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培养学生“提问题意识”初探

2021-09-10 07:22王君君
启迪·中 2021年2期
关键词:提出问题

内容概要:现在的中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题,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甚至觉得没有问题可提,长此下去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这与新课标是背道而驰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通过树立“提问题”的意识,来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在提问题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一个环节。

[关键词]:提出问题 创设气氛 创设时空

传统的教学培养的都是求同思维和习惯思维,极易造成思维途径狭窄、呆板,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人就此谈谈怎样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作为新教材实施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一、明确“提问题”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作为知识教学的纽带,把知识的认知掌握过程当作问题解决过程。也就是说,要把学习看作是独立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中,我用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话启发他们,让学生从爱因斯坦的话中体悟到:是否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的主要依据之一。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就有了勇于提问题的欲望;如果能够进一步指导学生结合自己探索学习的实际,使他们能够逐渐体验到,提出问题确实是中学阶段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首要环节,他们就会逐步形成提问题意识。

二、创设民主气围,使学生敢问,激起问的勇气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要让学生大胆提问,改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造民主,使学生心理安全、自由的学习氛围是非常必要。

例如:问题情景:设A、B两地相距360千米,快车在A地,速度每小时72千米,慢车在B地,速度每小时48千米,试就此添加条件,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列出方程。

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1)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几时相遇?

(2)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离A地有多远?离B地多远?

(3)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后慢车再用几小时到达A地?

学生通过充分发言、提问及群体的交流,结合具体的生活经验以及教师的适当引导。在和谐、民主的课堂上,学生们是那么投入。

三、贯彻教学的“无错原则”和“试错原则”

贯彻教学的“无错原则”,就是要认识到学生是成长过程中的尚不成熟的个体,要从正面引导学生提问和质疑问难。另一方面正如波普尔宣称:“避免错误是一个可怜的愿望”,“我们可以从错误中学习”。

例如:新教析§5.2解方程:的教学

教师:请一个同学板演。

学生1:通过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最后解得:。

学生2:(其中一个学生大胆地说)老师我有比这更好的解法,不过答案不一样。

教师:(让这位学生板演)

学生2:两边同乘以10得:,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得:,即。

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没有批评,而及时表扬该学生很会动脑筋,根据等式的性质2把分母去掉,计算方便,但这两种解法答案不同,肯定有一个错误,同学们不妨试一下,提出造成错误原因的问题。

学生3:提出造成错误原因的问题是去括号时,-2与括号里第二项相乘没有变号。

学生4:提出造成错误原因的问题是两边相乘10时,2这项没有乘。

通过同学们合作、交流,不断试探,掌握了去分母的意义。从而得到解此类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四、鼓励争论,注重延迟判断

为了让学生敢问,特别是当学生有不同的问题引起争议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当裁判,不要对学生所提的问题加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要让学生相互争论,相互交流,相互启迪,相互激励,让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诱发更多的想法。

例如,新教材§5.7作业本的探索与思考题

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小明和小刚骑车同时从相距500米的A、B两地出发,小明每分行200米,小刚每分行300米,问多少时间后,两人相距5千米?

让学生进行思考。

一个学生大胆提出解此题方法,并画示意图进行分析:

(设经过分钟两人相距5千米)

然后列出方程得到过9分钟两人相距5千米的结果。

教师不作任何判断,提出此题解法是否正确、完整,怎样解才能正确、完整,作为继续思考的导火索。

学生纷纷开动脑筋,提出各自的问题,互相讨论、交流。

甲学生提出前面同學只解背向而行的问题,还有相向而行的问题。

乙学生提出上面的解法还不完整,还有同向而行时小明在前和小明在后的两个问题。从而把整个问题完整地解答。

简言之,教师要注重延迟判断,创设时空,让学生争论和交流,提出更多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引导自主质疑,对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价值,这也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一切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学问题随时随地存在,只要养成观察思考,善于创新求异,就能最佳发现新问题、新结论,形成新的创造。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月刊》2003.5

2、七年级数学《大课堂》源流主编

3、北师大版(七年级教科书)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兴中学 王君君

猜你喜欢
提出问题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素描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数学‘问题解决’有效性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数学问题意识探究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提出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