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营造“孝道”的活力传承

2021-09-10 07:22杨蕴
格言·校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孝道教者绘本

杨蕴

“忠”“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需要我们不断传承发扬的。而“孝道”的传承更是要从娃娃开始。在小学中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课程更多地侧重于“道德”方面的教学编排,因此其中很多内容都可以成为我们播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

比如《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二课,孩子们都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生活中充满来自父母的关爱。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体察自己对父母的情感,并指导孩子在生活中通过多种方式去了解父母、关心父母,学习关爱父母,这不正是在培养孩子们的“孝道”吗?

笔者认为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于“孝道”这一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其严肃地教授,不如采取多种方式,以生动、多样、自然的教学来传递,达到“润如细无声”的效果。

下面就结合《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一课教学,阐述几点策略:

一、环节递进,学爱以悟孝

“孝”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河之中的重要支流,从名称而言就散发着浓郁的历史韵味。对10岁上下的孩童而言,他们对“孝”或许是陌生的,甚至可能是抵触的,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个字太“老”了,那么如何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接受“孝道”的洗礼呢?教者可以放大视野,世界的文化长河中有一条奔腾不息的支流与之是相通的,那就是“爱”。爱是全世界的文化,而孝正是我们炎黄子孙对父母的爱的独特表述,我们大可以将其汇流,将“传承孝道”转化为“学会爱父母”,这样孩子们不仅易于接受,丰富多彩的教学也便于在课堂上应运而生。笔者主要设计了:爱的表白、爱的感觉、爱的证明、爱的行动几个环节,从认知到理解到行动,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学会爱父母的过程中领悟中华民族“孝道”的真谛。

二、文化结合,融同便传承

中华民族的文化崇尚含蓄内敛,这一点在对于孝道的表现上尤为突出,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孝顺父母往往都是指行动上的表现,而在很多国家人们对于父母家人的爱不光表现在行动上,他们也会把爱通过言语表达出来。“爱你在心口难开”好像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尴尬,但是对于我们新一代的少年儿童,他们大都生活在父母用爱建造的暖房中,接受父母的爱已经成为一种与生俱来的理所当然,因此很多孩子反而开始变得冷漠了,他们不光嘴上不说,行动上也变得自私任性,唯我独尊。这是过犹不及的爱单向输出的悲剧,因此孩子们更需要内外兼修的道德培养,学会说出自己对父母的爱也应当成为“孝道”的必修环节。

因为不擅长口头表达爱所以就需要教,那么该如何教呢?绘本或许是一个很好的桥梁。绘本文化起源于西方,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正因为感受到绘本对于低年龄儿童的巨大作用,我们中国也开始了绘本文化的起步。文化本就是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传播性的,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将国外的优秀绘本带入,与我们要传递的优秀民族文化相结合开展教学,不仅生动了课堂也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兴趣,促进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

比如《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活动中“爱的表白”环节。教者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爱尔兰作家山姆·麦可布雷尼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小兔子爱的独白,然后出示相似的句式让学生通过和小兔子比一比的方式来学习表达对父母的爱,不仅大大调动了学生在口头上表达爱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如何表达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古为今用,经典巧渗透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典籍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媒介。例如《三字经》《论语》《弟子规》《道德经》等,很多文化古籍就是集合了众多中华经典文化、重要思想的,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通过这些经典中相关语句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文化历史的悠久,激发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当然运用也是要注意方法的,尤其是古为今用这方面,如果仅仅读读背背,那么学生也仅仅是如小和尚念经般有口无心,并不能真正领会这些语句的含义。

比如教材中有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对于这句话教者并不单一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读记,而是和教材中的“父母档案”结合教学构建了“爱的证明”活动版块,通过课前采访,课堂分享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的父母档案的完成情况,一方面增进了对父母的了解,另一方面他们也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的细致周到而自己对父母某些方面的忽视,并且在完成档案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了解父母的方式,体会到多了解父母也是关心父母的重要表现。这时教者再对孔子所说的话进行讲解时学生的体会也就水到渠成了。

古籍之于学生不仅能展现它的文化意蕴,很多时候还能够指导引领我们的言行。因此除了教材中提供的相关资源教者还可以通过搜集、筛选,增添适合主题教学的相关资源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如《弟子规》中第一篇《入则孝》就以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展现了该如何孝亲。内容无论多么经典,一而再地以单一的文字形式展现,学生一定是难以接受的。所幸的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正是多媒体、互联网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各种歌曲、动画……多媒体素材,可以从中选取精简、生动、优质的素材为己用,以达到学生乐学、秒懂、易记的教学效果。

四、辩证思维,践行展新颜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优秀文化的代表,将之传承、予以履行理应是每一代中华儿女亘古不变的责任。但是对于经典文化的传承我们不能够一成不变,当今社会对于“孝”的理解表达较之古往应当有新的气息。我们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接受优秀的民族文化,更要培养学生客观看待、辩证分析的能力,特别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中,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父母一句“我是为你好”就为孩子打了一副牢不可破的“爱的枷锁”,孩子在父母面前难以形成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身为教者就务必要避免在课堂上成为父母错爱孩子的“助攻手”。“爸爸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源于对我们的爱,我们一定要听他们的话”之类的毒鸡汤万不可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

古时候,人们总是觉得“天下无不是父母”“父母之命不可违”……而这样的认识其实是片面而狭隘的,父母一样是会犯错的,子女在和父母相处中也应当是平等表达,融洽交流的。在课堂的尾声,教者让学生交流生活中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时,特意追问了类似“爸爸特别喜欢抽烟”这样父母生活中的不当表现,让学生讨论可以怎么做。学生对于这样的棘手情况表现出特别高的热情,你一言我一语地积极分享自己的做法,当然有合理的也有不当的,教者可以适时地进行评价和指导。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学生们形成了鲜明的共识——父母如果犯错了,孩子不应视而不见或者盲目顺从,应当想办法帮助父母改正错误,这也是孝顺关爱父母的表现。

结束语

中华文化似瑰宝,孝道为先当传承。

道德法治大课堂,古今中外巧包融。

取精去粕作要领,深入浅出为上策。

活力教学多展现,民族精神闪光芒。

猜你喜欢
孝道教者绘本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绘本
绘本
绘本
塑成作为伦理主体的父母与子女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浅谈中学生的孝道教育
绝对“孝道”有悖人性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