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东凹陷后河断裂背斜构造成因探讨

2021-09-10 18:13张瑞雪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2021年6期

张瑞雪

摘要:后河地区是陆东凹陷油气最为富集的地区,周边发现了后河、广发、前河等多个油藏,由于地震资料处于新老资料拼接部位,资料品质较差,真正构造主体部位并未取得突破,对其背斜构造成因也未细致研究,为了弄清该断裂背斜的成因机制、构造演化,重点开展了后河断裂背斜构造成因分析。

关键词:后河;断裂背斜;构造成因;

前言

陆东凹陷面积1740平方公,资源量1.28×108t,累计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592×104t,探明率仅为12.4%。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07年至13年,先后在陆东凹陷采集了两块三维地震资料,并部署实施了9口探井,除交38块成功上报预测储量及库2井试油获高产外,未取得理想效果,那么,陆东的勘探方向在哪?从勘探发现来看,陆东中央构造带上报探明储量1137万吨,占整个陆东上报储量的71.4%,油气相对富集,而且,该地区位于交力格洼陷与三十方地洼陷之间,是油气最主要的指向区,因此,中央构造带应该成为陆东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带。现阶段,油田公司以寻找稀油、高凝油等优质油为主,那么从中央构造带前后河的油品对比来看,后河明显优于前河,油品相对较好。与辽河外围盆地开发效果较好的奈1块九下段油品相当,因此,本次重点研究中央构造带后河地区。

1 构造特征及成因探讨

1.1 构造特征

陆东凹陷为单断箕状凹陷,断裂多期次发育。边界断层控制凹陷整体沉降,控制沉积,持续活动的断层控制次级构造带,早期和晚期断层使构造复杂化。剖面组合主要有花状、Y状、地堑、地垒,平面上,呈北北东向展布。该凹陷经历了九佛堂组的快速沉降期、沙海组稳定沉降期以及阜新组的回返萎缩期,其沉降中心也由陡坡向缓坡逐渐迁移,到阜新末期,陡坡带地层抬伸遭受剥蚀,晚白垩沉降幅度大,地层沉积厚。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后河地区发育完整的断裂背斜。

1.2 断裂背斜成因探讨

对于后河断裂背斜的形因,本次研究认为有右旋走滑挤压和差异压实。

从区域构造来看,区内嫩江-红山八里罕断裂穿过陆东凹陷的中央构造带,前人做了大量研究,认为该断层经历了左旋走滑变形阶段,该断层将更古老的西拉木伦河断裂错断,其走滑时期为134-113Ma,相当于早白垩义县至九佛堂时期,

通过构造研究及剖面识别,中央构造带发育负花状构造,平面上表现为右阶斜列,该特征为走滑断层的标志。从构造发育史来看,后河断裂背斜九佛堂时期为负向构造,背斜形成于沙海时期,因此与嫩江-红山八里罕断裂的左旋走滑并无直接关系。但其左旋走滑结束后,两个受挤压的强应力区塑性地层恢复原状,产生一对反作用力,即右行力偶,右行力偶分解成两对分量,挤压分量产生褶皱,伸展分量产生正断层,使褶皱分块。

差异压实背斜是指沉积物的砂泥比在横向分布上相差悬殊而引起岩性差异压实作用在砂岩体上方形成的背斜。九佛堂组地层沉积时,河11块为沟谷,为主河道充填的位置,沉积大量砂岩,而向两侧泥质含量逐渐增加,因此在上覆地层重力作用下,岩性以细砂岩为主河11井区,抗压实作用较强,地层厚度变化相对较小,而两侧以油页岩、泥岩沉积为主的地区,抗压实作用弱,地层厚度变化较大,在长期上覆地层压力作用下,逐渐形成背斜形态。

2 沉积演化

2.1沉积体系

钻井揭示后河地区九佛堂组地层发育平行层理、楔状交错层理,粒度概率曲线多为两段式,而且以跳跃组分和悬浮组分为主,粒度偏细,具牵引流特征;测井曲线多表现为齿化箱型,具有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特征;从地震反射特征来看,沿物源方向,发育多期次的楔状前积、杂乱前积反射,而垂直物源方向,见丘状、透镜状地震反射特征,综合各类相标志,认为后河地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2.2 沉积演化

根据陆东凹陷的构造演化、古气候、古生物、地震轴终止关系、岩电组合特征等综合研究,将九佛堂组划分为一完整的三级层序,九佛堂组下段为低位体系域、九佛堂組上段为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低位时期,后河地区边界断层沉降幅度大,水体较深,早期以近岸水下扇沉积为主,扇体延伸距离较短;随着陡坡带砂体的堆积,水体变浅,大量物源的注入,扇体规模较大,砂体延伸较远,从河8、河13井的单井相分析,为扇三角洲沉积,且主河道位于河8、河13井处,砂体一直延伸至广发地区;到了低位末期,湖盆继续扩大,水体加深,整体表现出水进砂退的过程。

水进时期,位于河8与河11井之间发育一条断层,随着该断层的发育,河8块逐渐形成低凸,主河道到达河11块后沿着该断层下降盘地势较低的区域向北延伸,在该断层消失的部位继续向东延伸,虽然水进时期整体水体较深,但是陡坡带物源充足,携砂水体能量大,砂体依然延伸较远,规模较大。

高位时期,边界断层活动减弱,构造沉降幅度小,水体逐渐变浅,而且物源供给不充分,以油页岩沉积为主,扇体的展布受古地貌控制,其主河道位于河12、河11井附近,向前推进距离较短。

3 结论

1、发现并整体落实了后河断裂背斜构造,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一是受差异压实作用的影响,二是在右行走滑力偶作用下形成,挤压分量产生褶皱。

2、本区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扇体展布受古地貌及断层控制。储层砂岩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的均较低,物性普遍较差,多需压裂改造。

3、中央构造带油气成藏主要受构造控制,油气富集程度受沉积微相控制。

参考文献

[1]党犇,赵虹,向连格,等。靖安油田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J]。西北地质,2010,43(3):127-131

[2]张艺荣,龙慧。环江油田长6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化工应用,2012,31(10):66-71

[3]付晓燕。特低渗储层低渗成因及影响物性的因素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6:72-85

[4] 张龙海,周灿灿,刘国强,等。不同类型低孔低渗储集层的成因、物性差异及测井评价对策[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6):702-710

[5] 裴家学.波阻抗反演与AVO技术在陆西凹陷勘探中的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29(6):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