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王熙凤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2021-09-10 07:22张莹
今古文创 2021年1期
关键词:红楼梦

【摘要】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文学史上具有极大艺术魅力和文学研究价值。而小说中通过对众多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充分展现出了我国封建时期大家族的精神面貌,而众多人物形象中,以王熙凤最为特别。而本文以王熙凤这一人物为切入点,重点对其多样性格进行分析,以期展现出更加真实的王熙凤人物形象。

【关键词】 《红楼梦》;王熙凤;人物性格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1-0006-02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形象丰满、人物性格特征鲜明,角色塑造极为成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曹雪芹通过描写与实际生活贴近的人物形象,使得王熙凤复杂个性得到淋漓尽致展现,体现出一个活灵活现人物形象。而通过对其性格特征的描述,也在极大程度上提炼出了我国封建大家族中一类具有极强管理能力和复杂性格人物的个性特征,展现出了一定时期封建社会上流社会人文风貌。

一、王熙凤人物简介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经典性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其身份是贾琏妻子,贾母孙媳妇,贾赦和邢夫人儿媳妇,巧姐母亲,王夫人内侄女,贾政侄媳妇兼外侄女,探春堂嫂,迎春亲嫂子,惜春远房嫂子,贾宝玉舅表姊兼堂嫂,林黛玉舅表嫂子,薛宝钗舅表姊兼堂妯娌,被贾府中人称凤姐或琏二奶奶。同时其具有极强管理能力和治家手段,深受贾母和王夫人赏识,是贾家荣府真正掌权者和财务管理者。而其外表面美艳,原著中有“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描述,容貌具有强烈冲击性。

二、王熙凤人物性格特点

(一)放诞无礼

《红楼梦》中,最先体现王熙凤人物性格场景为《林黛玉进贾府》,通过大手笔描绘凤姐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以及“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直接让刚进入贾府林黛玉感到王熙凤“这样放诞无礼”,在此章节中同时通过贾母戏谑性语言“他是我们这里的一个泼皮破落户”以及“你只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一方面,突出了在贾府中王熙凤举足轻重地位,另一方面,从侧面突出了王熙凤“放诞无礼”性格特征,但同时贾母作为王熙凤欣赏者、支持者,王熙凤“放诞无礼”性格变为“有理”[1]。

(二)处世圆滑

《红楼梦》问世以来,人们经常从不同方面对王熙凤进行评价,关于王熙凤评语极多,并随着人们对《红楼梦》研究出现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女曹操”“胭脂虎”等称号,周瑞家评论其“少了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大量关于王熙凤评论体现了其在处世方面灵活、圆滑,善言语奉承和智谋,且以自我为中心,自己有利可图之事都会尽力完成。如在原著中描述了王熙凤为保证自己在贾府中地位和权势,只看贾母眼色办事,是其处世中善于奉承性格重要体现,以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时王熙凤表现为例,为取得贾母欢心,对刘姥姥态度发生巨大变化,甚至使用计谋让刘姥姥表演滑稽戏,而其全部行为举止都是为哄得贾母开心,获得贾母对自己喜爱与认可。同时于己无利之事,唯恐避之不及,即便其在为人处世方面极为圆滑,但依旧难以遮掩其功利性一面,如邢夫人和王熙凤商量为老爷纳鸳鸯时,其清楚知道自己难以劝阻邢夫人,若强行阻止反而不利于自身,便与邢夫人说“不如奶奶先去,我换件衣裳,马上就去”,此处通过王熙凤想要从事件中逃离,突出了王熙凤功利性一面。

《红楼梦》中作者描述了四百多个人物,其中,以贾府人物占比最多,通过展现贾府中尊卑、长幼、亲疏、嫡庶以及主奴等错综复杂关系,并借助王熙凤与不同人物打交道,上至三层公婆,中含大量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及姨娘婢妾,下有大群管家、小厮、丫环和奴仆等,既体现了贾府中王熙凤与其他人物间联结、矛盾或联结兼具矛盾关系,又进一步突出了其管理能力和为人处世圆滑性格特点。如在处理探春事情方面,王熙凤表现极为大度明智,对待事物一改以往争强好胜性格,如王熙凤对平儿说“三小姐是个好姑娘,而且还读过很多书,事事谨慎,应该能处理好家里的事。假如她要改变我之前决定的事,你顺着她就好”,從此处可看出王熙凤在为人处方方面非常具有智慧,其清楚探春是个姑娘,会出嫁不会留在府中,不会对自身在府中地位产生威胁,在处理和应对探春管理家务一事中,既展现了其强大内心,又体现了其善于谋略,在不利与有利方面转化能力。而王熙凤这一性格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封建的宗法社会中封建帝王“家天下”背景下,权势消长、朋党倾轧以及派系争斗局面,可以说从王熙凤这一人物性格特征辐射出的不仅是其个人艺术形象,而且通过复杂人物关系,映射出来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部分矛盾[2]。

(三)阴狠毒辣

在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评价中,由于其性格复杂,从不同角度和不同评价者方面,既有对其赞赏性评价,又有对其批判或否定性评价。其中,负面性评价曾经甚至占据主流,如1956年何其芳在《论〈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是一个笑得很甜蜜的奸诈的女性”,通过评论内容不难看出王熙凤在性格方面具有阴狠毒辣特点,而《红楼梦》中,通过仆人兴儿表述的一段话“琏二奶奶是内心狠毒,嘴上尖酸刻薄,嘴甜心苦,表里不一的人。她脸上笑容满面,暗地里却给其他人使绊子,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中,准确概括了王熙凤性格方面阴狠毒辣特征。再比如“毒设相思局”事件中,王熙凤两番使计让贾瑞重病在床,甚至欠下巨额债务,但仅通过此件事难以充分展现其阴狠毒辣形象,后期通过描写王熙凤让尤二姐进入大观园,并用手段打压尤二姐,最终使得尤二姐吞金而死,深刻展现了其两面三刀、阴狠毒辣人物性格。

(四)贪恋权势利益

王熙凤复杂鲜明人物性格特征中,贪权弄势表现极为明显,有大量篇幅都可表现出来,其对权势利益方面贪恋,可以“欲壑难填”著称。王熙凤对金钱、权力种种欲望,已经超过了界限,甚至表现为无节制贪欲,为保证自己享乐、贪欲和利益,甚至牺牲他人利益、幸福和生命为代价。如王熙凤经常让奴才在外面放高利贷,甚至常常克扣、挪用月钱放利。为给贾母过生辰,甚至连穷苦赵姨娘周姨娘钱都要克扣,同时其在后期管理中惩罚丫头、拷问小厮、盘剥奴仆、追剿无辜等行为,展现出了其对利益方面欲望已经难以遏制。另外,王熙凤对权势极为看重,其对贾母的讨好行为都是为获得更多权势手段,这些手段实施中不难看出其在争权夺利方面智慧。但随着其向权势逐渐围拢,并受其欲望影响,导致其贪恋权势利益性格发展转变,使得从最初掌握变为贪权,直至成为这一大家庭中贪污盗窃弄权营利首脑。其对权势利益贪恋使得其流露出的聪敏仅仅是虚幻[3]。

(五)善妒成性

王熙凤善妒也是《红楼梦》里表现较为鲜明特征,其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变生不测凤姐泼醋”,以及打平儿、打鲍二家和欺压尤二姐等都是我王熙凤善妒具体表现。“妒”在现代化社会中是女性维护自身权益一种特殊性和变相性手段,而在宗法社会中是封建道德对女性人格扭曲后出现的恶名,封建社会中为保护男性中心多妻制,利用礼制以“妒”的名义,使得女性出现自相虐杀现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一种较为典型的社会形态,女子在封建社会中地位较为低下,即便其掌握着一定权益,但在封建宗法权力以及舆论机制面前,依旧处于劣势地位。《红楼梦》中通过对王熙凤善妒描述,展现出来一种高级形态的“妒”,其中包含着当时社会礼法、舆论和社会文化。如王熙凤拉拢贾母、王夫人等人,同时调动一切手段,通过尤二姐“淫奔”老底坐实其罪人地位,这种“借剑杀人”手段,一方面,表現了王熙凤善妒性格,另一方面,体现了宗法礼教在当时社会“制高点”地位,且从侧面体现出封建社会中对女性地位压迫。

(六)常怀恻隐之心

王熙凤在《红楼梦》描述中,其性格极为矛盾,从其与不同人物关系以及在处理不同事物方面表现而言,借助具体行事逻辑,使得其在性格方面复杂、多样。因此,王熙凤本性中也会存在善良一面。如其对同辈或晚辈的照顾与呵护,如在地51回中,王熙凤于大观园内设小灶,通过话语“小姑娘们冷风朔气的,别人还可,第一林妹妹如何禁得住?就连宝兄弟也禁不住,况兼众位姑娘都不是结实身子”,再如第四十四回中,王熙凤醉酒吃醋打平儿,酒醒后感到后悔,自认酒后无德,并当众向平儿道歉。以及王熙凤先向刘姥姥哭穷,说“外头看着日子过得红火,却不知我们家也有很多难处”,但依旧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从此这些可以看出凤姐性格中存在善良一面,既有对同辈或晚辈关心,又有对他人的同情和恻隐之心。这种矛盾复杂性格,使得纵观《红楼梦》王熙凤整体形象,读者对其感受既有厌恶、憎恨,又有同情与怜悯,同时这种矛盾性格也提升了王熙凤在文学艺术方面人格魅力,引人深思,甚至可给人们无限启迪[4]。

三、结论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了大量性格鲜明人物形象,而通过比较,王熙凤尤为突出,甚至大量篇幅都可体现出其性格特点,而王熙凤性格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封建大家中女性掌权人人物形象,不仅精明能干、能力卓绝,而且工于心计、心狠手辣,为人八面玲珑、处世圆滑,极具艺术形象魅力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畅.王熙凤的语言艺术及人物形象[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02):10-14.

[2]韩静怡. 《红楼梦》中王熙凤人物性格特点赏析[J].汉字文化,2020,14(19):47-48+61.

[3]张劲松.他者眼中的王熙凤—— 《红楼梦》人物叙述视角新探[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5):51-56.

[4]胡婷.基于话轮转换看《红楼梦》人物权势关系和性格刻画[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10):43-46.

作者简介:

张莹,女,贵州遵义人,汉口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红楼梦》读后感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冯其庸的论文
冯其庸的序跋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十年一觉迷考据 赢得红楼梦魇名
于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