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发展热潮探析

2021-09-10 07:22侯天宇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4期

摘要: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以情感为载体,通过多维视角观察明星生活,其新颖的节目形式满足了受众的多元化审美需求。芒果TV综艺节目《女儿们的恋爱》凭借其精良的制作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该节目将镜头对准4位明星闺女的恋爱生活,呈现出当代年轻人最具代表性的恋爱状态。本文以《女儿们的恋爱》节目为例,从受众心理角度出发,探析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的成功之道及其未来发展路径,以期为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创新思维。

关键词: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综艺热潮;芒果TV;《女儿们的恋爱》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104-02

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多元化审美需求,此类节目在录制过程中打破空间限制,通过“第一现场+第二演播室”二维视角相结合的新形式,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其中,热门综艺《女儿们的恋爱》节目真实展现了4对嘉宾的恋爱日常,完美实现口碑与收视率的双丰收。本文从受众需求角度阐释该节目的特色与成功之处,并为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路径提出合理建议。

一、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概述

近年来,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户外真人秀节目、偶像养成类节目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当今社会节奏快、竞争大,普遍存在的社会焦虑使得受众对快节奏的综艺节目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2018年,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悄然出现,此类节目相对舒缓的节奏以及贴近生活的特点恰好契合了当下受众的心理需求,很快便成为综艺节目中颇受欢迎的主流类型。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重在“观察+综艺”,一般采用“现实场景+演播室”的录制模式,通过多重叙事视角展示明星嘉宾的真实生活状态。真人秀部分提供娱乐内容,而观察部分在丰富节目看点的同时又输出现实意义,赋予节目更深层次的社会价值。芒果TV自制综艺节目《女儿们的恋爱》以捕捉当代年轻人最具代表性的恋爱态度、展现现代女性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为节目主旨,真实记录4位明星闺女的恋爱历程,同时邀请嘉宾父亲与明星观察员在演播室内共同观察女儿们的恋爱日常,这样的内容与题材既满足了当下青年的审美诉求,又为大众提供了有格调、有品位的精神食粮[1]。全季节目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38亿,节目累计播放量高达5.4亿。

二、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热播的原因

根据丹尼斯·麦奎尔于20世纪60年代针对电视媒介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基于心绪转换、人际交往、自我确认和环境监测4种特定需求动机接触媒介并从中得到满足[1]。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能够深受观众喜爱,正是由于它满足了受众对于综艺节目的多样化心理需求。

(一)满足观众“窥视欲”,打造真情实感的“婚恋轻教材”

明星作为特殊的公众人物,常以光鲜亮丽的形象出现在聚光灯前,但出于对隐私的保护,明星一般对自身恋情持保密态度,这使得受众对他们的感情私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窥视欲。《女儿们的恋爱》节目对明星恋爱过程的真实记录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这种心理诉求,节目中“女儿们”的配置从真实明星情侣到相亲中的单身女明星不等,嘉宾们扑朔迷离的情感走向赋予了节目强大的戏剧张力[2]。

此外,《女儿们的恋爱》节目把不干预、不美化、不矫饰作为宗旨,将明星在真实情感际遇中的酸甜苦辣呈现在荧屏上。演播室第二现场的爸爸们则会在录制过程中讲述明星女儿们鲜为人知的真实成长经历,这种节目形式拉近了明星与普通观众的距离。无论是傅园慧在陈骏志上厕所期间一顿猛吃的细节,还是高铁上杜海涛为睡着的沈梦辰用电热水壶煮温水的周到细心,都展现了明星们“接地气”的真实恋爱状态。

(二)激發“代入感”,创造“情感共振”效应

根据2018年统计年鉴数据,目前我国单身人口规模已达2.4亿,恋爱欲望降级以及个人追求升级使越来越多的单身青年将感情需求寄托在追星上,从综艺节目中获得情感满足[2]。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紧抓社会热点,探讨当下热门的婚恋话题以及家庭代际关系,为激发受众情感共鸣提供了基础。《女儿们的恋爱》节目中出现的男女年龄差异带来的成长不同步、经济不对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焦虑现状[3]。此外,参与节目的4位女嘉宾极具典型性,无论年龄性格还是爱情观念都各不相同,使得现实中不同圈层的人群都能在她们身上找到代入感,也为受众审视自身恋爱状况提供了参照。

(三)聚焦社会热点话题,着眼现代家庭代际关系

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旨在突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女儿们的恋爱》节目虽以爱情为切入点,却不局限于单身男女婚恋话题,探寻父女相处之道也是节目一大亮点。从家庭关系、人际交往到人生主张,通过节目中父亲与观察员的分析交流揭示当下典型家庭的父女相处模式,通过两代人的观念碰撞,让家庭代际矛盾问题重回大众视野[3]。傅园慧与爸爸像朋友一样相处,平日互相调侃穿着;沈梦辰爸爸平日与女儿缺乏沟通交流,沈梦辰与杜海涛相恋6年,他却一无所知。节目中呈现的父女间相处方式与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父女相处模式重合,令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而演播室内父女敞开心扉的沟通交流,也为有类似矛盾和困惑的观众提供了缓和家庭矛盾的方法,引领观众正确看待代际矛盾。

(四)关照女性自我追求,传递美好价值观

从某种程度来说,生活中女性承受的婚恋压力远远高于同龄男性,即使在思想解放的现代社会,女性还免不了被传统的“凝视”打量着。《女儿们的恋爱》节目不仅聚焦于明星短暂的约会过程,同时也聚焦于现代女性自我意识的唤醒。通过探讨女性婚姻观、家庭观,鼓励更多的女性以自信的姿态拥抱爱情。迈过人生坎坷仍然渴望幸福的任家萱直言“我都有勇气离婚,我为什么会没有勇气相信爱情”;陈乔恩从女明星年龄限制谈到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苛刻态度,她表示“难道女演员的价值,只是让你看到我成长的岁数吗”,这种不在乎大众赋予标签的态度正代表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诉求在节目中得到了较好的表达。

三、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路径

新鲜感和真实性是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吸引受众的主要原因,如今越来越多内容、题材相似节目的出现,早已引起观众的视觉疲劳,关注度下降已成定局。如何在现有模式和内容的基础之上突破创新,是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拓宽观察视野,嘉宾选择多样化

时下热播的情感观察类节目大多存在严重的选题视角受限和内容同质化等问题[4]。从节目选题方面来看,节目创作者应该意识到除了情侣、父女之外还有很多种社会关系、社会热点矛盾值得關注和讨论。情感观察类节目应该拓宽观察视野,根据内容延展不同维度的社会话题,在职场、教育等方面挖掘更多素材,以此来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察诉求[4]。

从嘉宾选择方面来看,我国观察类综艺节目的观察对象以明星为主,样本多元化程度有待提升。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无论在观察嘉宾还是被观察嘉宾的选择上,都应遵循差异化与多样化原则,避免嘉宾“撞车”现象发生。目前国家广电总局正提倡综艺节目“去明星化”,节目制作方应深层次挖掘素人价值,利用丰富的节目内涵突出素人独有的闪光点。

(二)后期适度剪辑,娱乐与思考同行

近年来,综艺节目为增加节目爆点而刻意制造话题、过度消费明星的现象屡见不鲜。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旨在真实记录明星在恋爱、生活以及职场中的日常,因此录制时应适当减少“综艺剧本”痕迹,利用嘉宾们相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矛盾增强节目可看性,呈现给观众最真实的画面、最真实的事件。

此外,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双重场景的设置使节目前期素材接近其他类型节目的两倍,怎样将两个场景中嘉宾们的矛盾和冲突进行叠加以达到更好的综艺效果,是节目在制作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后期剪辑应时刻秉承对观众负责的态度,本着内容事实的不变性原则对素材进行适度剪辑,使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追求的真实和自然在节目叙事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三)拓展宣传渠道,打造综艺产业链

融媒体视域下,媒介的高速传播促使电视综艺节目更加注重观众的有效信息反馈。情感观察类节目要想优化节目传播效果,一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拓展多元化传播渠道。采用线上跨屏传播等方式来优化互动效果,充分利用微博、抖音、知乎等新兴移动媒体,提高情感观察类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二是要积极开发节目周边产品,打造综艺IP产业链。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应拓展宣传渠道,不断提升自身的生命力和商业价值。在节目正片播出之后可以根据嘉宾个人情况拍摄后续个人特辑以及衍生节目,出品同名手游,拍摄同名衍生电影或开展线下明星见面会等活动,这不仅能对节目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也能够使综艺IP逐步朝多元、纵深的方向发展,让更多投资商看到此类节目的市场潜力。

四、结语

以《女儿们的恋爱》节目为代表的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紧跟时代热潮,通过对嘉宾的真实记录展现当代年轻群体与父辈在婚恋观、人生思考方面的差异,从模式和表达上建构了很好的输出点和输出方式。但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也应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创新节目形式样态,在现实深度和社会广度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拓展多元化传播渠道,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受众不断变化的审美和情感需求,使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永葆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邢虹文.电视与社会:电视社会学引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9.

[2] 龚苏忆.青少年网络社交行为探究及教育策略——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57.

[3] 杨小杨.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与思考——以《女儿们的恋爱》为例[J].视听,2019(09):55-56.

[4] 郭涵钰.浅析恋爱社交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叙事策略与价值构建[J].西部广播电视,2020(16):101-103.

作者简介:侯天宇(1996—),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方向: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