指导即可。那这一移动学习框架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反应度如何呢?为此,许玲和郑勤华结合信息接受模型、大学生特点提出了绩效期望、社会影响、学习成就、感知娱乐和应用经验五大影响因素,这五大因素对学生利用移动设备开展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文章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开展了实际调查,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利用移动辅助语言开展英语学习的调查均值结果如表1。

许玲和郑勤华认为学习成就是影响学生移动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反映着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期望以及学生对移动学习实用性的关注。从表格中的均值结果可以看出,绩效期望和学习成就有着很高的分值,可以反映出部分学生认为“MALL+课堂”学习模式很实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外,感知娱乐和应用经验也处于中上水平,说明这一框架有着很强的娱乐性,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社会影响的分值最低,从学生给出的理由来看,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认为外界对他们的影响很微弱。

三、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的“MALL+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学习平台,激起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未来几年之内,以互联网为支撑的“MALL+课堂”教学,必然要求英语教学在模式上进行创新。因此,教师要积极革新传统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并加大对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移动个性化学习的研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语言学习条件。

参考文献:

[1] 霍冬雪.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移动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 现代交际,2018(10):10-11.

[2] 温荣芬. 大数据时代移动辅助语言学习模式的构建——以大学英语MALL框架实践教学为例[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9(06):98-103.

[3] 朱爱华,朱昱.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J]. 才智,2019(09):101.

[4] 王燕波,黄杰汉.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12):124-126.

[5] 翟淑洁.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英语移动学习的现状调查研究[J]. 濟宁学院学报,2017(05):75-83.

(荐稿人:卜小伟,西安外事学院国际合作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互联网背景课堂模式实际应用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转型发展分析
宽与活小学教育阶段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乡镇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