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娜
当我们走进中益小学时,正好是上午的课间操时间。
与两年前所见的画面相比,隐约能感觉到一些不同。这种变化,不只是新建成的宿舍楼和综合楼带给人的耳目一新,还有校园里洋溢的活泼气氛。
短短半天时间,在中益小学旁听了几节课后,我们似乎找到了这股活泼气氛背后的原因。
大学来的跳绳老师Rope Skipping Teacher from College
学校操场上,在领操的女生带领下,伴随着节奏欢快的乐声,孩子们格外带劲地跳着课间操,校园里充满了活力。这股活力传出围墙,使得墙外的街道、农舍和田野也平添了几分快乐。
“今年我们学校来了4位西南大学的实习生,体育教育专业的。”马影翠老师说,大学生们的到来给校园增添了许多新鲜感和活力。
课间操结束后,我们在操场边找到了贲志鹏,这位黝黑的小伙子说着一口东北话,笑容亲和。“其实师哥师姐去年就来实习过,我们算是第二批。”他和熊书娟、郑红、张咏祥4名大三学生因为参加了西南大学的“体育美育浸润计划”,才有机会来中益小学进行3个月的实习。
对于他们的到来,中益小学的师生非常欢迎。贲志鹏记得,3月1日那天,他们刚一下车,就有男生主动来帮忙提行李。为了给他们腾寝室,校长刘斌还把自己的寝室搬到了办公室。
他们来之后,中益小学的体育课也丰富了起来,体操、篮球、足球、花式跳绳等运动项目应有尽有。其中,花式跳绳是中益小学的特色项目,这4位体育老师的重点任务便是教孩子们学习花式跳绳。
去年秋天,中益小学还组织了一帮学生到西南大学展示花式跳绳。那也是五年级的谭梓涵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回忆起那次“旅行”,她说西南大学的校园很大,食堂里的鸡排、汉堡很好吃,图书馆里的书很多。“我以后也想考西南大学。”梦想的种子从那时起便在谭梓涵心里种下了。
大山里的“Good Morning”“Good Morning” in the Mountains
二楼的教室里传来英语诵读的声音,我们循声来到五年级的教室。
教室黑板前的大屏幕上,一位外教老师正在唱英语歌,英语老师何丹也带着孩子们跟着唱。
这是中益小学新开的线上外教课。去年,一家教育集团向中益小学捐赠了远程外教课程系统,孩子们可以隔着屏幕接受纯正的英语口语教学。
“孩子们每天都盼着外教课,对摄像头那端的外国人也充满了好奇。”何丹说,有一次,四年级的一个学生问她,“Deon老师的家长什么样子,我真的好想看看。”
过去,中益小学甚至没有一名专职的英语老师,偶尔前来支教的大学生也只会教孩子们一点简单的单词,這便是他们与英语的所有接触。去年,何丹考进中益小学,成了这里第一个有编制的英语老师。
那天,一位小男孩在操场上用“Good Morning”跟我打招呼,小脸蛋上洋溢着大方、自信,这是我之前从没见过的。
泥塑课里的泥土情Love Buried in the Clay on Clay Sculpture Class
见到中益小学校长刘斌时,他提出一定要带我们去看看学校的“新项目”。那是由原来的幼儿园场地改造的“综合实践区”,今年3月份才正式启用。
综合实践区的一个角落,生长着学生们栽种的各种植物,墙上贴着关于“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农耕知识。刘斌介绍,栽种前会要求学生们查阅关于植物的相关资料,写上标牌,并且观察生长情况,做好记录。
综合实践区的核心课程是泥塑。每周二、四放学后,面向全校有兴趣的学生开放,由美术老师指导。现场摆放着不少泥塑设备、道具,还陈列着孩子们的泥塑作品,有蜗牛、茶壶、水杯等。刘斌骄傲地拿起一件“茶壶里煮汤圆”的作品,爱不释手地跟我们介绍:“我们的泥塑课不会限制孩子的思维,任他们天马行空,凭想象去完成作品。”
刘斌关于泥塑课的想法由来已久。他认为,大山离不开泥土,作为一所乡村小学,中益小学的兴趣课也不能脱离本土,“就地取材去创造一件作品,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乡土的热爱和自信。当他们长大成材后,依然会记得自己的根,为乡村建设出力。”
乡里娃的自信和向往Self-confidence and Yearning of Village Children
回顾来中益小学的时光,刘斌说他最大的感受是孩子们变得更自信了,“以前看到校长,他们会躲得远远的。现在隔老远都会主动给我打招呼。”
他说,这种自信的建立,一方面来源于“内涵”的提升,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学生内心更加充实;另一方面,也来源于眼界的开阔,最近两年中益小学与外界的联结更紧密了,暑假还会组织学生到大学和城市里参观。
2019年暑假,六年级的代刘昕从西南大学参观回来后向他坦露心迹:“刘校长,我好想考上西南大学。”另一名学生陈德锐因为弄丢了西南大学发的纪念袋,还伤心地哭了一场。
在刘斌看来,孩子们的这些小心思,对于乡村的发展来说意味深远,“有了自信和向往,未来便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