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佳木斯市旅游景区及公示语的英译研究

2021-09-10 01:09宋馨培
经济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公示语生态翻译学

宋馨培

摘 要:在把“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倡议发展下,佳木斯近年来形成以北国风光为特色的地方文娱产业,带动经济发展逐渐向好。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文本与译文大环境之间的适应与平衡,在立足生态翻译代表学说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佳木斯地区的旅游景点及公示语方面现存的误译、漏译等问题,并从语言、交际及文化三维度探索以翻译为外宣途径,构建佳木斯文化旅游对外形象。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公示语 赫哲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4-160-02

近年来随着融媒体传播途径的革新,佳木斯市及周边辖区逐渐形成以“东极之夏”和“赫哲神韵”为特色的北国风光旅游产业。对外特色旅游产业也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将“华夏东极”与“冰雪小延安”作为地方名片,与经济并轨发展吸引各地游客的同时,着眼于本市城市对外形象的立体化构建。一方面,任何一个城市在迎接海内外游客的同时都不能忽视公示语扮演的联通效应,公示语是一个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文娱宣传方面的公示语及景点的英译外宣是打造城市形象、吸纳东北亚民间投资及周边区域游客来访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在旅游景观及文创介绍中适当地增补英语讲解,使其在交际文化认知范畴贴近大众与游客的需求,也与生态翻译论中的“译者适应”与三维转换原则相契合。

一、生态翻译学及其“三维视角”

生态翻译学缘起于上世纪末期全球范围内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思索,许多先锋学者将生态意识融入经济政治及人文学科的研究依据,我国最早提出生态翻译论这一创造性构念的是译界著名学者——清华大学的胡庚申教授,他强调广大译者应将目光着眼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有机性与完整性。从宏观翻译理论层面厘定了“适者生存”与“译者选择”等基本方针,即翻译行为要受到译文呈现目的的制约,译者需考量翻译行为发生的整个大环境,并斟酌寻找适应翻译效果最优化的文本呈现。从中观的翻译原则上不难看出,生态翻译理论补充并延伸了以往译学的研究维度,提出运用生态理性思考文化、语言以及交际“三维度”间的共生关系。

从微观翻译技巧策略来看,生态翻译学首先从语言维度对先前译学论述加以丰富,即在考量整体翻译生态的过程中,可以不拘泥于原有的语言形式,如把古诗词作为译出语供英语读者赏析,翻译过程中势必会破坏原有的行文对仗与意境韵律,那么在译者选择过程中可以借助其他英语读者接受的语言形式,以实现文本功能的最优表达。在文化层面的“生态适应”较好理解,即任何跨语境翻译活动都难免牵涉到文化负载词及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文化意象,此时需要对翻译主体在客体文化缺省环境中使用加注、释译等方式确保文化的性质不被曲解。在交际范畴赋予译者更多驾驭译文的自由,即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选择转换,译作要侧重于交际层面的翻译策略选择,设法不使原文的文化属性直接在译文中显露,即避免因“翻译腔”流失掉原文的隐含意味,“交际维”的转换更多倾向于实现交际意图和交际目的。

二、佳木斯旅游景区及公示语翻译现状

公示语是涵盖文字与图片信息的,具有指示、提醒等功能的特殊语言符号。旅游景区标识及公示语是构建佳木斯城市面貌,打造高寒地带变旅游热土系列建设的关键一环,作为三江地区重要的枢纽城市,近十年间佳木斯在基础设施、文娱项目、商户建设方面吸引了周边及东北亚地区的诸多关注,各种公示语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广场、商业街及特色赫哲风景区,尽管公示语的普及度在数量上颇具规模,但笔者走访各主要路段、商场及风景区等仍然看到不少公示语英译问题亟待解决。

(一)景区及公示语翻译缺失现象

佳木斯地区及其周边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以传承展示赫哲族渔猎文化为主的赫哲水寨、赫哲风情园,每年吸纳周边数万名游客,间接反哺经济效益显著。在这些游客中不乏东亚及远东地区的海外游客,如何让人口极少的赫哲族像因纽特人一样被世人所熟知,景区旅游热点及博物馆的双语翻译是文化跨语际传播的重要手段。然而笔者实地走访中发现,郊区万达广场附近的街道如“万新街”“万发路”等并没有方向和道路名称英文标识,试想如果是外国游客来访想必会一头雾水。此外,在沿江公园附近有“湖堤水深危险,游人切勿靠近”的指示,但此处也没有英语翻译供游人警戒。

在赫哲风情园的文化展厅内,有大量关于赫哲古老多源民族历史及礼俗风尚的介绍,这些包含赫哲民族风貌与特质的民族文化在大多数国人看来都是神秘而新奇的,比如赫哲族人姓氏后面喜欢加“哈拉”,且多来自于住地、山川、河流的名称,赫哲人崇敬女萨满,有自己的图腾柱,以及赫哲人特有的“鱼皮鞑子”“卡其玛”等民族服饰,许多赫哲文化词汇使用了满语或者音译,如果不了解当地的赫哲文化,许多国人大概聽到“温塔”即“鱼皮鞋”,或“托力”即“铜镜儿”也会不知所指,试想海外游客造访必然质疑此行的体验感。另外,赫哲族另一个分支在俄罗斯境内称为“那乃人”,如若有远东学者实地研究民族学问题,那么在文化维度都应采取直译加注或释译等策略。

(二)公示语英译词汇及语法错误

鉴于公示语的提示及劝诫功能在维护公共秩序,其翻译的完整性及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城市规划及旅游景点筹备中的工作失误,导致公示语语言层面的语病屡见不鲜。笔者在佳木斯水源山公园的指示路标中看到“综合动物展区”被误译为“Synthesize Animal Show”,很明显这是一处机械翻译,并没有恰当地表达中文语义所指,综合动物展区即为各种动物的展馆,实则应译为“Comprehensive Animal Exhibition Area”;无独有偶,指示牌中还有将“海洋馆”译为“Ocean Museum”,但如果考量到英语读者的文化解读应该以为“Aquarium”即“水族馆”而不是直译为海洋博物馆。

此外,部分景区英译介绍还出现了翻译冗余及拼写错误的现象,在敖其赫哲风情园中一处景点中文为萨满小屋,而英文注解为“Saman Carbin”,而英语中表达“小木屋”之意的单词是“cabin”,此处翻译马虎导致交际意图受到影响。在赫哲文化馆中讲解介绍赫哲人山水相依的生产方式,其中讲到“夏捕鱼做粮,冬捕貂宜货”为生计,此处译为“Summer fishing for food, winter mink fishing is suitable for goods”实在读着生涩难解,这里想通过冬夏两季对赫哲人主要的生活生产方式进行介绍但并不符合语法规范,应改译为“Fish for food in summer and mink for a living in winter”。

(三)旅游景区文化误译

水源山文化公园的路标中“正门”译为“frontal door”,其实此处大门临近售票处,实则是整个园区的入口,所以考虑靠译语读者的文化认知,此处改译为“entrance”更为贴切。在赫哲族展馆中所有的栏目标识如“鱼皮制作工艺”“民族风情”及“伊玛堪”等均使用汉语拼音单词英文注释,这种翻译是无效且会给外国游客带来不良游览体验的文化误译。笔者走访佳木斯西某处商业广场时注意到,一层大门的进口和出口均附有英文翻译“import”和“export”,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人就会了解到此处是同音异意,这里的英译版进口指的是贸易间的进出口,而非场所方位指示词,这种低级的错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对公示语的规范力度不够,也不利于城市文明形象的构建。

三、生态翻译“适应/选择”观指导下旅游英语及公示语翻译对策

生态翻译理论在指导笔译实践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奉行译者的“适应选择论”,即,翻译是一种“围绕译者中心地位不断去适应并不断作出选择的循环交替的一个过程。”本文就佳木斯周边旅游景点及公示语的现有情况,结合生态翻译论在语言、交际、文化三维度的翻译准测,对部分公示语及讲解词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一)语言维度翻译策略

首先在政策扶持与制度规范方面,应聘请赫哲族文化学者及有资质的英语翻译从业者共同商讨赫哲水寨、风情园及展览馆中的讲解词与公示语,再现赫哲文化语言中的民族风格和艺术审美。例如,赫哲族独有的“伊玛堪”是一种民间文学说唱形式,在呈现给外国读者的过程中可以打破原有的语言排列,考虑要译语读者文化维度的偏好,进而寻找最优的译文呈现,而“伊玛堪”本身是民间小调,不似五言七言等押韵诗词,可以译为西方读者认知范畴中熟悉的无韵体诗或诗歌。在《天鹅姑娘》中有着几行诗:

太阳啊随着季节给予温暖,江河啊伴着赫家世代繁衍;

江中的鱼儿啊你任意地游,鱼儿啊你可知道我的忧愁?

此处译文为“The sun gives warmth with the seasons freely,the river accompany the Hezhe minority for generations eternally;The fish in the river can swim freely, Do you understand my sorrow deeply”。此处把民间说唱转译为每行诗押韵的尾韵诗,生动刻画了赫哲人渔猎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大同与和谐。

(二)交际维度翻译策略

交际维度强调以交际目的为出发点,寻求译语读者与源语读者间各异达成交际共识。如在介绍赫哲族捕猎及饮食中常提到“三花五罗”,其中“三”顿号“五”均为量词是虚指,意在强调黑省境内水域众多、鱼类资源丰富的事实。但欧美国家人多不食淡水鱼,所以此如果直译成“鳌花、鳊花、鲫花”等反而是英语读者文化背景中缺失的意象,因此此处不妨释义并加注为为“various kind of fish like the species of Pacific salmon - chinook; chum; coho or silver; sockeye or red; and  humpback in Alaskan waters”,以英语读者熟悉的盛产各种三文鱼的阿拉斯加作为对等意象较为适于交际目的的传递。此外,在向英语读者介绍赫哲族儿童和妇女喜欢玩的游戏,抓“嘎拉哈”时,“嘎拉哈”本是猪、羊、狍子等动物的膝盖骨,所以省译为“throwing the dice”,此处讲解词英译需避免交际信息冗余,凸显介绍赫哲人游戏的交际目的即可。

(三)文化维度翻译策略

在文化维度的翻译实践中涉及到旅游介绍词等,应采取文化补偿的翻译思维。例如,在东北有三怪其中之一是“养个孩子吊起来”,由于赫哲族旧时以渔猎为生,森林常有野兽出没,妇女会将孩子放在柳条筐中,吊在屋里的房梁上,而婴儿躺在悠车中也极为舒适安详,据《萨满教女神》一书记载,悠车上挂着亲友长辈赠与的各种神偶,色彩斑斓的灵石、牙饰等。此处应考虑到赫哲民俗中的“悠车”在英语语境中并没有对等的意象,所以此处应采取拼音保留文化元素并增补文化所指的翻译方式,翻译为“Youche,like a cradle,which is made of willow twig and usually decorated with toys and precious stones”。猶如当介绍赫哲人有着狍皮与皮大衣,衣服分为“连襟”和“对襟”时,这两个词需要进行文化保留处理,译为“a kind of Chinese-style jacket with buttons down the front or slanting front”,保留赫哲文化特色的同时跨越了双语障碍,给海外游客不虚此行之感。

四、结语

生态翻译学在近20年的发展革新中逐渐形成了以文化、交际及语言三层维度的完整理据体系,对公示语及旅游讲解辞令的英译实践具有难能可贵的指导意义。佳木斯地区作为省内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迅捷的交通枢纽地位及赫哲少数民族风情都是吸引各方游客及投资者的优势所在。因此,在公示语及景区赫哲风情的翻译传播中需要考量到文化外宣对拉动地方特色旅游经济的互动效应,尽早规范调整公示语漏译、误译甚至是拼音翻译的低级错误,早日为加快构建佳木斯成为“华夏东极”与“冰雪圣地”的生态旅游创收城市进程携手献力。

[基金项目:佳木斯市2020年度重点科研课题项目(结题成果),编号:200102]

参考文献:

[1] 陈锦阳.公示语翻译的“三维”转换[J].上海翻译,2016(1):38-42.

[2] 戴宗顯,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5(6):38-42.

[3] 冯丽君,张威.生态翻译视阈下民族典籍译介研究[J].外语教学,2021(1):100-103.

[4] 谷文双.黑龙江民族丛刊[J].中国翻译,2020(8):55-60.

[5] 胡庚申.翻译选择适应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6]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11-15.

[7] 吕秀莲,赵坤宇.赫哲族女性历史文化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

[8] 刘艳艳.基于生态翻译学的旅游英译探究[J].当代旅游,2020(11):57-58.

[9] 穆雷,杨杨.翻译学跨学科研究之路径[J].外国语文,2020(6):118-125.

[10] 王洪玲.江苏文化“走出去”与公示语英译策略研究——以苏北城市徐、淮、连为例[J].现代交际,2020(24):63-65.

[11] 王君.生态翻译学在中国文化典籍外译中的应用[J].今古文创,2020(10):83-84.

[12] 王俊杰.基于互联网开发赫哲族文化旅游的意义及方法[J].北方经贸,2020(12):158-160.

[13] 许岚.变译理论关照下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外宣翻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7)

[14] 周明明.人类学文本“Fish-skin Tatars”Of The Lower Sungari(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黑龙江大学,2018.

[15] 张瑜.新媒体时代西安旅游文化传播与景区公示语翻译探讨[J].新闻研究导报,2020(5):50-53.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0)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公示语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嘉峪关文物景区公示语英译研究
探析长沙岳麓山韩语公示语误译现象
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品长存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