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研究

2021-09-10 01:09张柳董姝言蒯正岫范丹霞王魏陈建梅
经济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微媒体媒介素养大学生

张柳 董姝言 蒯正岫 范丹霞 王魏 陈建梅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出现,微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形成既产生了正面影响,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基于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微媒体、媒介素养等概念和相关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必须得依靠各大高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微媒体 大学生 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F062.5;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4-180-02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出现,媒介对社会的覆盖面越来越大,特别是以互联网、手机、微博、微信为标志的微媒体的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由于成年人已经具备自身相对完整的价值观,而中小学生能接触到微媒体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所以大学生作为一类价值观尚未稳定并且时间充裕,对未知充满探索欲望的群体,微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微媒体作为新兴媒体,是由许多独立的发布点构成的网络平台,像一把双刃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而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并不理想,不少大学生在面对如潮水般汹涌的信息海洋时感到无所适从,但是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却相对滞后,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媒介素养的内涵与现实要求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西方国家,在《文化与环境:培养批判的意识》一书中被首次提出。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内涵逐渐演变,变得更符合时代发展。现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是指大学生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ability to choose)、理解能力(ability to understand)、质疑能力(ability to question)、评估能力(ability to evaluate)、创造和生产能力(ability to create and produce)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ability to respond thoughtfully)[1]。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媒介素养不是一个单一取向的评价,而是对大学生全方位进行的综合性评价。对于微媒体给予的海量信息,大学生需要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所想所要,不迷失在海量信息中,还要对信息的真实有效性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然后巧妙地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学习中,运用过程中还需要保持正确的道德和法律观念。这些就是对信息的筛选、鉴别和使用,只有这样,微媒体带给广大大学生的更多的才不是负面影响。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笔者在四川省南充市的四大高校(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川北医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一次线上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08份。在借鉴已有相关问卷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问卷从基本情况、能力模式、知识模式、理解模式、微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现状5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程度、培育现状及建议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对微媒体的了解程度及使用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有36.06%的大学生听说过微媒体这一名词,但并不了解,33.65%的大学生对此有一些了解。但是几乎所有大学生都知道微博、微信并正在使用,同时要是一天没有手机或者电脑上网,14.42%的大学生会浑身不自在,51.44%的大学生虽然没有分分钟离不开手机或电脑,但是也会担心遗漏重要信息,从而影响心情和做事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教育对微媒体的科普程度欠佳,并且很多大学生已经对手机或电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更大程度体现在心理上,而非实际用途。

使用情况上,60.1%的大学生只要有空都会使用微媒体,甚至没空也会抽空看看。97.12%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当然,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同时也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50.48%的人会后悔在网络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大学生使用微媒体的目的

研究表明,更多的人在使用微媒体时都是有目的性的,在选择某一微媒体时他们非常看重使用方便(27.4%)、信息量大(21.63%)、时效性强(14.42%)、可信度高(12.5%)、娱乐性强(11.54%)等。

关于具体的使用目的,91.83%的大学生选择了交友聊天,67.79%的大学生选择了了解咨询,58.65%的大学生用于消磨时间。不同于上个世纪交友的地域限制性,现在的大学生坐在教室或者躺在床上就可以利用微媒体,如微博、微信、QQ、Twitter等满世界地寻找与自己趣味相投的人,并且和别人互相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感悟等。只不过科技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让现实生活少了一点温暖,随着科技发展和手机的普及,“低头族”一词应运而生,大街小巷、餐桌上低头族随处可见,以往热闹的聚会也变成了同“桌”异梦,甚至边走路边玩手机也对自身的安全留下了隐患。

(三)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处理和辨识能力

当问到对某微信公众号宣传“关注此微信号并转发给朋友便可领红包”的看法时,69,71%的大学生不会理会,认为大多是骗人的或者盗取个人资料的,但是剩下的大学生依旧抱有占便宜的心理对这类信息持有试一试的态度。笔者认为大学生的经济能力差以及社会阅历浅是大学生网络受骗的主要原因。多数父母仅会提供给大学生生活费,尚不能满足大学生多余娱乐和购买其他物品的需要。在选择各种资讯信息时,67.31%的大学生会根据标题选择自己感興趣的内容观看,从而导致有用信息的缺失。

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认为自己基本完全可以判断各种社交媒体的信息的真实性的大学生仅占比5.77%,剩下的人都对信息的真实性缺乏一定程度的判断,甚至0.96%的人认为自己完全不能辨别。

(四)大学生的基本网络素质

总体来说,99.52%的大学生会对自己的言论进行不同程度的约束。在关于参与网上各种新闻事件的讨论上,28.8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言论自由,可以发布各种信息,46.63%的人则表示不会对敏感事件发布言论,16.35%的人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来发布言论,剩下的人觉得大学生的言论受到限制,不可以在网上发布各种信息。

但是他们观看过热点事件后,49.52%的人曾有过极端情绪的产生,情绪失控的时候容易做一些不理智的事。甚至10.58%的人表自己曾经对他人发表过语言等人身攻击。当上网时遇到一些反动、暴力、色情等信息时,57.69%的人会自觉抵制,33.17%仅仅有所警惕,而剩下9.13%的人则觉得无所谓此类信息的出现,甚至有的人还会和朋友分享。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大学生的网络素质迫切需要提高。

(五)大学媒介素养课程或类似活动开展情况

51.44%的大学生对大学里开展媒介素养课程或类似活动抱有积极态度,40.87%的人表示此类活动的开展是可以接受的。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会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来填补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空白。

遗憾的是,仅有6.73%的大学生所在院校会经常开办此类活动,以至于6.25%的大学生对媒介素养一词有过较系统的了解,44.71%的大学生有一定了解,剩下的则只是听过媒介素养一词或者对其完全不知道。而且73.56%的人表示如果学校相关活动,他们会主动去参与。他们希望学校能充分发挥跨文化的特色,注重受众管理、决策及沟通能力,侧重培养大学生的媒介批判能力、强调公民意识的培养3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三、对学校与相关部门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2]”塑造良好的网络空间不仅仅需要大家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更多的还是需要相关部门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在互联网的一言一行。

而针对大学生来看,学校的素质教育也非常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建议把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融合为一个学科并建立课程模型,正式提出筹划发展媒介与信息素养,并与教师培训课程相融合[3]。

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某一些人的努力就能促成,这必须得依靠各大高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希望未来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得到普遍提高,在爆炸的信息中能有效筛选出自己想要的内容并且合理合法地运用它,让信息为自己服务,而不是成为信息时代的奴隶。

[基金项目: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S201910634102)]

参考文献:

[1] 邹静昭,武琳,赵冬,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6):109-111.

[2]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2015-12-26)[2019-12-20].

[3] UNESCO.Teacher training curricula for 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EB/OL].(2016-11-18)2019-12-20.

(作者单位:1.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3.川北醫学院管理学院 四川南充 637100)

[第一作者简介:张柳(1999—),女,汉族,四川射洪人,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在读。]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微媒体媒介素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