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图书馆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2021-09-10 19:39吴静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服务

吴静

【摘要】基层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阵地。本文以神木市图书馆为例,通过介绍县级图书馆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分析县乡村图书馆(室)建设现状和问题,提出基层图书馆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建议,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之魂、力量之根和内驱动力,健全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则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源头活水”。在这样的背景下,基层公共图书馆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使命重任,充分发挥好在提高农民素质、振兴乡村经济、构建美丽家园、培育良好风尚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助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一、基层图书馆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功能定位

(一)基层图书馆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教育基地”。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中心,可以向基层延伸丰富的馆藏文献和数字化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服务、社会教育等方面职能,填补学校之外的教育空缺,帮助广大农村群众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更多贴近乡村需求的本土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

(二)基层图书馆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产业智库”。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图书借阅、科普讲座等多种方式,及时为广大农村群众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现代农技、市场信息等各类资讯和服务,帮助他们提高职业技能和生产效率,走上科技文化致富的康庄大道。

(三)基层图书馆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家园”。公共图书馆可以发挥其文化传播、休闲娱乐功能,通过举办送书下乡、阅读推广、文化展览等寓教于乐的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倡导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可以给予留守群体人文关怀,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空巢老人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二、神木市图书馆总体情况和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神木市图书馆成立于1982年,新馆总投资约8000万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居榆林市县级图书馆第二,是“国家一级图书馆”,2013年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2016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十佳“最美基层图书馆”,2017、2018、2020三年荣获国家“全民阅读先进单位”称号。现有馆藏文献60.99万册,居榆林市第一位。其中图书33.21万册、报刊10.55万册、视听资料1.18万册、电子文献16.05万册。现有持证读者4万余人,年均接待读者40余万人次,文献年流通总量13万册次,年举办各类阅读活动1000余场次。

近年来,神木市图书馆牢记“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使命,积极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在延伸公共服务、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探索出了有效的路径和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打造了一批基层服务点。早在新馆开馆之初,就先后与神木市法院、神木市看守所、神木市大柳塔汽车站、神木市煤炭公司、中国人民银行神木支行、神华集团郭家湾煤矿等38个企事业单位共建“爱心书屋”及馆外图书流通点,这些馆外图书室的建成开放,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二是建成了一批图书馆分馆。2017年启动总分馆建设,2018年被确定为全省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试点单位,先后建成神木市麟州街道办、高家堡镇、菜园沟沿黄乡村、滨河新区新光社区、尔林兔镇农家小院、西沟街道办四卜树村等基层分馆,截至目前共建成镇街级分馆9个、村(社区)级11个,2021年新采购图书5.5万册,将全部充实到各分馆。三是创建了一批特色品牌活动。从读者个性化、多样化阅读需求出发,“十三五”期间共组织讲座、展览、培训及阅读推广活动5144场次,成功策划并常态化开展早春书摊、图书馆奇阅之旅、亲子阅读阵地、移动故事房子进校园、麟阅·二十四节气在线朗读、图书馆约会SHOW、跟着诗词去旅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目前,正积极探索将总馆的各类特色品牌活动推广延伸到分馆和基层,进一步扩大服务和群众受益覆盖面。

三、当前基层图书馆参与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一)县级图书馆延伸服务创新不足。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大多数县级图书馆停留在“4·23”世界讀书日、  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传统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送书下乡、阅读推广、公益讲座等活动,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的共性阅读需求。但服务手段单一、缺乏创新,与文化馆、博物馆等单位联动不够,“订单式”“菜单式”文化供给不足,在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方面还需进一步发力。

(二)农村图书资源配置不均衡。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文化大院等基础文化服务设施功能不健全,多为一院多能、一室多用,存在相互挤占现象。经济强村、历史文化名村、示范村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相对较好,群众借阅图书、主动学习的意愿相对较高,但地理位置偏僻、分布较为分散的行政村,图书资源较为匮乏,时效性也较差。

(三)镇村图书室运行情况堪忧。尽管镇村图书室在各地已经实现了较高的覆盖率,但存在“千村一面”以及重建轻管、闲置浪费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村群众的实际需求。一些镇村图书室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所购买和配置的书籍、报刊实用性、可读性差,不合农民的“胃口”,成为应景性摆设,资源利用率不高;大部分镇村图书室只提供借阅服务,很少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图书的教育、启智、休闲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一些村图书室的书籍内容单一,更新较慢,不能有效指导新时期农民生产生活;大部分村图书室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多数由村干部兼职管理,管理较为松散。

(四)资金来源单一。运行经费不足仍然是制约乡村公共图书馆(室)发展的主要因素。以神木市为例,每年中省划拨到每个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为5000元,这其中还包括文化、体育等几项费用的支出,专门用于图书购置的资金占比少,加之大多数乡镇政府没有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公共文化事业投入不足,且经费保障随意性较大,直接用于乡村图书馆(室)建设运营的资金凤毛麟角,缺乏稳定性、连贯性和可持续性,多元投入的机制尚未形成。

(五)数字化建设滞后。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碎片化网络阅读以其便捷性和廉价性,迅速占领阅读高地,纸质阅读需求萎缩,群众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对公共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目前,数字化投资的方向主要在城市,乡村层面的数字化建设刚刚起步,资金缺口大,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发展需要。

四、对策及建议

(一)推动县级图书馆服务触角延伸到乡村。完善公共图书馆“十四五”发展专项规划,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参与乡村振兴的节点目标、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加快推进总分馆建设,重点在乡镇设立图书馆分馆,实行书刊借阅“一卡通”“馆际互借”,加快构建县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图书室为分馆、村级农家书屋为基层服务点的公共图书服务网络体系。定期组织图书流动,利用流动图书馆、流动图书车等手段,调配和盘活有限的图书资源,使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阅读到自己喜欢的图书。以阅读主题推广、阅读品牌服务走基层等提升服务品质,开展阅读指导、读书交流、演讲诵读、主题展览等活动,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重点群体的文化需要,举办各类特色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立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图书服务,例如可以探索与新华书店联合推出“你选书我买单”活动,不断满足农村群众个性化阅读需求。

(二)加快基层图书馆与其他公共文化机构联动发展。县级层面:精准对接农村群众需求,联合县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单位,对服务内容进行全方位创新,开展文化艺术知识普及和培训,组织送演出、展览、戏曲等文化慰问活动,为农村群众送上丰盛的文化大餐。利用微信公众号、“快手”“抖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传媒方式,积极宣传公共图书馆参与乡村振兴的文化成果,增强感染力和号召力。镇村层面:促进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进而提升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联合开展“书香之家”“美在农家”“五好家庭”评选,着力提高农民素养、改善乡风民风,持续深化乡村文明建设。

(三)打造独具特色、功能完备的镇村图书室。将镇村图书室同步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立足各村发展现状,因地制宜打造不同特色的农家书屋,使其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学文化、长技能、强本领的“黄金屋”,解决乡村阅读“最后一公里”问题。把培养农民阅读兴趣作为发挥农家书屋作用的关键,组织开展读书沙龙、亲子共读、朗读比赛、有奖问答等趣味读书活动,在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举办送对联、猜灯谜、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诵读、国学讲座等系列文化活动,激发农村群众读书爱书热情。以农家书屋为平台,邀请农技专家举办各类实用技术讲座,开展农技培训,传递市场信息,真正把农家书屋打造成为农村群众的“致富屋”“幸福屋”,为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提供智慧和力量。农家书屋还要打破单一办馆的思维定势,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比如将图书资源与乡村中小学图书室共建共享,有效解决乡村学校图书配备品质较低、缺乏阅读课程和活动等问题,发挥出“1+1>2”的效应;比如利用农家书屋独有的文化资源,探索“农家书屋+乡村旅游”“农家书屋+合作社”等新模式,将沉睡的文化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实现乡村经济和乡村文化的协同发展。

(四)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公共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除了财政资金以外,还需要引入社会资本,填补公共图书馆特别是乡村图书馆发展的巨大资金缺口。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不仅可以使乡村图书馆长久高质量地运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还有利于提高资金配置使用效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市场投融资机制为导向,通过捐赠或合作建设的方式,强化与爱心企业、企业家、公益组织、公益基金的合作,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促进乡村图书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加快數字图书馆建设进程。网络化、数字化是乡村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方向和趋势,也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精准化、均等化的必然选择。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具有即时性、全面性、高效性的乡村数字化公共图书馆,增强共享能力,缩小城乡居民数字图书资源鸿沟。要通过建设农村数字图书馆阅读平台,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建立共享机制,为农村读者提供信息查询、资源检索、参考咨询、数字资源下载、网络信息多媒体点播等服务,使农村群众能够深度体验数字化阅读的魅力和乐趣,为乡村文化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

参考文献:

[1]朱国萍.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精准服务及实现路径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0(2):55-59.

[2]陈国平.基层图书馆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思考[J].图书档案信息,2019(6):58.

[3]刘凡霆.关于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以枣庄市为例[J].人文天下,2019(2):60-64.

[4]陈聚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级图书馆服务村镇图书馆建设研究——以淅川县为例[J].乡村科技,2018(12):15-17.

[5] 冀爱斌.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9):11-12,20.

[6]陈鹏.浅析农村图书馆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发挥与路径优化[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8(5):5-9.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职业技术学院图文信息处

猜你喜欢
服务
集成创新发挥优势 自主研发服务造纸
教育部: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成集体教学或“补课”
Equinix CFO,Keith Taylor
医疗服务Ⅱ个股表现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名人的酒店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