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与翻转 理论与实践多元融合

2021-09-10 05:13黄艳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翻转混合理论

黄艳

摘  要:本文以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三大构成”课程为例,分别从混合教学方式,课堂翻转的教学手段以及理论与实践多元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具体实施情况和成效入手探索其在线教学模式,以期为更好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经验借鉴,为后续课程开展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混合;翻转;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7-0083-03

三大构成课程是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基础必修课,对我国设计类教育及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也是广州商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课程延续了素描及色彩教学对学生观察力与表现力的培养,同时又加强了学习设计专业课程所需要的分析力、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了教育资源的共享面。

三大构成课程结合网络优势资源,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混合式教学,发挥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优势、弘扬专业精神、凝聚最大力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专业知识为保障、以创新创意思维为突破口、以设计作品为成果的创新线上教学新模式。

一、混合教学方式

(一)教学内容的混合

教学内容的混合一方面包括正式教材、参考资料和网络生成性资源的混合,另一方面包括传统印刷资源、多媒体资源和网络数字化资源的混合[1]。教学内容除了正式的传统印刷教材以及在原有课程基础上,以任课教师讲授为主自主录制的微课视频外,结合了在线教学的优势特点,在理论知识点的补充上,充分利用中国大学MOOC 资源,在该平台上进行筛选,选择适合的课程加以补充。在外延素材和案例等教学参考资料上,推选网络数字化资源进行补充,整合出一套适合本校本专业学生需求的“三大构成”体系教学内容。

(二)学习环境的混合

学习环境的混合包括各种线上和线下学习环境的混合。课程理论知识点是实现设计技能入门的重要支撑与基础,进行线上的学习,结合教学内容的混合,增加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渠道,取长补短[2]。教师在课后巩固拓展,发放各种拓展资源,教师根据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设置课后作业,进行线下实践,实现线上线下不同学习环境的相互补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

(三)技术手段的混合

技术手段的混合,主要包括各种不同功能的教学平台,以及多媒体技术、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课程教学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平台的优势,充分利用各平台工具进行录播和直播,以不同形式以及不同工具创建网络课程进行混合教学。

在“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中,主要应用的平台工具有超星学习通、腾讯QQ群、中国大学MOOC、微信群。首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好教学计划,课程的导学与思路贯穿以及部分理论知识点以主讲教师录播为主,教师可在家、教室或者录播室录制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课件,将课前录制好的课程视频及其他教学资料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平台,以供学生反复揣摩。在技术手段允许的条件下,课件的后期设计与制作可以加入一些提高学习兴趣的交互设计。例如在讲授平面构成中的构成形式这一章节中,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构成形式做成小图例加以展示,学生可在平台上互动交流,回答问题,寓教于乐,加深对小知识点的理解[3]。其次,为了模拟课堂面对面的教学效果,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在自主学习课件之后,可在课程重难点的解说、讨论交流、作业点评、答疑等环节中采用QQ群直播,以直播的方式增加其互动性,即可点对点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的慕课补充与拓展知识点。最后以微信群为辅助工具,与学生随时保持联系,主要用于日常事宜的实时通知和管理等。

(四)学习方式的混合

学习方式的混合,包括传统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独立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的混合.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中心,学生除了作为个体自主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非常高效。分别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大学习模块的中期汇报中,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组合,4—6位学生为一组,选派一名同学汇报学习成果。

二、在线翻转教学手段

(一)课前自学,异步学习

教师分别将制作好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等知识点教学资料以及辅助资源上传至云平台,设置学生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以及其他辅助资源,完成基础内容的学习,以便提前收集学情,实现异步学习,达到识记、理解和应用的教学目标。

(二)课中互动,同步学习

每周一次的直播教学中,教师将课前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小练习,通过直播精讲相关内容。学生可采用线上分组的形式,通过平台软件开展小组会议,小组派出一人操作分享,其他人观看并提出建议。遇到问题时组员则一起讨论,如遇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在微信群中向教师提问,教师进入小组会议实时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实时互动中的学生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疑问。教师亦可通过分析指导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以及在班级群里收集到的难点问题,对全班进行集体答疑。让师生实现实时同步教学,建立现场参与感,实现课堂教学的及时交互。

(三)课后深化拓展

教师应根据课中的知识点进行课后的拓展巩固,整合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案例设计与创作,系统地處理好知识构架问题和与设计课程有效链接的问题,杜绝课程训练与后期设计实践脱节现象。

三、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设计

对于系统的理论知识点,教师应在课前录制好视频并准备好文字图片资料,按照教学日历里的章节设置内容放入超星学习通平台中,每个章节都有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建议,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4]。教师应设置任务点供学生反复多次学习和回看理论知识。

以周为单位开发相应的任务单,让学生进行线下实践操作。教师可在QQ群布置作业,设置好提交的时间节点,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完成作品训练后拍照上传,教师可在线批阅修改。教师还可将优秀作业、测评数据结果在QQ群、微信群中推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效果。

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可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地深入到设计实践当中,各小组成员在线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能够实时互相讨论、相互协作,敢于提出问题,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单上的实践内容。实操时,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在线教学实施成效

在线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教学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学生即使错过了直播类授课,或者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回放进行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整合。课程自开展网络教学后,顺利完成了64学时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有效展现了教学大纲的广度与理论深度,引导学生形成以设计思维为基础、以服务社会以及专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社会使命感。将思政教育融入网络课程中,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涵养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将爱国情怀渗透于课程中创作的作品,树立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混合式在线教学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5]:学生到课率为100%,课程中参与度与认可度高;课程创作的学生作品中50%被评为优秀学生作品并在艺术设计学院的线上展厅展出。同时开展了网络教学经验分享交流会,学生评价高,学院领导、专家、教学督导、同仁等多级听评课专家也给予了三大构成课程教学较好的反馈和评价。

五、结语

混合与翻转,理论与实践多元融合,在整个课程的在线教学设计中,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方式,部分课堂翻转的教学手段,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从课前的准备到课后的教学指导,让老师和同学有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收获,教师积极探索出最高效的在线教学模式,做到了寓教于乐,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充分发挥了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秀君. 疫情之下,教育至上——标志设计课程在线教学实践探索[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8):1-3.

[2] 朱海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陕西教育,2020(07):50-51.

[3] 张蕾,王思秀. 疫情期间實践课程在线教学模式研究——以高校少数民族班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为例[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07):103-105.

[4] 华南师范大学. 《学会在线教学》系列公益直播课[EB/OL]. [2021-06-01]. https://moodle.scnu.edu.cn/course/view.php?id=10739&lang=en.

[5] 吕炜帅. 疫情防控时期线上教学现状与后疫情时代教学模式重构应用探讨——以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类专业为例[J].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21,42(02):49-57.

(荐稿人:胥璟,广州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翻转混合理论
混合运算大篷车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没有围墙”的幼儿教育
混合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