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戏剧中的艺术家形象

2021-09-10 07:22钟镇
文学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田汉戏剧艺术家

摘要:田汉笔下的艺术家们既有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立场,他们追求的东西,往往看起来虚无缥缈不切实际,却常常是高雅圣洁的精神世界,他们身上的那种精神,闪烁着那个时代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影子。

关键字:田汉;艺术家形象;戏剧

田汉作为我国戏剧领域的改革者对我国戏剧事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早在1927年,田汉创办了南国社,为我国现代戏剧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戏剧人才。他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的三大奠基人之一,田汉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他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艺术家的形象,包括琴师、诗人、演员等多种形象。

一、艺术家形象的分类

田汉戏剧当中艺术家们从事着不同的艺术形式,他们身上既有共同的精神特点,也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从他们对于生命、爱情、艺术的不同追求方面,我们可以把田汉戏剧当中的艺术家分成三类。

首先是對于艺术传承和艺术追求有着执着坚守的艺术家。《名优之死》中的刘振声注重戏德、戏品,对待艺术严肃认真,并精心培育了小凤仙这样的后起之秀。但是小凤仙在小有名气之后却心猿意马,“不在玩艺儿上用功夫,专在交际上用功夫”,成了流氓绅士杨大爷的玩物,背叛了先生为之呕心沥血的戏剧事业。刘振声的失败并不是单纯的艺术家的失败,更是那个时代想要在历史潮流中逆流而上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们的失败,在这样黑暗唯利是图的环境下,任何纯粹的艺术和理想追求,都只能是金钱的娱乐游戏。虽然艺术家的失败是注定的,但艺术家身上的抗争和觉醒更是田汉想要表现的核心精神,这种精神体现了二三十年代的时代主题,那就是对于封建传统、封建势力的批判与反抗。

第二类艺术家的形象是进行西方艺术表演的艺术家,他们既追求艺术,也追求爱情,却往往在这两种追求之中迷失自我,他们的生活往往漂泊不定,虽然衣食无忧,却也无法享受生活的自由。《梵蛾嶙与蔷薇》中琴师秦信芳是一个小提琴的琴师,每天的工作就是给演员柳翠伴奏,他自己对于艺术有更高的追求,想要去艺术的国家法国去深入学习乐器演奏,但身世悲苦,漂泊不定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与柳翠的日常相处中,与柳翠相恋。柳翠为了帮助秦信芳的留学理想,决定牺牲自己嫁给富商李简斋作三姨太,以此来资助秦信芳的留学生活。但李简斋其实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他不但没有娶柳翠作为三姨太反而促进了柳翠与秦信芳的爱情,还出钱资助了他们。

在这里秦信芳的艺术追求是不坚定的,爱情比他的艺术追求更加重要。他在艺术与爱情中挣扎游离,一方面想要完成自己的艺术理想。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爱情的眷顾。秦信芳这一形象,更像是那些受到过新式教育但又无力反抗也没有勇气反抗的知识分子们,他们内心对于传统的封建社会有着自己的反抗,但这种反抗又不完全彻底。

第三类的艺术家的形象是漂泊的诗人形象,他们在艺术和爱情的追求中,同样去寻求自我的安定。他们身上有一种明显地家国情怀,他们在漂泊中去寻求自我和艺术,爱情在他们内心当中是“白月光”。《南归》中辛先生是一个四处流浪的诗人,在与恋人春姐相恋一年后回乡,却发现那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故乡,在见过故乡的物是人非之后,辛先生回寻春姐,在听春姐的母亲说春姐已经许人之后,辛先生重新踏上了漂泊之路。故事里的辛先生其实作者着墨不多,但却表现出了一种漂泊之感,他在离开春姐的家重新踏上漂泊之路之前,把自己在树上刻的诗划掉,想要借此也摆脱掉自己和春姐在这段爱情当中的痕迹。他与那些在爱情和艺术当中纠结挣扎的艺术家们不同,他对于自己生命的追求有着强烈的坚持,即使后来春姐的母亲说,他可以留下来一起生活,他也没有认同,反而是平静地迅速地离开了。艺术是他的伴侣,爱情只是流浪途中的一个驿站,却不是归宿。所以,他又走了,因为,诗人已确定自己的命运和使命。

二、艺术家形象中的“漂泊者”内涵

从 1920 年伊始,田汉笔下创作出的一系列的艺术家形象:秦信芳,顾梅俪、白秋英、名艺人刘振声、诗人、辛先生。他们的心境会随着“爱与艺术”的变奏而变化,但是,无论享有着爱还是失去了爱,无论对艺术的终极信念态度如何,是坚信不疑还是质疑动摇,他们心中不变的唯有 “孤独与寂寞”,并如影随形般的伴随着漂泊者们的终生。这种感伤之情是与生俱来,是无法从心中排遣得开的,这都缘于他们共同的身世和身份:无家的孤儿。漂泊者们或者父死母亡,已无乡可返;或父母还健在,或一方健在,但出于某种原因却有家难归,不能回家的游子形同孤儿。更重要的是,新的家园或正在建造中,或者,有一天发现,建造中的“家”仅仅是自己心造的“家的幻影”,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漂泊者。流浪者只是没有固定的家,但他们随遇而安,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家;宗教教徒“出家”,但他们抛弃的是世俗之家,却皈依了精神的教门;只有漂泊者才像无根的浮萍般漂泊,既无根,又无家。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没有一处可供他栖身的居所,漂泊者如同一个孤独的游魂,命中注定一生要在故国大地上不停地奔走、奔走,只为着寻求到“家”,因而,“家”的情怀便完全寄寓在“孤独寂寞”的浩叹之中;因而,抒发“孤独与寂寞”之情便成为剧作家戏剧创造的重中之重。田汉剧作中为评论家们所称道的那种独有的“抒情性”便由此而生。每部剧中的每一位漂泊者(除《名优之死》中的刘振声外),必定会在特定的氛围中,不失时机地用大段大段的对白(独白)倾诉着,为自己不幸的身世而唏嘘嗟叹,孤独、寂寞、凄凉之情如滔滔江水,汩汩一泻而出,反反复复,经久不息。田汉早期的剧作所抒发出来的悠远绵长的深重的孤独感,不是无人理解的思想者的萧索,不是无人喝彩的艺术家的惆怅,而是漂泊者无家无根的凄冷,寻找返乡之路而不得的痛苦。

我们返回到田汉出生成长的那个岁月,以历史的高度审视,便会发现,这正是那个年代整个民族生存的真实境遇与情绪。田汉是“五四”一代人,“五四”时期,“大家族”遭解体,“孔孟之道”被打倒,年轻人纷纷离家出走,去寻求出路。“五四”这一代人被置于如此的境地:一方面是传统的突然中断、动荡,激变;另一方面令人眼花缭乱的种种新主义、新思想纷至沓来。作为世纪的新生儿、时代的新生儿,“五四”这一代人由传统文化哺育成人,却已不能在传统家园中安身立命,因为故园早已被抛弃;这一代人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新生的洗礼,但刚刚引入中国的外来文化,尚远远未在中国扎下根基。从根处说,他们成了无家的人。这中国从“古代国家”向着“现代国家”转型以来,中国将向何处去?将建立什么样的一个国家和社会?始终是高悬着的最大问题。

田汉在这样社会环境之中,思考着中国人的出路,观察着中国的知识分子们、艺术家们在这样的处境下的艰难现状,他仿佛看到传统文化随着中国社会的困境也处于了困境之中,他期待着也观察者知识分子们的反抗和精神觉醒。

三、结语

田汉正是通过对于这些艺术家的悲剧命运的叙述,给我们展示了那个社会制度下的黑暗势力和金钱势利对于普通群众的压迫和腐蚀。他批判和反抗这样的封建的社会制度,也对于对于新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反抗与觉醒表达了赞美。

参考文献:

[1] 田汉.田汉全集[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

[2] [1]冯丽珠.试论田汉早期话剧中孤独的流浪者——以《咖啡店一夜》和《名优之死》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28(08):63-66.

[3] [2]丁涛.论田汉笔下的“漂泊者”系列人物形象[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8(06):44-52.

[4] [3]张永忠.田汉早期戏剧创作中的女性形象[J].文学教育(中),2014(03):93-94.

作者简介:钟镇(1993-),男(汉族),延边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延边大学)

猜你喜欢
田汉戏剧艺术家
我就做你戏剧事业的“恩格斯”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田汉娱母
田汉的鞋带
田汉的沪上迷舟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