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产党宣言》译本看社会变迁

2021-09-10 07:22杨悦艺
今古文创 2021年13期
关键词:陈望道社会变迁译本

【摘要】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经典著作,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陈望道先生因为第一个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而名垂青史。回顾《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版本的诞生历程,梳理首版本的历史性贡献,并以恩格斯校对的英文版为源文本,以翻译的视角观察当时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陈望道;译本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3-0125-02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正式发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1920年8月,陈望道译著的《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秘密出版并迅速向全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理论指导,从此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道路。

被周恩来总理誉为“马列老祖宗在我们中国的第一本经典著作”的《宣言》,为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并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多年来对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宣言》多角度多维度的研究也从未停止。2020年是《宣言》中文版诞生100周年,对《宣言》进行译本研究,对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意义重大。

一、《宣言》中文全译本首版的诞生

《宣言》诞生的时间,中国正处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之时,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自由,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特征。上世纪20年代,中华民族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危险时刻,贫穷落后的中国被军阀割据、列强瓜分,社会思潮暗流涌动,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千千万万的中国先进分子,在苦苦寻找救国、强国之路。共产主义成为黑暗世界的一缕明光,迫切需要有人把《宣言》等经典著作完整地介绍到中国来,这一惊天动地的大事落到了陈望道肩上,同时也是陈望道艰难求索、理性抉择的结果。

五四运动爆发后,从1915—1919年在日本留学的陈望道怀揣救国报国之志回国,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当语文教员,倡导新道德、新文学、白话文。陈望道参与创立了一批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他先后参编或主编了《浙江新潮》《新青年》《觉悟》《劳动界》等革命刊物,参加《共产党》月刊的创刊,大力宣传、扩大马克思主义;他参与创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共产主义小组)、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外国语学社等组织(干部学校),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他积极参与筹建上海机器工会、印刷工会、纺织工会及邮电工会等中国第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组织,开办职工夜校和平民女学,提高工人觉悟,领导工人运动[1]。

1920年2月,陈望道接到翻译《宣言》的任务,他欣然接受,并义无反顾地担起了译著《宣言》的历史重任。这年3、4月间,依据《宣言》的英译本、日译本,他开始殚精竭虑地翻译这部红色经典[2]。

因发动新文化运动而遭到反动政府迫害的陈望道,在当时极端凶险的政治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全文翻译《宣言》。他排除重重困难,为防备敌人搜查,陈望道整日躲在家乡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破陋柴房里,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工作。这期间,由于废寝忘食、倾情投入,陈望道吃粽子时“蘸着墨汁当红糖吃”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3]。自习近平总书记讲过陈望道的感人事迹后,“真理味道比糖甜”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

中文全译本首版经过了艰难的出版过程,当时面临一无经费,二无出版社(印刷所)的窘境。后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资助下,经李汉俊和陈独秀校阅后的译稿于1920年8月秘密出版,《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就此诞生。全译本首版封面标题被错印成“共党产宣言”,而恰恰是这个印刷错误,成为后人鉴定中文全译本第一版的依据。全译本一经问世,立刻引起轰动,广大进步人士竞相购买,初版、再版印刷 2000余册,很快售罄。到1926年,《宣言》已印刷 17 次,累计数十万册,其翻译水平之高、传播影响之广可见一斑[2]。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动后,《宣言》被列为676种“非法禁书”榜首。为避开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搜捕,该译本的书名、翻译者和出版社的名字曾多次更换。在先辈们经历了鲜血与生命的生死“护书”考验后,《宣言》中译本今天得以呈现在后人的面前。

陈望道是第一位全文翻译《宣言》的中国人,被誉为 “千秋巨笔,一代宗师”。他翻译的《宣言》,也是我国正式出版的汉译版最早版本,到目前为止,这一版本的《宣言》一共只找到11册,被称为“红色中华第一书”[4]。在陈望道完成了《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后,到1949年,先后出现5个版本。1948 年《宣言》诞生100周年的时候,苏联曾经专门用中文印制了一个版本[5]。《宣言》问世以来,已经用200多种语言,出版了1000多个版本,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政治著作[6]。《宣言》在中国经历了30余次翻译,主要有两种翻译形式,一种是译介 (摘译、译述、缩译) ,一种是全译。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编译局又多次组织翻译并出版现在通行的译本。

二、《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历史性贡献

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前的中国还不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基本条件,国人對《宣言》的了解只是初步的、零星的,这个时期,主要是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无政府主义者译介《宣言》。意识形态、政治理念不同,译介者的翻译目的也各不相同,在翻译内容选择上也不同。

一般认为,1899 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刊发译文,首次介绍了马克思、社会主义及《宣言》[5]。这些传教士,并不是要主动地译介《宣言》到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不是其目的。他们只不过是在传教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各种社会主义学说之一顺便进行了零星的译介,目的是为了迎合、支持当时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及其改良派。

资产阶级改良派以社会进化论为理论基础,对《宣言》的介绍过于笼统、不成系统,并且有很多曲解的地方,对于《宣言》中对无产阶级革命采用了温和的言辞表述,无法反映出《宣言》中的革命性。他们并不真正理解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只不过是在其“更研哲理牖新知”旗號下所引进的西方不同政治学说之一。他们对《宣言》的译介显然不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他们只是希望迫使清政府改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实现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就《宣言》的早期译介做了大量工作,对唤起国人的革命意识有积极的作用,但也不乏歪曲、曲解和主观臆测,因为他们并不真正赞成无产阶级革命,主要是为让资产阶级更好地领导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兴起后,在中国掀起了译介《宣言》的热潮,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译介主体,一直到1949年,主要阅读对象是中共党员。一些进步报刊开始介绍《宣言》,《宣言》开始在我国得到较为广泛的宣传和介绍,但只是翻译部分章节或某些片段,不够全面,还没有完整的中译本《宣言》问世。因此陈望道的完整译本为中国共产党早期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历史价值和在革命斗争中的鼓舞作用是无人能比的。

三、《宣言》中文全译本的语言特色

(一)词语的发展反映了社会变迁。百年前的语言习惯与现在的有很大不同。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词汇的翻译有变迁,比如“bourgeoisie”一词,在陈望道译本中被翻译为“有产阶级”,现在一般译为“资产阶级”。在对一些哲学词语的翻译上也能看到时代的变迁,例如对于“Alienation of Humanity”的翻译,“在法国对货币的经济的作用上面,他们加上些‘人情离散’的议论。”(陈望道)“他们在法国人对货币关系的批判下面写上‘人的本质的外化’。”“外化”一词是黑格尔作品中常用的概念,作为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的作品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也引起过讨论,因此“外化”一词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陈望道先生的翻译,已经非常接近该词本身具有的“人内部精神的外在表现”含义。独立翻译这样一部精炼程度非常高的文献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需要进行各类社会学科的研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能够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陈望道先生的胆识和学术造诣可见一斑。

(二)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陈望道先生在整个译本中使用了许多口语化、方言化的表达方式,这或许看上去不如书面语那么正式。这些简洁平实的口语化语言,是用在文中作为阐述段落之间的衔接,比如:“从此看来,我们可以晓得近代有产阶级这种东西……”

陈望道使用平实的语言翻译《宣言》,十分契合那个年代共产主义思想需要在中国传播的需求。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力量还非常弱小,迫切需要发动劳苦大众,点起群众心中革命的火焰,壮大革命力量,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同时考虑到当时社会整体的受教育程度较低,过于脱离底层群众的表达不能获得人民的认同,因此口语化在当时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宣言》的迅速传播。

(三)《宣言》中文全译本研究展望。《宣言》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不仅仅是因为它是科学共产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也是因其作者的学识广博,涉猎内容广泛,令人叹为观止。对《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永无止境的过程。对于经典作品的翻译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建立的基本前提。分析研究不同时期的译本差异,特别是加强对《宣言》七篇序言的翻译研究,对于提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译文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陆珠希.王长金陈望道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J].观察与思考,2015,(5):76-80.

[2]洪梦.老一辈革命家与《共产党宣言》的前缘后情[J].党史文汇,2018,(2):21.

[3]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交通之声,义乌市广播电视台.真理的味道[J].中国广播,2019,(9):30-32

[4]王梦悦.《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险中存世记[J].党史纵横,2018,(4):59.

[5]方红.《共产党宣言》百年汉译出版及传播考释[J].出版发行研究,2020,(5):95.

[6]陈红娟.新世纪以来《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翻译传播研究述评[J].中共党史研究,2015,(2):95.

作者简介:

杨悦艺,女,江苏苏州人,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猜你喜欢
陈望道社会变迁译本
陈望道: 误把墨汁当红糖吃
陈望道与省立安徽大学
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人
英译汉中第三人称代词的翻译研究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姓氏问题释析
论明清时期贵州的建省
专题前言:理解译本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社会变迁语境下的近代报纸业态发展分析华
后来未必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