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新闻的适用空间探析

2021-09-10 07:22王文静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适用性中国化

摘要:建设性新闻是源于西方的新闻报道概念,近年来,我国对建设性新闻的研究日益增多,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力,但与此同时关于建设性新闻的批判性观点也相伴而生。本文基于建设性新闻的理念和实践,针对建设性新闻与新闻质的规定性的冲突问题,指出建设性新闻不是适用于所有新闻报道的方法,需对其进行适用性探讨。在具体的学术研究和新闻实践中,应培养对建设性新闻的适用性意识,对建设性新闻进行本土化变革,走中国特色新闻研究与实践道路。

关键词:建设性新闻;适用性;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6-0075-02

一、引言

建设性新闻是源自欧美国家的新闻报道实践和理念,主张新闻不仅要报道社会问题,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008年丹麦广播公司前新闻部执行主任乌尔里克·哈格普鲁在一篇新闻评论中首次使用了“建设性新闻”(Constructive Journalism)一词[1],提倡在报道社会苦难的同时,应该有一种方案的新闻来鼓励社会成员和平衡新闻报道的局面。因此,建设性新闻是基于西方的语境,在西方报道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新闻报道类型。建设性新闻自2015年传入中国之后,逐渐引起了专业人士和研究者的注意和探讨,尽管不乏质疑的声音,但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如今对建设性新闻的讨论已成为业界和学界比较流行的话题,与欧美的建设性新闻实践形成了并行发展之势,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媒体进行的探索形成了共振[2]。在建设性新闻越来越“热”的同时,更需从一种思辨性的視角探析建设性新闻的适用空间。

二、建设性新闻与新闻质的规定性

传统新闻报道要坚持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快捷。这些要求是新闻传播工作者经验和智慧的凝结,是新闻报道实践重要的理论支撑。而近年来有关建设性新闻的讨论都忽略了其与新闻报道原则之间的关系。如果把建设性新闻置于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下,就会发现这种新的报道理念和实践并没有完全体现传统新闻报道的要求,并且二者在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冲突。

按照唐绪军对建设性新闻概念的总结性描述,建设性新闻指的是媒体着眼于解决社会问题而进行的新闻报道,是传统媒体在公共传播时代重塑自身社会角色的一种新闻实践或新闻理念[3]。对于新闻的建设性与新闻报道要求的冲突,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探讨。

从理念层面来看,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指新闻报道的是客观事实,对客观事实的报道要采用客观叙述的方法;公正性即要求记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避免主观倾向性,给予新闻中的冲突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建设性新闻则强调新闻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实陈述,还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以建设性新闻的特征和要求来看,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要求都被忽视或置后,客观性难以体现,公正性也不可避免地被掩盖。

从实践层面来分析,传统新闻报道实践中,记者常常需要第一时间深入现场,组织采访、掌握一手资料、核实查验、及时发稿,在整个过程中记者要有意识地按照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完成新闻的采写与报道工作。建设性新闻以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中心,围绕方案进行报道,注重对问题的分析、对方案实施的步骤及结果的介绍和预测。基于此,记者需要深入了解问题的成因、发展过程及现状,通过分析问题,提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然而,记者如果深入事件,势必会成为事件发展进程的干扰因素,如此便无法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建设性新闻的适用空间辨析

(一)建设性新闻的适用类型

建设性新闻与新闻报道要求在某些方面存在冲突,因此它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类型新闻报道的理念和实践。新闻的类型多样,针对不同类型的新闻采用的报道方式有所不同,报道要求也会有所调整和变化。对于一些突发性事件、重大事件、时效性较强的硬新闻,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快捷的要求体现得较为明显。而对于一些故事性强、趣味性强的特稿和各类软新闻,报道要求则表现得更隐秘。建设性新闻并不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新闻,比如公布新的政策法规、报道体育赛事、告知某项会议的内容等的新闻,如果采用建设性新闻的形式来报道则较为不妥。但对一些以揭露社会问题、帮助社会治理、解决社会难题为目的报道,建设性新闻更契合其理念,更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建设性灾难新闻的再思考

对于建设性新闻在灾难性报道中的应用,应分阶段来考虑。在事件刚刚发生的时候,受众需要了解事件基本状况,此时的新闻报道需要对事件基本信息进行简明扼要、快速及时的报道。当受众了解到灾难的各项信息和严重程度以后,社会氛围和受众心理会发生变化,在此阶段,描述灾难发展状况的硬新闻报道和对灾难性事件的建设性新闻报道应同时进行,因为此阶段更要紧的是灾后重建和解决问题。例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刚刚暴发之时,各主流媒体的报道基本围绕疫情现状、医疗物资、感染源头、政策导向、防疫措施等方面。在加紧疫情防控期间,媒体除了更新疫情信息之外,为了回应社会关切、稳定公众情绪鼓舞抗疫信心,开始宣传疫情防控期间的一些感人事迹、物资捐赠等信息,提倡一些取得较好防疫效果地区的做法,同时注重对权威性、专业性预防措施等的建设性新闻报道。因此,建设性新闻在灾难性报道中的适用性是分阶段的,在灾难初期显然并不适合,在灾难治理过程中才能发挥出建设性新闻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建设性新闻的研究和实践要以其适用空间为前提,特稿、服务性新闻、调查性新闻和一些软新闻等较为适合建设性新闻的理念和实践。基于此,对建设性新闻的学术研究要契合中国社会背景,吸收西方建设性新闻的理念精髓,建构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4]。在具体实践中,要认识到新闻内容与建设性新闻之间的适用性,增强新闻实践的专业性和对新闻类型的判断力,平衡好新闻的建设性与质的规定性之间的关系。

四、建设性新闻的路径

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的兴盛、媒介化社会的到来,新闻传播景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产制的周期变短,新闻信息的流通空前迅捷,信息传播范围更广、覆盖受众更多,同时也给新闻业带来了更复杂的问题和更严峻的挑战。传播主体的泛化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生态,倒逼传统新闻业的变革和转向。建设性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理念和实践,为当前新闻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转向思路。此外,随着国家的进步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多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映射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坏消息就是好新闻”理念已不再适合当下新闻受众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建设性新闻源于西方,是在西方社会的传播语境下提出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对建设性新闻不能完全采纳和一味提倡,应根据中国的社会制度、新闻报道的政策法规对建设性新闻进行中国化变革。

(一)培养建设性新闻的适用性意识

建设性新闻的理念和实践有其独特性,适用空间有限。规范建设性新闻的实践,就要培养新闻人对建设性新闻的适用性意识。新闻记者作为新闻报道的直接实践人,是建设性新闻推广的直接力量,对建设性新闻的理解和应用要更清晰和明确。面对建设性新闻的流行之势,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报道类型应有及时明确的判断,不随波逐流。更重要的是,记者对新闻的紧急程度应有正确的判断,不能放着时效性强的新闻不报道而一味捕捉适用于建设性新闻报道的事件。建设性新闻源于西方,吸收了西方土壤的成长因子。因此,我们要用一种批判的、思辨的眼光和研究态度探討建设性新闻的适用性,避免对建设性新闻的研究和应用陷入中西不同语境的误区。

(二)坚持建设性新闻的本土化改造

西方产生建设性新闻新闻报道的生态与中国不同,建设性新闻在中国要进行本土化改造。中国建设性新闻的理念早已存在,一些服务类、教育类、民生类、调解类的新闻节目都有解决问题的倾向和性质,对社会治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今,对建设性新闻的讨论越来越多,建设性新闻看似是一种全新的形式,忽略了将其与本土化共通的新闻理念比较。建设性新闻进入中国以后,应根据中国社会及中国新闻事业的实际进行本土化改造。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人民为导向、以社会治理为出发点、以和谐社会为目标,融合我国新闻建设性的需要,走建设性新闻的中国化之路。

五、结语

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新闻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媒体的转型已不可避免。建设性新闻的提出和倡导,为新闻业的转型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建设性新闻的考察要结合中西新闻研究和应用的背景,进行理念和实践的本土化思考。在鼓励新闻具有建设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其适用空间的问题。当前,建设性新闻仍有很多方面有待考究,唯一可以明确的是,建设性新闻的研究要从中国新闻实践的路径出发,对其作出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解读。

参考文献:

[1] 徐敬宏,张如坤,张世文.建设性新闻的冷思考:中西语境、理论风险与实践误区[J].新闻大学,2020(06):12-22,122.

[2] 唐绪军.建设性新闻与新闻的建设性[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S1):9-14.

[3] 殷乐.并行与共振:建设性新闻的全球实践与中国探索[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S1):33-41.

[4] 许加彪,成倩.建设性新闻的产制语境、理论含蕴与学理旨归[J].中国编辑,2020(06):30-35.

作者简介:王文静(1996—),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适用性中国化
4种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试验
CLDAS土壤湿度产品适用性评估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结构化数据适用性研究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结构化数据适用性研究
某门头桁架YJK和Midas整体分析及简化设计法的适用性探讨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两个方法论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