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

2021-09-10 19:39孙平均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滕王阁文言语感

孙平均

文言文考查在高考里占有近20分的比重,但是学生在完成文言考查中经常手足无措,难以捕捉,准确完成选择和翻译,这个能力的提升就要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去完成,足见文言教学点重要性。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新课标的要求

高考语文中文言文的占比很大,动辄十几二十分的大题成为语文能不能拿高分的关键。因此就高考这一简单层面上看,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非常有必要。文言文也是拉分相当明显的一个大题,精通的学生能够做到几乎不丢分,但是没掌握到精髓的学生则需要不断反思与进步了。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无论是提升自身的素质还是在考试中能多拿分,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文言文这一薄弱板块下力气。

(二)传统文化的继承

四书五经,二十四史,我们都曾浏览,我们可以看到文言文中承载着中华文明之瑰宝,是古人留下的文化盛宴,很多文言文中蕴含着高深的人生哲理,因此学好文言文,不仅仅是了解古人历史文化和高尚情操的媒介,更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质。文言文中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学好文言文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思想。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才有利于更好地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文言教学方法提升

(一)诵经明史,善于积累

学习文章首先就要了解历史,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年代的历史背景。例如我们在进行人教版语文必修五课本中《滕王阁序》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将诗人王勃的生平事迹进行介绍,并且复习以前学习的王勃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介绍生平时就能感受到性格决定了命运,因为写了讨鸡檄文被贬出京城,才会与后来的“初唐三杰”相识,而正是因为处事疏阔才会在官场中屡屡不得意,才有了《滕王阁序》这篇千古佳作。正是因为性格使然,才令其官场不得意,但正是因为这种胸襟和气魄,才能写出“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千古佳句。作者的生平是一个传奇的故事,在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积累,在积累中不断加深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让文言文学习不那么枯燥。

(二)咬文嚼字,养成语感

在平时,教师应当以欣赏文言文为主,而不是强行给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让学生在欣赏中提升文言文的语感,形成对文言文学习的好感,熟读记忆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再以《滕王阁序》一课教学为例,这篇文章需要学生熟读成诵,但是死记硬背很可能会出现部分字词不正确甚至张冠李戴的现象。教师就要先从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出发让学生理解后再记忆,可以通过滕王阁景色欣赏的方式,让学生对文中描绘的波澜壮阔之景有个深层次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不错的文学典籍,例如《古文观止》《诗经》《论语》等等,为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素养起到一定的帮助,再加上课本上的文言文和练习册中的文言文练习,学好文言文足矣。

(三)重视基础,循序渐进

学习文言文应当循序渐进。一般来说,学习文言文分为起始—筑基—进阶—登堂—入室五个阶段,倘若从晦涩难懂的四六文开始学起,一般学生在起始阶段就放弃了。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水平合理选择书籍,例如高一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就可以选取一些比较简单的文言文,或者韵律性比较强的文言文。在有一定的語言基礎以后,教师也可以将文言文的学习拓展到作文写作中来,用一段寓意深刻的话,让学生自由发挥,将文言文的语感再次升华,上升到文言式思考的层面上来。打好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并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文言文知识,让学生理解了文言文的精妙绝伦,学习起来就不再难了。

(四)深思慎取,广泛学习

当下学生人手一部手机,我们不赞成学生将过多的时间浪费在手机娱乐上,但是手机确实可以成为学习文言文的有效媒介。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文言文学习的相关软件,例如文言文字典、汉语词典等等,也可以向学生推荐文言文学习的网课,让学生课下学习,这样既能照顾到知识的广泛性,也能让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巩固文言文学习效果,因为很多网课老师的教学思路比较新奇,很多学生不甚理解的内容,可能换一种方式讲解,就能让学生明白并掌握,在互联网上信息是丰富多样的,教师也需要不断从其他教师身上“取经”,并且在自己的教学中融会贯通。

总而言之,学习文言文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文言文的学习不比现代文,其中很多语言表达方式和现代文不同,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将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上去,让高中文言文学习充满效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时,一定要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上去,让学生喜欢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涵,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一定会厚积薄发,攻克难点,考场夺魁。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铁中

猜你喜欢
滕王阁文言语感
陈中建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滕王阁
屡毁屡建,你猜滕王阁重建了几次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