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分享与合作教育

2021-09-10 19:14吴鹏飞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培养

吴鹏飞

【摘要】本文通过对幼儿分享合作行为现状的分析,探寻分享意识淡薄产生的原因,认为缺少分享意识会影响幼儿的合作行为、同伴关系,以及心理健康。提出在培养幼儿分享意识的过程中,应注意发挥榜样作用的力量,为幼儿创造分享机会,建立分享规则,并要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幼儿营造分享天地,从小培养合作精神。

【关键词】幼兒教育;合作与分享;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指出:“要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我们应该积极创造一切条件教育幼儿愿意与人合作分享,为其一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分享与合作的概念及两者关系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句家喻户晓的俗语便是最好的例证。而分享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指能与人共享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快乐,也指与人分担忧愁,分享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互利。

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合作与分享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光有合作没有分享,会导致孩子养成独享的不良习惯;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会使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品行,不利于孩子社会性发展。

二、幼儿分享合作的行为现状及原因:

幼儿园中,幼儿独占现象愈演愈烈,分享意识淡薄。有一项对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25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占57%;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或告状)的幼儿有32%;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40%;想玩但没达到目的就伤害别人(踢人或抓人)的幼儿有12%。”在对幼儿园幼儿的观察中,我自己也发现了很多这样的幼儿。

幼儿不与人分享合作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孩子在家中是个核心人物,长辈们事事处处让着他们,只一味地给孩子爱,却很少教孩子与同伴合作、很少去主动的爱人、关心人,担心孩子与别人合作交往时会受欺负或学坏,不让孩子与同伴交往等,多种因素使得孩子在家中“唯我独尊”,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

(二)不同的家庭教育导致幼儿的个体差异。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受家庭教育的程度是有很大区别的,有些家长会教育孩子,碰到问题的时候,用商量的口吻请求别人,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观点,而有些家长却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也打他一下,这样势必导致孩子不能学会与他人友好合作。

(三)教师对幼儿的合作技能的培养不够。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性,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为孩子营造分享天地,培养合作精神。那做为一名幼儿教师,到底该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和合作能力呢?

三、培养幼儿分享合作精神的策略

(一)让幼儿产生和别人分享的意识——榜样示范

老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老师在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伴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老师要在同伴中树立有分享行为的好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如当幼儿有某种物质分享行为时,老师要做出积极评价和鼓励,这样会激发其他幼儿去模仿和学习。

(二)正面强化

口头语言强化是指老师用适当的语言肯定幼儿的分享行为,强化幼儿的愉快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再次尝试分享的愿望。

(三)为幼儿创造分享合作机会

1.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为幼儿设立一个专门的分享日。比如,“玩具分享日”是让幼儿在这一天将自己喜爱的玩具带来与别人分享。

2.老师为幼儿提供“一分钟”分享:就是每天为幼儿提供短暂的几分钟专门开展分享活动。在这一时间段,幼儿尽可能地把自己拿手的歌曲、舞蹈、诗歌、谜语、故事、笑话等分享给其他幼儿。

3.在角色游戏中强化分享: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愿进行游戏,以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完成游戏,我们可以试着在角色游戏中强化幼儿分享行为。

(四)为幼儿建立分享规则

为使幼儿的分享行为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建立一定的分享规则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分享规则:

一是平等分享。要做到这一点不太容易,因为这一时期的幼儿交友更多地由利益来决定,所以在分享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平等的分享行为。

二是共同分享。是指在相同的时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融洽地进行分享(玩具、食物或其他),最终使彼此的情感都获得满足。

三是轮流分享。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大家将分享物轮换使用。

四是先宾后主的分享。是指幼儿将自己带来的玩具先让别人玩。

(五)家园携手、共同教育

幼儿在家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教师要和家长互相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我们要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品德要求,反映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强化。

总之,培养幼儿的合作与分享能力是我们幼教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程,我们要在各种活动中,让孩子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去感受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去意识到只有同伴间合作才能较快达到目标;我们还要让孩子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和平共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从而真正成为和谐社会的一份子。

参考文献:

[1]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B].基教[2001]20号,2001.

[4]岑国桢,刘京海.5~11岁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8(2):19~23.

义乌市佛堂镇幼儿园

猜你喜欢
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探析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