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思政课程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探究

2021-09-10 07:22苏新星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立德树人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思政课程的“八个统一”,其中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是“八个统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确存在价值性和知识性割裂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无法实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目标定位。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内在逻辑,提出制定科学的思政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解决高职思政课程“教什么”的问题等统一路径,为高职思政课教学实现价值性和知识的统一提供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职思政课;价值性与知识性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6-00-02

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内在逻辑

价值性是高职思政课程的核心诉求。就思政课本身来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课程定位决定了价值性是其核心诉求。高职思政课要紧紧围绕教育的根本任务,着力于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塑造,使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思政课程价值目标的达成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

知识性是高职思政课程的基本属性。思政理论课属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门课,有着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组织架构,具有的一个基本属性就是知识性。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系统教程,涵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济学、哲学以及职业素养、就业创业等方面的知识,形成了系统化、多层次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为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开展辩证思考、培养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诉求提供知识和理论支撑[1]。

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是高职思政课程的内在要求,是指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价值引导,两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一方面,高职思政课主要的授课对象是未成年人或者刚刚成年的人,其对知识的渴求度高、学习和接受能力快,但是他们的价值观并没有完全形成,很容易受不良思想的侵蚀。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更加要求思政课的价值性与知识性统一,不能只进行知识传授而忽略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也不能只关注价值观的养成教育而轻视知识的学习,如若这样学生没有办法掌握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没有办法了解国家、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模式,从而不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

二、高职思政课程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一)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要求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

高职思想政治课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高职思政课的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哲学入手[1],再到职业素养培养、职业人格完善。它系统地教会学生如何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职业,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道德与人格的塑造。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这使得学生不仅仅能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思想和价值观也会得到极大影响[1],这个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

(二)改变高职思政课德智融合不理想的现状要求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

在职业学校中,因为很多课程具有就业导向,所以有的时候思政课成了职业知识教学的课,“有用”成为有些职思政课教师追逐的目标。这种只重视“智”而忽视“德”的现象是一种典型的功利主义倾向,使高职思政课只具备“形”而不具备“神”。同时,关于思政课还有另外一种错误思潮,认为其只是德育教育的课,不需要学习知识,只需要进行政治灌输。尤其是在职业学校,这种错误思潮显得更有“市场”。在职业学校,一般来讲思政课不参加学校统一的期中、期末考试,是随堂开卷考试,部分学生也据此认为思政课不重要,忽视其课程的知识属性。也有部分教师在课上习惯于德育的灌输,讲很多大道理,这就使得思政课的德育教育没有着力点而显得苍白、空洞。

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是改变当前高职思政课德智不融合现状的“一剂良药”,以“知识性”为载体,以“价值性”为目标诉求,将价值性与知识性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以智育德,以德润智。

(三)促进学生形成具备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素养要求价值性和知識性的统一

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以知识为载体突出价值观的教育,将价值观教育蕴含在知识教学中,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主动去探索学习的奥秘,激发学习热情,把学习当成人生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1]。学生的成长成才不只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还是健全人格、塑造品德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在注重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使其实现全面发展,形成具备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素养,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三、高职思政课程价值性与知识性统一的路径

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是思政课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要做的是多管齐下,实现两者的有效统一。

(一)制定科学的思政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现行的思政课评价体系不能适应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的要求。首先,思政实践课程评价具体目标不够明确。这就导致在实际课程考评中,缺乏指向性目标,考核重点不够清楚,考核结果缺乏实际的参考价值。其次,评价体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不足。考核方式和内容单一化,没有行之有效的文件和规范做指导。再次,缺乏有效的考评方法。考评结果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思政课价值性和知识性融合的情况。

制定科学有效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的必然要求。首先,明确考核内容。将高职思政课的考核内容具体化、明确化,将立德树人达成度做为思政课考核的终极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前提下,建立考核方案,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考核评价评估工作。其次,注重教学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对于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评价要体现职业和行业特色,增加劳动教育、纪律教育、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行业调研、社会调查、志愿活动等方面的内容,要注重对学生实践参与意识、具体表现、团队意识以及探究创新能力等进行相对应的考核,从而促进整体的课程评价实现科学性和公正性①。再次,创新考评方法。在构建高职思政课教学考评体系时,要创新考核方式,除了学校表现考核,还可以增加一项社会实践考评,将学生在校外的志愿服务、义务劳动、拾金不昧等行为统一列入考核加分项。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自评,以学期为单位,让学生对自己一个学期以来的学校表现和社会表现加以梳理、归纳。

(二)解决高職思政课程“教什么”的问题

高职思政课主要传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高职学生特点,教材内容大多是基础性知识,需要拓展和深化,否则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更无法实现其价值性目标。解决思政课“教什么”的问题,思政课教师是关键。

思政课教师要能真正理解和提炼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解决。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要多读原著、悟原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提升学术素养、开拓视野。同时还要加强科研力度,掌握最新学科发展理论并加以研究,将研究成果加以提炼,融入教学实践中,将学科的重点知识串起来形成科学的知识链条并且有效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立足职业和专业,增加传授知识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快乐、塑造信仰。

(三)解决高职思政课程“怎么教”的问题

思政课的价值性与空洞的价值说教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价值说教之所以要否定,是因为“空洞”。思政课要“以理服人,解决思政课程“怎么教”的问题永远都要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摆事实”的过程就是知识学习的过程,高职思政课要大量运用案例开展教学,可以“一课多案”,也可以“一案到底”。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采用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案例的内在动力,增强课程的启迪性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炼知识。

“讲道理”的过程就是价值影响的过程。在大量事实的支撑下,将道理理直气壮地讲出来。思政课教师的“讲”是必须的,学生通过探究之后的“讲”更加值得被鼓励。在“讲道理”的过程中要求思政课教师有真实的情感投入,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真听、真信,学生才能将“道理”内化于心。教师还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精美课件、经典文艺作品、学生制作视频等方式,吸引学生眼球,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增强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思政课真正发挥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赖矿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3):51-52.

(责任编辑:张咏梅)

收稿日期:2021-02-18 修改日期:2021-04-06

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思政专项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课程德育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2018SJSZ792)

作者简介:苏新星(1987—),男,山东曲阜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高职思政课立德树人
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思政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讨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