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产业园设计与规划研究

2021-09-10 04:27王长洪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5期
关键词:智能化影响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持续加大改革开发力度,社会经济结构也也开始进行转型升级,通过建立完善的区域经济产业园区,来整体推动产业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各个城市也开始加大产业园区的建设,以此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在高端制造行业,企业与政府通过合作建设产业园,也是确保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型制造强国的重要保障,利用科学合理的战略部署,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促进当地的快速发展。因此本文通过高端制造产业园的积极影响作为切入口,阐述合理的规划设计对于产业园的积极影响,为其他产业园区的建设规划提供理论基础,更好的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促进经济水平的健康增长。

关键词:高端制造产业园;设计与规划;研究;智能化;影响

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主体还是以工业为主,但随着工业红利的逐渐消散,必须加快转型力度,对于工业也要朝着高端、先进、科技等方向发展。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产业载体的打造开始从承载企业的“招商思维”,逐步转向了承载创新人才的“引智思维”。正是创新人才通过创新行为推动技术革新、企业进步、产业升级,所以未来的竞争一定是创新人才和创新模式的竞争。而在全国经营性物业空置率居高不下的市场环境下,最不缺的是面积,而最缺的则是创新人才和代表未来的高新技术产业。适应未来的产业载体一定是围绕“人”和“产业”行为需求来打造的作为工业经济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制造业也必须迎合时代的需求,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向着高端制造领域转型,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当前时期,为了促进制造业加快朝着高端制造业的转型速度,提升经济水平高质量的发展,各个地区都依据着自身的地理优势,通过对于资源合理统筹规划,重点建设高端制造業产业园区,这是迎合当前时期经济发展的需求的[1]。本文通过借鉴Z高端制造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对于产业园区内的使用功能规划、交通系统设计及建筑设计部分进行阐述,从而促进高端制造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一、高端制造产业园区设计与规划的行径

在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下,高端制造产业园区的设计与规划,需要贴合实际生产需求,对于园区的开发升级的扩建改建加大注重力度,利用高端产业聚集措施,提升园区产业品牌的影响力,进而实现高端制造产业园设计与规划的核心目的要求。在各个地区对于高端制造产业园区的建造时,必须秉持着“高质量”发展理念,在高端产业聚集群体中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因此 在具体设计规划中应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基础设施健全保障产业园区升级增量

在对于高端制造产业园区的设计规划中,要加大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有效的促进产业园区的升级、增量。因此在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的构建,要在前期进行合理的整体设计与规划,对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要建造于高端产业向符合的配套设施,将高端新型制造产业作为园区吸引企业的名片[2]。另外,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愈发普及,在园区的整体规划中也要融入智能制造等高科技领域,并围绕这些高科技领域构建完善的设施体系,利用高端制造业群体化发展,进而搭建一条由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投放的一体化产业发展体系[3]。由此可见,对于高端制造产业园区的设计与规划需要依据着长远发展理念,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必须与高端制造产业的发展需求高度匹配,用配套的设施资源,满足高端制造产业技术的引进与产品研发的需求。

(二)建设高端产业群体,扩大区域影响力

在对于我国高端制造产业园区进行规划设计和建造时,必须要加强对于制造园区内部的产业集群建设重视和力度,从而提升制造园区在规划中的地位和区域影响力,确保制造园区的整体健康与发展。利用制造业技术资源整合、园区开发与建设导入等方式手段,促进制造业高端园区建设和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园区规划建设。同时对于这个新兴产业园区进行规划设计,要秉持这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空间统筹部署、基础设施配套等各个方面,建造一个符合现代化生产的新兴技术园。由此可见,针对于中国最高端制造业和市场消费者群体理念的新能源园区进行了设计规划,是符合时代的要求,可以有效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园区影响力,推动园区的高速发展。

(三)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树立高端品牌形象

绿色发展理念是当前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端制造产业园区设计规划的核心理念。通过“绿色+”的理念进行合理规划,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强化产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联,通过合理的布局规划建设,树立绿色高端品牌形象。目前,高端制造产业园区的规划,必须要坚持地毯环保意识,通过吸引高端、低碳制造企业,提升园区设计规划的新高度[4]。值得注意的是,要加强对于园区环境的重视力度,通过建立环境污染监管体系,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强化对于生态破坏的合理控制。

(四)打造智能产业智慧云服务,带动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

云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公共信息、服务提供者和第三方开发者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借助强大的云服务平台,积极打造跨行业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从基本构架服务,到数据存储服务、云计算操作平台服务、应用服务等进一步发展壮大云计算产业。同时,在园区的安全智慧出行方面,利用传感和车联网技术搭建联系整个移动终端的信息网络,通过区域交通控制中心及时发布实时道路交通信息,协调道路交通状况,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协调不同层面乘车需求,确保整个交通系统高效运营,进而打造高效智能化的园区。

二、案例分析

基于Z市高端制造产业园区的建造,对其进行设计分析。

(一)园区定位的设计核心

Z市高端产业园区依托于地理优势,大力建设集物流仓储、高端制造产业加工一体的产业园区,有效的推动了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在现有的条件基础上,通过模块功能的合理组合、交通布局优化,对于空间的使用功能提供有力支持。园区从传统以生产制造研发产品为主转化为需求和市场引导的新供给模式。并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促进城市的功能复合,发展成为具有孵化功能、服务功能,融资功能、投资功能、财务顾问功能、投资银行功能、资本运作功能的科技企业聚集平台和上下游企业的对接平台,完成预期自身在产业上的升级转型。园区设计核心聚焦分析地块科创产业聚合的特色,综合考虑其与城市周边地块产业的共生关系,围绕产业生态和创新空间、针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提出完备而具有创新性的城市空间策略。

(二)产业园区功能布局设计

在Z市高端制造产业园区的设计时,对于每个区域都进行了合理的定位,为产业园区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在方案中围绕项目核心信息安全产业搭建完整的产业生态,与周边的中原科技城、龙子湖人才中心和白沙科学谷,形成从“人才输出-知识转化-金融支撑-项目落地”完整的“产业生长闭环”;以“产业到企业、从企业到行为、从行为到功能、从功能到空间”严谨设计逻辑,为项目规划出富有生命力的生长路径,同时项目设计从实际使用角度考虑,整个园区的功能区域划分,充分了发挥出各个区域的资源特点,以“高端制造”为核心理念,促进一体化发展的经济模式。

园区南侧紧邻着交通省道,建立了仓储物流中心,为高端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流支持。在西侧紧邻着区域资源优势,建造高精密仪器生产区。别看硅谷现在是创新区的一哥,但在早期也曾面临创新难以持续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各界之间的知识及人才不流通,直到硅谷第一次打破大学与产业相互隔绝的状态,形成紧密的产学研结合,才很好地解决了高科技产业创新源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园区的东侧,由于靠近市中心,因此对于此块区域的建造以产学服务业为主体,为整个园区一体化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建筑设计

在对于高端制造产业园区设计规划中,对于建筑的设计是重要内容。为了保障园区标准化的同意,提升园区区块链接度,Z市的高端制造产业园区更加注重建筑的整体设计,注重建筑施工的高标准。同时注重与场地周边条件的互动,既利用城市周边条件优势,也成为城市形象和空间的亮点。不同功能的建筑不是简单意义的叠加和复合,而是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的内在特点得到和谐的共生与共存。在内部空间的设计上希望创造出独特而愉悦的内部空间,空间和人员动线是有机联系的,而这样的空间将为研发提供良好的场所优势和未来的运营效益。各功能的流线将得到仔细的考虑,通过典雅的空间及优美的环境相衔接,使整个设计的整体品质得到提升。此外在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相關规定的前提下,“以人为本”,注重用地分配、防火安全、环境保护、节约能耗、抗震设防等重要原则。对于园区中的景观设计,也是依据着高端绿色制造产业的发展需求来设计并建造的。其次,在对于园区内区域功能规划上,强调服务保障的重要性,尤其是链接各个区域的低于,加大对于超市、颤音和宿舍的规划设计,完善建筑结构,提升整体的设计与规划质量。

总结:

依据本文所述,高端制造产业园的建造时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对于园区的设计规划中,要始终贯彻落实绿色经济发展理念,利用园区区域资源统筹规划手段,打造一体化产业经济示范地,通过加强产业园区整体功能布局规划,运用更为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保障高端制造产业园区的持续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馨月. 产城融合模式下新型产业园社区化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

[2]李睿智,赵康泽,顾大治.“三生融合”视角下的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探究——以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为例[J].城市建筑,2019,16(26):66-71.

[3]段瀚. 关中县域工业集中区产城融合发展路径及规划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4]张建军,高鹤鹏,李晓宇,盛晓雪,刘福星. 面向工业4.0的产业园区发展转型与规划响应——以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总体规划为例[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6:456-469.

作者简介:王长洪,1985年12月出生,男,籍贯:浙江杭州,汉族,学历:本科,毕业于嘉兴学院;现有职称:初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猜你喜欢
智能化影响研究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