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21-09-10 11:54王晨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7期
关键词:自然主义卢梭道德教育

王晨

摘要:卢梭提出的以“自然主义”为基础的道德教育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其理论内容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对道德教育的目标和方式进行了重新定义,并提出了开展道德教育的六大主要原则。卢梭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学校道德教育中人本理念的树立、实践教育的开展和教师榜样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道德教育

卢梭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理论成果丰富,这些道德教育理论对当时的教育界产生了剧烈的震动和深远的影响,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教育界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自然主义是卢梭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他认为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不应当以过多的规约束缚孩子的发展,而应当顺应孩子的天性。“每个人的心智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它。”[1]卢梭提出的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意义深远,对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一、卢梭自然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

卢梭的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受到了“性善论”的影响,认为人的自然本性就是善良的,强调顺从自然、归于自然,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他在《爱弥儿》中指出:“我们的这种教育,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自然就是只合适于天性的习惯。”[1]由此可以看出,卢梭的自然教育便是顺从孩子的天性,遵从自然规律的“消极教育”。

(一)道德教育的目标:强调顺应自然,培养自然人

在《爱弥儿》第一卷的开头,卢梭就谈到了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对此,他提出了以培养“自然人”作为教育目的这一重要观点。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自然人,也是一种“抽象的人”。所谓“抽象的人”就是不具有固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的人。而在另一层面上,所谓抽象的人则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做人的本分的人。“只有一门科学必须教给孩子:这门学问就做人的天职。我的目的是:只要他处在社会生活的漩流中,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人的偏见拖进漩涡里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这就是卢梭的教育目的,也是社会中的自然人的涵义。

(二)道德教育的方式:强调回归自然,顺应天性发展

卢梭崇尚自然,主张“回归自然”,据此,他提出了自然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思想的根本思想,也是贯穿《爱弥儿》一書的主线。卢梭“自然教育”的核心,即教育必须要尊重和顺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顺应儿童天性,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正如卢梭所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1]为此,我们应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在卢梭看来,任何教育,只要它忽视了“儿童的天性”,忽视了人的道德发展,就永远不可能是成功的教育。

(三)道德教育的六大主要原则

第一,道德教育应当顺应儿童自然天性的发展。他认为“不了解自己的天性而任意蛮干的天使,比按照自己的天性平和安详生活的快乐的凡人还弱。”[1]儿童是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自会教给他所需的一切。只有顺应自然成长的儿童,才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第二,反对灌输,把思考的自由还给儿童。卢梭认为“只有根据自己意志而行事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1]要让儿童自己思考,让他们拥有判断的自由,这是他用于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

第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卢梭认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有序的自然过程,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处在同一年龄阶段的每个人也都有所差异,因此要认清每个孩子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

第四,注重实践,从做中学。卢梭认为道德是具体的,没有脱离实际的道德,他反对把道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向儿童灌输道德原则、成规戒律,于是主张让儿童参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他反复指出,“我要不厌其烦地一再说明这一点,要以行为而不是言辞去教育青年,他们从书本中学不到他们在经验中学到的那些东西。” [2]“他们也只有通过行动,才能知道有些东西与他们是不一样的;只有通过行动,他们才能获得远近的观念。”[1]

第五,重视榜样的作用。榜样的树立对于儿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模仿能力强,并且还不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好的榜样对儿童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卢梭在《爱弥儿》中强调:“记住,在你敢于承担起塑造一个人的任务之前,你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人。”[1]

第六,“自然后果法”。“自然后果法”是卢梭在道德教育的惩戒方面的创新,是指当孩子犯错时,不要打骂他,也不要立即指出,要让他自己来承受由他的不当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例如当他打破窗子时,不要立刻告诉他这是不对的,也不要对他使用语言和行为上的暴力,而是让他在被打破窗子的房间呆一晚,让他知道打破窗户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这种惩戒的方法对于儿童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卢梭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在道德教育上,卢梭要求摆脱道德规训的束缚,养成儿童符合天性的道德品质,这样使儿童能够免于成为道德的俘虏。他强调道德教育要培养社会中的自然人,获得善良的道德习惯,养成善良的道德感情,通过道德的实践来锤炼道德意志,形成道德判断,反对说教式的道德灌输,反对把儿童当作小大人。这些关于道德教育的主张不仅在当时对于教育摆脱封建道德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也给予现在的学校道德教育以重大的启示,使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以防止学校道德教育脱离学生的实际。

(一)注重以人为本,呵护学生的自然本性

卢梭的道德教育理论在形式上有力地批判了传统的牺牲儿童幸福,戕害儿童心灵的教育。他说:“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3]然而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儿童,搞“听话教育”,道德教育不入脑、不入心,迫使儿童从小就忍受成人之苦。这种缺乏仁慈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只能使儿童的人性在痛楚中被扭曲,而不能发展出任何的道德情感。卢梭主张尊重儿童的个性,“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并要求教师为人师表,用好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反对死啃书本,口头说教,强调“行动多于口训”。这种使人的自然本性受到呵护,使善良的情感得到自然发展的德育思想是值得今天的德育工作者反思和借鉴的。

(二)注重实践教育,将道德实践趋向生活化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道德教育要有一定的实践活动作为载体进行传播,只有通过一系列活动才能将理论意义上的道德教育广为流传,付诸现实生活。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是非观的必由之路。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是一种美德的传递,一种爱的接力。卢梭特别重视道德行為的实践,他强调说:“社会道德的实践给人们的心中带来了人类的爱。正是因为做了好事,人才变成了好人,我认为这一点是最确信无疑的。你要使你的学生做他所能理解的一切良好行为。”道德教育是一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它以人为主体、以实践为手段,以教育为导向,将道德教育生活化、实践化,从而实现个人道德教育有效性,更好地培养人的道德情感。

(三)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做好榜样示范

卢梭认为,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在儿童时期,孩子尚未具备对事物的判断力,且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会不加选取地模仿成人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卢梭恳请教师“要保持纯朴,谨言慎行”[1]。当前我国学校教师的素质整体较高,但部分地区、部分学校的教师在德行方面有待提高,教师个人德行的缺失,会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才会对学生品德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纵观卢梭的教育思想,无疑是教育史上一个伟大的进步,他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道德教育原则方面提出应当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实践,顺应儿童的天性,因材施教。任何理论都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宜,不能生搬硬套、削足适履。我们应当辩证对待卢梭的自然道德教育思想,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吸收与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开辟前人未曾开辟的教育渠道。如此,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进步,才能培养出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金生鋐.德性与教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3]M.舍勒.价值的颠覆[M].上海:三联书店,1997.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2

猜你喜欢
自然主义卢梭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人生的最高哲学
大师的弯腰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从《爱弥儿》中探寻卢梭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卢梭:鞭打我吧,我的女王
卢梭的绝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