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精神渗透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2021-09-10 07:49许玉萍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道德与法治渗透

许玉萍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促使其提高人文素养,实现综合发展。在初中,本学科教学内人文精神的渗透,需要教师基于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结合学生需求,并对学生充分尊重,掌握人文精神的学科渗透意义,尝试科学的渗透教学策略,让渗透教学的效果得以保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人文精神;渗透

引言:人文精神需要以人为本,促使人的价值得到尊重。在学科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有利于学生内在世界的塑造,使其人格逐步健全。在学生学习时,不能只对教材理论一味学习,而需要整合各类知识,将其合理运用,以提高个人的人文精神及文化素养。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人文精神的渗透意义,基于学生及教学状况,对渗透教学的具体策略合理制定。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意义

(一)发展学生正确价值观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可以促使学生在日常的行为活动中,对个人行为更好地规范及约束,形成正确健康的个人价值观[1]。在初中,更多学生心智还没有成熟,人文精神教育的开展,可以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准,提高法治意识,使其对社会道德及法律规定进行遵守,促进其身心的均衡发展。

(二)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道德存在一定的联系[2]。道德是对人类行为进行规范的通用标准,要求人应该向善向真,对假恶丑及时远离。人文精神的培养,等于要求学生可以关心及爱护他人,促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个人观念。在初中,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视学生主体的体现,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影响下,潜移默化般被人文精神所影响,实现人文素养的培养,逐步懂得对他人的尊重关爱及理解,在保护个人权利的同时,也能对他人权益充分尊重。

(三)满足社会人才新需求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竞争及人才竞争十分严重,而人才培养需要教育事业的充分支持。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使其提高自学意识及能力,主动完成学科学习,并使其在走入社会后,变成社会需要的综合人才、高素质人才。在学科教学中所渗透的人文精神,可以促使学生健全人格,使其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树立自信和信心,提高坚持理想的个人决心,对个人目标更为努力的追求。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

(一)落实因材施教式评价观

在学科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要求教师重视评价的因材施教性[3]。教师应该坚持不搞“唯成绩论”及“一刀切”的科学评价理念,对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将素质教育有效实施。

以“法律保障生活”为例,在本节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意义,学会以法律保护自己,并培养其遵纪守法的重要意识。而在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掌握自身生活及法律间的关系,使其培养法治意识,属于教学的一个重点。部分学生甚至认为,法律和自己生活的距离较远,无需进行细致学习。为改变此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存在的个性化差异提高重视,对学生的状况充分尊重,组织学生在课堂内,针对“法律隐藏在哪些生活现象中?”、“会影响青少年生活的法律有哪些?”等问题进行讨论,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及教材。在辩论讨论的影响下,学生可以了解生活及法律的相关性,了解法律对生活的保障。而教师需要点评学生观念表现,再对正确结论评价及总结,提高学生对结论的实际接受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二)对教材人文观念的挖掘

在学科教学中,对教材内人文观念的挖掘,要求教师不能对教材内容简单使用,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确保教材提高人文色彩,促使学生掌握教材内体现的人文观念。而在道德与法治教材内,体现了非常明显的人文色彩,教师应该结合实际,对教学设计科学进行,让教材蕴含的人文观念充分体现在学生面前。

以“敬畏生命”为例,在教学中,更多教师习惯理论灌输教学,但最终的教学效果往往不佳。为改变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举例方式,促使学生理解对生命敬畏的意义。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内容,以“为什么清明祭祖十分重要?”提问学生,再展示给学生如“某网友批判吐槽清明祭祖”图片,鼓励学生评价网友行为。此时,更多学生只能简单判断网友行为的对错,但不会进一步组织语言。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学习教材知识,使其在参照教材后,能组织有理有据的评价语言。这一变化表明,教材内容会和人文观念存在密切结合,因此,教师在后续教学中,也要基于教学需求尝试此类授课方式。

(三)確保教育观以学生为主

在学科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存在问题,灌输教学的问题较为明显,会将学生视为接收知识的“机器”,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思想,让教学细心度不够,对学生不能有效关怀,让更多学生未能体会到尊重,打击其学习主动性。由此可见,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生本理念的应用,对学生自主探究等能力进行培养。

以“网上交友新时空”为例,在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网络交由的主要特点,并学会对互联网合理使用,进行正确积极的网络交友活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惯于对学生灌输理论,为改变此模式,让人文精神得以渗透,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的客观性,不能对网络社交一味否定,为学生呈现网络社交会存在的利弊。而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对学生意见充分尊重,鼓励他们基于教材,尝试自由发言。而在初中,更多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网络交友的防范意识,教师可以重视引导,带领学生在现实及网络的差异角度下,了解教材相关知识,确保教学获得更佳效果。在此类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也是人文精神渗透的表现,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结束语:在学科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可以为学生提供综合能力发展的优秀舞台,提高学科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科教育的优化发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人文精神的渗透,应该由教师从评价观改变、人文观念挖掘、教学观转变等方面做起,促使学生发展人文观念,满足新时代下的社会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卢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探讨[J].山西青年,2020,000(007):162.

[2]陈玉兵.让人文精神在思想品德课堂上闪光[J].山西教育:教学版,2019(6):58-59.

[3]任爱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00(047):P.1-1.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 256656)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道德与法治渗透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