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中儿童行为干预方法

2021-09-10 19:39李玲秀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洋娃娃西西小红花

李玲秀

近几年来呢,随着我国人口素质意识的不断提升,儿童的行为干预方法已经引起广大家长、教师甚至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儿童行为干预的社会服务,在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所能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仅仅只是儿童行为障碍中需求最迫切的自闭症患儿,目前绝大部分都得不到专业的干预帮助,更别说其他儿童行为障碍和一般儿童行为问题以及发展促进了。按目前调查的我国儿童自闭症发病率0.6%计算,我国大约有120万自闭症患儿;我国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是31%,也就是说大约有6千万儿童需要行为干预,更别说高达92%的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导致儿童行为问题的风险。可见教师和家长学习和了解儿童行为干预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儿童父母、学校教师们迫切需要了解和学习有关儿童行为的干预方法。因为本文我结合理论知识以及工作经验浅显的谈一谈生活中儿童行为干预方法。

一、强化法

强化:通过改变刺激物来增加先前行为发生频率的程序。

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定义:

任何导致我们以后进行该行为的可能性增加的结果。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行为会带来一些结果,这些结果又会影响我们下一步的行为。当行为的结果导致我们以后进行该行为的可能性增加是,正强化就发生了。在正强化中,行为的结果是积极的,所以该行为会频繁发生。

正强化又称"阳性强化"。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

案例:

在教室的地板上有一片小朋友点心后丢下的橘子皮,西西小朋友主动地把橘子皮拣起来放到了垃圾桶内,这时教师恰好看在眼里,立刻对这西西的行为进行赞赏:“西西的卫生习惯真好,大家都看到了,西西主动地把地上的橘子皮扔到垃圾桶内了!我们应该像西西一样做一个文明爱护环境的好孩子,今天我要奖励西西一朵小红花。”

分析:

当西西把橘子皮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后老师运用小红花奖励,使西西捡橘子皮的行为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使西西以后进行该行为的可能性增强。

负强化定义:

也称阴性强化,就是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消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

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即减少或取消厌恶刺激来增加某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

就是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消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

案例:

在班级里有一个小朋友经常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其父母对于这个孩子也无可奈何。但是呢这个孩子非常喜欢看电视,也经常因为看电视影响完成任务的次数。结合这两点,老师告诉家长,以看电视作为惩罚的刺激物,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或者只有孩子完成任务后才可以看电视,否则无论如何都不能给他看电视。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完成任务的频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而恢复看电视的过程就是负强化。

分析:

家长和老师以减少和不能看电视的行为以增强和提高小朋友完成任务的频率。这种行为就叫做负强化。

二、惩罚法

惩罚是指行为者出现不良行为后会承受不愉悦刺激,或者取消他正在享用的愉悦刺激,从而达到遏止不良行为出现的目的。

案例:

一个两岁半的儿童走到哪里都要叼着奶瓶,否则就拒绝一切活动,因此成人在奶嘴上涂上辣椒,或者在他叼着奶瓶的时候不让他玩他喜欢的玩具。让儿童意识到继续叼着奶瓶要受到的痛苦和要付出的代价。

分析:

惩罚主要是为了减少或遏止不良行为再次出现,案例中在奶嘴上涂上辣椒或者在他叼着奶瓶的时候不让他玩他喜欢的玩具都是作为惩罚为了减少和遏止儿童叼奶瓶的这个行为的出现。

三、代币制

代币制定义:用象征钱币、奖状、奖品等标记物为奖励手段来强化良好行为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

案例:

在班级中教师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奖励小红花,当积满十颗小红花就可以玩一次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优先挑选自己喜欢的区域等。

分析:

代币制在幼儿园是常见的方法,代币其实是一种中介物,在行为改变的过程中,用一种本来不具有增强作用的物体为表征(如筹码、铜币、纸币等),让它与具有增强作用的其他刺激物(如食品、玩具等)相联结,让这一种表征物变成具有增强力量的东西。即小红花本来是一样很普通的东西,但是当教师运用小红花当做中介物时让它與幼儿所喜欢的玩具或者幼儿喜欢的事物相联结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

四、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法定义: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问题行为摆脱对特定事物的过度敏感,主要用于治疗儿童对常规事物的过分恐惧。

案例:

某三岁儿童星星看见长胡子的中年男子就会非常害怕,甚至脸色苍白手心冒汗。哪怕是在电视或者图片上看见长胡子的中年男子也会神色紧张,不愿意用眼睛去看。

分析:

由于儿童对某人或某物产生严重的恐惧时,不是简单的说服、教育就可以解决的。在系统脱敏中成人要为儿童创建一个自由舒适的环境。在这个安全的空间里,恐惧的事物会根据儿童的接受程度慢慢的,以不同的方式接近,直至儿童能够完全接受它。(系统脱敏法多用于专业的心理治疗领域,幼儿园教师或者家长在运用时要有专业人士指导)

五、模仿法

模仿法定义:模仿法在社会学中的概念就是主体对某种行为或形象的x效仿。

案例:

某中班儿童依依非常害怕洋娃娃,据了解后知道是依依在小的时候每当她不听话时奶奶都会说“再不听话洋娃娃要变成老妖怪把你抓走了”久而久之依依对洋娃娃产生了恐惧,继而转变为连看见洋娃娃都害怕。当教师了解后先是让依依了解到洋娃娃只是一个玩具和其他的玩具一样,接着让她在动画片中看洋娃娃,然后让她看她的好朋友玩洋娃娃的过程,再让她和她关系好的小朋友一起玩洋娃娃等。

分析:

模仿法是建立在班杜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儿童通过对模仿对象(又称楷模)行为的观察学习,达到增强正常行为,消除问题行为的目标。在模仿中最关键的要素是楷模对儿童的影响力,这取决于楷模与该儿童的关系。例如案例中老师让依依的好朋友来当楷模这样的影响力比和依依关系一般的小朋友来当楷模的影响力大。

小结:

儿童问题行为治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我们需要知道如果我们要去帮孩子改变不正确的行为首先要做的不是去看问题行为的本身,而是要找到什么是正确的取代行为。儿童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其内在的意义,是他们与其他人交流的一种方式。孩子为什么会选择用问题行为甚至暴力行为来与其他人交流呢,是因为这些行为有效地帮助他们达成了目的。当我们试图要消除这些不适当的行为,却没有想着要去教孩子应该怎么样做,那孩子又怎么样来跟我们表达他们的意思呢?——他们不是机器人,按个钮就可以静止不动。他们需要表达,需要交流,而且是通过行为来表达与交流,因此只有教他們好的行为,才能最终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师以及家长在干预孩子行为时最应该学会的是夸奖幼儿。因为我认为学会夸奖幼儿是儿童行为干预方法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去学会夸奖呢?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学习夸奖儿童。比如不要盲目的夸奖幼儿,在夸奖幼儿时要具体,你说得越具体,孩子就越容易知道自己的哪个行为是受到赞扬的,下次就会更加愿意重复这个行为。同时夸奖幼儿要及时,成人对于幼儿行为要有一个及时的反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手牵着手,共同学习与了解儿童行为干预方法。我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的孩子将会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洋娃娃西西小红花
送你一朵小红花
小鱼丸
种子西西的烦恼
我的机器人朋友
我的机器人朋友
愚蠢的代价
误会了怎么办
和爸爸一起折小红花
三十六计第九计:隔岸观火
洋娃娃挂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