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临清城市空间营造研究

2021-09-10 01:44何萧桐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6期
关键词:明清时期

何萧桐

摘要:依托京杭大运河与卫河交汇的区位交通优势,明清时期临清经济快速发展,有“天下第一码头”之称。本文选取明清时期临清城市为研究对象,以散布于地方志书中的文献资料和城市舆图为基础,以京杭大运河开通以后临清城市空间营建为主线,对明清时期临清城市空间营建进行分析。

关键词:明清时期;临清;城市空间营建

一、明清时期临清城市发展历史背景

临清的名字来源就是临近清河的意思,临清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城市选址都与河流有紧密的联系。但临清真正的大发展时期是在明清两朝。随着永乐迁都、漕运政策、海禁政策等一些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临清的政治军事地位在明清得到空前的提高,布置有国家运河钞关、漕运仓储、卫河船厂等诸多国家经济利益设施,这些设施具有明显的经济利益诉求,是国家对临清城市经济职能的主动赋予和强化。这些設施吸引运河沿岸的物资向临清聚集,形成良好的商业氛围,促进了临清城市发展。

二、明清时期临清城市发展三个阶段

1、大运河与城市发展初期

明代初期,与北方蒙元势力的战斗还没结束,洪武六年,朱元璋命徐达迁军于临清,并“立临清仓贮饷转运”,在临清建立军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解决军饷问题,可以运输江南物资的大运河的重要性重新凸显。自此,临清的发展迎来了转机,明政府为了督理漕运、保护闸口,在洪武二年,将临清县治由曹仁镇迁徙至会通河(元)南边的纸马巷但此时处于元末明初,国力较弱,同时因为运河的长期荒废,临清的漕运地位尚未显现,故临清虽然在此有县治,但无城墙的保护,也无任何礼制思想下的营建规划。

2、因循礼制思想的砖城空间形成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政治中心远离经济富庶的南方,临清在南北转输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永乐十三年大运河疏浚开通,漕粮悉由大运河运往京通二地,海陆运俱废,临清开始成为交通要道。随着临清漕运地位的上升,为了维护漕运畅通以及国家漕粮仓储的安全,作为一县治所所在,临清需要一座城池来保护官民的安全,同时也是以城池之牢固来据守国家的战略要冲,维护国家漕运系统的畅通。漕运乃明清国家之本。临清的政治职能既然以运河漕运中心为主,故临清的城池营建,往往由山东巡抚来主持修建,而非临清地方知州主持修建。他们在营建临清城市的时候,既要满足临清城市作为地方行政权威本身的庄重性,一定程度上受到礼制思想的影响;同时,还要从维护漕运、保障漕粮仓储安全等角度出发,对临清城市的选址、城市建设进行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政治意志在临清砖城的空间营建上都有明显的体现。

3、漕运和商业影响下的土城空间形成

明清时期普通府、州、县城市一般只有一座城池,作为行政体系和官民的保护之所。而明清时期临清城市不仅有砖城,同时还在嘉靖二十一年修筑土城,并且按面积计算,土城是砖城的五倍有余,这在明清时期可谓罕见。同时,土城的空间形态并非方正城池,而是因地制宜,将蓬勃发展的商业空间和两河交汇的重要漕运设施保护在内,整体形态呈现椭圆形状,打破了对北方城市都是方正城市形态的传统认知。商业空间的形成与砖城这样的行政城区不同。砖城内的主要道路走向是营建城池的时候就已经规划好的。而土城内商业空间则是依托商业贸易的便利,以运河为发展轴线,多依码头、城门为空间导向,自由多变,以商业街巷、街市等形式进行扩张。

三、明清时期临清“双城”的空间结构

与其他传统明清城市不同,临清砖城,也就是临清地方行政中心并不是临清城市发展的原点,明初临清县治位于今纸马巷,没有城墙保护,随着临清作为漕运中心的政治地位日渐提高,临清先后升级为临清州、临清直隶州,山东巡抚洪瑛主持修建了砖城。作为督查一省军政、水利等建设的官员,洪瑛的城市营建思路,首先着重在对于国家漕粮仓储的重视,砖城是沿着广积仓而建,仓储占了整个砖城建设面积的四分之一。其次,也体现了儒家礼制思想,城市平面大致呈方形形态,城墙每边各设置一座城门,内部主要道路与城门相连,道路系统则以方格网形为主等。但临清砖城是按照当时普通府县的规格建设,在容纳大大小小的官署衙门和官绅住宅区之外,已没有空间发展工商业。故,可以把砖城称为城市行政城区。

而土城,既有众多漕运设施和漕运机构,又是临清商业发展的精华之所在。二者皆依水利之便而建设,所以土城空间格局必然是追求实用的结构,临清土城大致成围合两水交汇的椭圆形。因为土城依靠商业而兴盛,可以把土城称为城市商业城区。

整体来看明清临清砖土二城,砖城周九里一百步,测绘面积约1.37平方公里,土城周二十里,测绘面积约7.8平方公里。虽然土城范围内还有大量的土地是农用、园林等用地,但总的建成区面积约有4.5平方公里,仍然远远超过砖城的建设面积。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临清作为运河漕运中心之一,其经济职能的重要性远超过其政治职能的重要性。正是运河的开通,才让临清城这个地方从原来的非传统政治中心地区发展成为江北重要商业城市。

临清也表现出与明清其他传统古代城市不一样的空间格局,传统古代城市主要以城池围合的行政空间为主,在城内的主要道路,以及城门外的关厢地带形成商业空间;而临清商业空间没有依附行政城池发展,而是依运河之便利,因漕运之重要,而单独发展成为以商业为主的土城,形成“府市并列”的“双城”空间格局。

四、明清时期临清“双城”的形成动力

临清双城空间格局的形成中,主要有三个动力因素推动临清双城空间格局的形成。一是国家漕运系统带来的动力因素。大运河的开通造就了两河交汇的区位交通优势,是临清城选址及发展的最重要条件。设置在临清的临清仓、临清钞关为临清的商业发展带来了商机,同时这些漕运设施因其本身的重要性,受到城市营建者的格外关注,砖城和土城的空间营建均受到漕运设施的重要影响。二是地方政治系统给砖城空间营建带来的动力因素。临清的政治地位逐步提升,对于代表国家权威的“城池”的需求也就越大,砖城的修建应运而生。同时,也正因为这样的政治目的,临清砖城的空间营建受到礼制思想的影响,呈现出与明代诸多政治城池相类似的特征。三是商业发展给土城空间营建带来的动力因素。经济发展是明清时期临清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商业空间以运河为轴,发展出沿河而列的五个商业区,随运河地势的走向呈现出因地制宜的空间布局特点。

五、总结

总体来看,明清时期临清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位于大运河与卫河两河交汇的区位交通优势,一系列国家漕运设施因此设立于此,成为临清城市选址和发展的最重要条件。在临清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营建主要受到两种营建思想的影响。砖城作为国家权威代表,主要受到礼制思想的影响,自上而下的先规划、后落实建设;土城则因地理因素,按照因地制宜的实用思想,随着商业空间的拓展自下而上的建设形成商业城区。

参考文献:

[1](民国)徐子尚等修.《临清县志》,民国二十三年(1934 年),影印刻本。

[2]许檀:《明清时期的临清商业》[J],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 年第 2 期。

猜你喜欢
明清时期
扬州明清人文聚落分布概况
明清室内陈设艺术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明清时期徽州民居建筑风格研究
论明清时期广西少数民族户口的调查统计与入籍问题
浅析明清时期处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缓慢的原因
从两方高阳碑志拓片看明清两代的学规禁例
明清之际外销瓷的西洋化及其历史内涵
明清时期徽州书院的资金来源
山海关区文物管理所藏铜造像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