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计管理信息化之BIM技术

2021-09-10 07:22耿滢馥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3期
关键词:工程审计应用要点

耿滢馥

摘要: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AD/CAE)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运用BIM 对建设项目的決策立项、设计施工、建设进度、竣工后评价等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实现全过程实时监督与控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加强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讲话,为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BIM 技术的深度应用,为新时代工程审计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BIM;工程审计;应用要点

1 传统工程审计的现状及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近五年来为实现“中国梦”的超级工程不断涌现,2.5万公里高铁总里程、55公里港珠澳桥隊工程、4000万标准箱吞叶量上海港、299万个基站中国网等建设项目呈现出工程体量大、工艺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在日新月异的工程建设发展面前,传统的工程审计明显“失群落伍”,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事后审计为主,工程审计深度不足

传统工程审计一般都在工程中交之后才开展,失去了提前预防、过程监督、内部控制的作用,审计深度不足。目前建设工程过程跟踪审计虽也有开展,但普及度低,审计深度和效果也差强人意,单纯依靠事后审计仍处于“静态”、“被动”的状态,缺少实时监督和评价,无法实现审计效益最大化。在涉及项目决策、审批、设计、施工等很多关键节点上,审计前期不介入,到了竣工审计时才审查出未批先建、“三边工程”、违反安全环保“三同时”原则等重大问题,即使找出原因也难以弥补,面临行政罚款、勒令停工、超概算等风险。

(2)专业知识局限,工程审计广度不足

工程审计涉及专业广、环节多、程序复杂、审计时间长等特点,审计人员本身的能力极限已无法掌握所有的专业知识,加之目前审计队伍专业配置不全面,导致审计广度不足。工程建设全过程,涉及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组织、竣工验收、试运后评价等专业管理,目前工程审计人员基本为财务、审计、工程造价专业,审计队伍专业配备较为单一、不全面,专业知识局限性大,很多时候审计人员仅能“照本宣科”的从表面程序的合规合理性发现一些“浮于表面”的问题,很难找到真正的“病灶”及“痛点”,对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正确性及经济性、施工图纸的设计质量、招投标的真实性、施工“三控两管一协调”的监管效果、项目后评价的客观性及准确性方面的审计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2运用BIM建模开展工程审计,有效补足传统审计短板

2.1 BIM建筑信息建模的涵义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将传统二维图纸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模型展示,并引入“时间维度”、“成本维度”的概念,形成“BIM-5D”,他既是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也是一个共享的信息集成平台,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各参建方通过在BIM模型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各司其职、协同合作。BIM是技术信息化各软件间互通的桥梁,也是技术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ERP)之间横向打通的桥梁。BIM最早于2002年起源于美国,目前该技术的推行在我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有效支持,住建部2015年6月16日发布的《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部门鼓励和扶持各参建方使用BIM,到2020年末,实现 BIM在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等项目中的应用率达到90%。上海中心大厦、上海迪士尼乐园、北京奥运水立方均是我国采用BIM技术的经典案例。BIM建模在项目管理中的以下优点,贯穿项目生命周期、协调模拟性、可视化、信息集成化,可很好的解决当前工程审计面临的问题瓶颈。

2.2 运用BIM建模开展工程审计的优势分析

2.2.1有效拓展工程审计深度

基于BIM贯穿项目生命周期特点,审计人员从项目决策立项至运营后评价全程参与其中,实现事后审计向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转型,有效拓展工程审计深度。从决策阶段调取BIM信息库内以往相似工程参数的对比评价审查,到设计阶段“错漏碰缺”设计缺陷的检验审查;从招投标阶段庞大的清单报价分析审查,到施工阶段“三控两管一协调”监督控制;从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量的自动核算审查,再到运营后评价阶段的分析诊断,审计人员通过 BIM 创建的三维模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可以实现全流程全环节纵深审计监督。

2.2.2 有效扩大工程审计广度

基于BIM协调模拟性特点,在施工前,审计人员不但可以对施工图纸进行设备布局是否冲突、管线布置是否碰撞的协调性检查,也可以对施工进度安排是否科学可行进行模拟检查,弥补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局限,体现审计“治病于未有”的防范力,有效扩大工程审计广度。目前实务界中,设计审计主要检查设计单位资质、设计收费是否合理、设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设计文件的完整性等,由于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壁垒,对设计质量的审计却是无能为力。利用BIM协调性“全专业碰撞检测”等功能,BIM 可以自动生成设备占位冲突、管线布置碰撞的协调数据,审计人员可以对设计质量有所关注:利用BIM模拟功能,在设计阶段,可以对节能、紧急疏散、日照等进行模拟,审计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做到及时“止损”,在施工阶段,可以进行施工进度、造价控制的5D模拟,审计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避免设计变更造成的超预算,可以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审计监督。

2.2.3 有效提高工程审计精度

基于BIM可视化特点,将传统二维图纸形成三维立体建模,各参建方各司其职维护建模中数量、价格、变更、隐蔽工程影像等建设过程中全部信息,借助建模平台的可视共享,实现相互监督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使得工程资料的搜集变得“轻而易举”,审计工作效率和精准度得到有效提升。BIM建模除了含有构件的大小、位置、数量和颜色信息以外,还能融合供应商、市场及采购价格、法律规范、新工艺、新材料、施工工序等信息,且信息更新速度快、时效性强,项目各参建方在可视化的状态下,对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问题共同沟通、讨论、决策并记录,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及时性。审计人员不再需要联系各参建方获取审计资料,也不必人工整理分析海量信息核实其准确性,而是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BIM建模提取相关资料:借助BIM自动“框图出量”功能,彻底告别人工“扒图算量”的时代,基本可以达到项目中交即结算审核完毕的程度。

结束语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运用BIM建模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工程审计乃是大势所趋,BIM建模是建设项目各阶段间彼此联系的纽带,其构建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得工程审计工作变得有序、规范、高效。审计人员所扮演的角色也由“事后灭火员”转变为“过程掌控者”,真正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监督、服务、评价和咨询,将审计的监督作用从“看家”和“守护”延伸至“诊断”和“保值增值”,将工程审计带入更规范、更全面、效益最大化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何关培.BIM总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韩江帆.BIM在高校内部工程审计的应用研究[D].山西:中北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工程审计应用要点
浅谈机电安装工程造价审计
视频监控系统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
电力企业中的工程审计问题研究
信息技术在职业学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